“聚焦重点段”教学小策略

2018-04-08 08:11王重刚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装饰物突破点养花

王重刚

所谓“重点段”,是指文本中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凸显语言特色的语段,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所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聚焦重点段教学,训练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语用能力呢?现结合教学课例谈几个小策略。

一、紧扣关键词带全段,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重点段中的关键词或揭示段意,或概括主旨,或暗示思路……教学中,教师应紧扣关键词反复“敲打琢磨”,将关键词“加热放大”,层层推进。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师可从一词出发,牵动全段,让学生据言得意,以言悟情,提高对关键词的敏感度,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乡下人家》第1自然段时,可紧扣本段中“装饰”一词展开教学,让学生想象文中画面,理解内容,体会情感。“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中的“装饰”有点抽象,较难理解。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性理解“装饰”的词义美。读到这句话时,可提问学生:“在你的身上或同学的身上,你发现了哪些装饰物?”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诸如“发卡”“蝴蝶结”“围巾”等,教师可继续追问:“这些装饰物附着在什么地方,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便明白了这些装饰物附着在身体上,让人看起来更美。其次,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装饰”的效果美。接着,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让学生勾画出本段中的原物体和附着物,感受装饰物的颜色丰富、数量众多、形状不一。再通过给“装饰”找近义词,让学生明白“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附着在农家小屋上,是装饰物,从而深入理解“装饰”的意思。再次,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装饰”的画面美。在课文插图中再找一找其他的装饰物,大胆想象没有这些装饰物,农家小屋将会是怎样的景象。最后,对比理解,升华“装饰”的自然美。你若看到“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心情会怎样?再去欣赏装饰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无人工雕琢之美的农家小屋,你又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情不自禁地说些什么?如果把石狮子和大旗杆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如何?从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学生渐渐体悟到正是因为有了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才让人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的风景。本段教学,教师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联系全段,不仅理解、丰富了词语的内涵,感受想象了画面的美感,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关注关键句串全段,品析课文内容

课文重点段中的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在段落中很关键,往往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句子,品析体验这些句子中蕴含的深意和语言特点,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我引导学生重点感悟品析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直接抒情的话——“您说,这比山还高比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教学设计如下:

1.这个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意思?试着说一说。

2.为什么说中朝两国人民结下的情谊比山高比海深?你是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重点理解大娘“雪中送炭”、救伤员和缝补衣服,感悟大娘对志愿军战士的爱犹如母爱一般,体会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

3.将学生理解的大娘做的几件事和关键句巧妙融合,进行情景引读。

4.进行想象写话,用上反问的句式。让我们一起来到那难忘的告别场面,假如你就是志愿军战士,把你心底最想说的话告诉大娘。

经过反复训练,学生通过思、说、读、品,感悟了句子的特点,体会了情感表达的方式,能深切体会到两国人民用鲜血凝结成的伟大友谊。同时,学生也提高了自己的品词析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抓住重点段通全篇,感悟课文内涵

重点段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上勾下联,贯通全文。重点段就像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我们就可以看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用意。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最能够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部分,集中精力突破重点段。

《养花》这篇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无疑是全文的重点段,是文章的中心,也是学生读课文感悟的中心。围绕这段话展开教学,就能辐射全篇,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教师可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找到最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个段落,利用这段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养花的乐趣。接着,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感受体会作者养花的点滴收获:“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最后通过拓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养花的乐趣,升华养花的乐趣,进而体会生活的乐趣、人生的乐趣。

四、找准重点段的突破点,有的放矢

找准重点段的突破点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十分重要,能有效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让教师高屋建瓴,从繁杂的知识点中突围,全面而系统地审视教学内容,从一个最佳的角度切入,破译文本。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一个好的突破点,就如一条红线般串起课堂教学的所有知识点,那么学生所看到的就不是散乱的珠子,而是一条熠熠发光的珍珠项链。

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在确定课文的第17自然段为重点段之后,怎样从这一自然段出发,围绕一个“突破点”前后联动,牵动全篇,达到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情感的目的?我在对比之后,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一是以读为主线展开教学,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二是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心情;三是熟读成诵,积累丰富语言。在品味作者的优美语言魅力的同时,我让学生活用结构,内化语言,练习写一写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这样一来,学生从朗读到积累再到表达,三位一体,得到了训练和发展,我也能轻松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装饰物突破点养花
养花人
春天是个养花的人
简单引导——自然与浪漫之美
我爱养花
养花
“鸡”到印尼
找到分级诊疗的突破点
面对复杂局面必须找到突破点
寻找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点
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