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不能忘『本』

2018-04-08 08:11刘春荣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然段重点教学内容

刘春荣

语文课“费时低效”是广大教师心中的“痛”。特级教师黄厚江指出: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即语文课要回归语言的本质,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目的。吴忠豪教授则进一步指出,语文课应该用课文学语文,要以本体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组织课文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评价语文课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是否“学了语文”,即掌握了多少学习语文的方法,积累了多少语言文字,提高了多少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下面试结合一些具体课例谈谈如何巧用教材,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关注课文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央教科所潘自由老师认为:“小学阅读教学内容,历来只是以阅读对象为自己所教所学的对象,只是以阅读对象的内容作为自己所教所学的内容,没有把阅读这一活动过程如何操作的有关知识以及实现操作所需要的方法、技能、技巧等本领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内容,这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效益不高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原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呢?

1.关注单元训练点和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扎实地掌握阅读方法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9课课后出现了“默读”这一重要读书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在“默读”中读懂课文,读出问题。《孩子考科学家》是同册第11课,教师可让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的内容:调皮的弟弟眨巴着眼睛,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哥哥点着头,连声说:“好!好!”接着,可以向学生提问:“读到这里,你猜想弟弟说了些什么话呢?”要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答案要点如下:(1)去捉虫子。(2)做怪模怪样的标本。(3)考考达尔文是不是真的有学问。(4)征求哥哥的意见。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教给学生默读时学会猜想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接下来可以让学生继续默读,说说他们在哪里还产生了哪些猜想,又联系上下文读懂了哪些内容。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潜心读书,读有所“得”。

2.重视迁移运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不可强求一课必有一得,应该注重“同类一得,一法能用多篇”。通过几次重点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或某种学习方法,有些特别重要的方法还应反复多次训练,以便真正形成能力,而且根据学生年段不同,也要有不同的要求,应该由浅入深,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导读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体会每一个人都需要关爱,也应该把爱心献给别人。这一单元的首篇课文是《七颗钻石》,该怎样读呢?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到字里行间,关注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哪些是“重点”?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重点段——第2自然段,横线标明的是重点句,带点的词是重点词。然后出示去掉了重点词的句子让学生对比分析,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出:课文原句更加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小姑娘找到的水来之不易,小姑娘无比珍惜。在阅读时学生如能细心地品味词语,所得必然会更丰富,在写作时也能恰当地使用词语,会使文章更具体,更感人。接着由学生寻找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一个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标出重点词,去掉重点词想想与课文的表达有什么不同。学生所关注的自然不相同,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比较:“哪些同学关注的是重点中的重点?”如果学生仍然莫衷一是,教师就应该出示第6自然段,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一自然段(同样采用去掉重点词比较的方法)。相比前面给小狗喝一点水和给母亲喝一些水,口渴的小姑娘把余下的水“全都”给了素不相识的人喝,因为他“脸色苍白、有气无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故事到了这里就到了高潮部分,水罐从当初“是木头做的”不断变化,现在“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闪闪发光的大钻石”,其实是对小姑娘慷慨无私品质的高度赞美,所以这一自然段是重点段,需要好好品读。

抓住重点内容阅读和体会,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绝不是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形成这种能力的。《七颗钻石》的教学只是开始尝试阶段,接下来的课文《平分生命》,也是很好的训练材料,可以继续以相同方法训练,进一步巩固,以后的教学还要选取合适的课文反复训练。我们应在“尝试─总结─再尝试─再总结─不断提高”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二、关注课文的语言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处于语言发展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作文,最痛苦的是缺乏词汇,不知道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如果把学生学习作文比作盖房子,语言积累就像砖头、木头这样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决定房子建造的高度和结实程度,但如果缺少好的建筑材料,再美的建筑设计都没用。

《麻雀》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篇。按照传统教法,像这样人文性很强的课文,教师和学生只能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这一中心出发,比如“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之类,最多关注一下重点词和神态、动作描写,每个教学过程都指向“爱”,课堂看起来情意浓浓,可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最后谈收获的时候,学生只能反复地、空洞地谈“爱”,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的。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无论是描写当时的环境、掉落地上的小麻雀的样子,还是描写老麻雀救护小麻雀的情形,都大量地运用了带有“的”字和“地”字的短语,如果没有这些形容性的语言上,我们就不能很好地感受老麻雀的救子心切,也就不能深受感动了。所以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就可以放在文本的语言上,特别是“的”字和“地”字短语上面。通过分析、比较、迁移练习,学生会充分认识到“的”字短语和“地”字短语的好处,增强积累和运用此类语言的意识,进而在习作时将作文写具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不应该落下。

此外,语文教学重视多读和多背,这也是引导学生积累基本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关注课文的篇章结构,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阅读教学要经历对课文“整体—部分—整体”的讨论过程,不能把课文教得支离破碎,应该让学生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特别是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的中年级学段,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围绕中心组织语言、构段谋篇的方法,使他们尽早形成写篇的作文能力。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写景”单元,其中的课文都是学习写景的好例子。在《庐山的云雾》教学中,在让学生体会优美词句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以中心句开头来构段的方法(体现在第2、第 3自然段),同时学习以一连串的比喻句(两自然段都用了4个比喻,遣词造句方式非常相似)来描述景物,使景物跃然纸上,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方法。《锡林郭勒大草原》则可以引导学生从过渡段——第3自然段入手理顺文脉,理解文章,感受动态、静态描写的好处。两篇课文学完后都应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如出示作文要求,让学生分别使用中心句构段和使用过渡句成篇。

以上从学法指导、语言积累和习作指导等方面粗略谈了以本体教学内容为目标的语文教学。其实,本体性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以上只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教材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要擦亮眼睛,努力发现每篇课文的特点,选择和确定教学什么语文知识,让学生学习哪些语文方法,训练何种语文技能。语文课上完,给学生留下的不能只是课文内容的痕迹,而应该是语文教学内容的痕迹。叶圣陶先生论教育的本质是: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变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语文教师应巧用教材,完成本体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自然段重点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秋天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美丽的秋天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