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节日文化欢迎度对比的思考

2018-04-13 09:18周海岩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

周海岩

摘 要: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来节日在大学校园里备受追捧。笔者担忧,大学校园浓郁的“洋节”风是否会冲淡大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发扬。以调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以郑州工商学院为例来研究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分析了解到大学生对“洋节”的态度,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目的是既要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又要借鉴西方节日文化中的元素,以此来思考如何让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和传播,形成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关键词:大学生;西方节日;民族传统节日

一、引言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深刻体现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視。其中提及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提倡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形成新的节日习俗。我国的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责任,要加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使传统文化占领校园,充分激发民族文化潜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二、原因分析

首先,从外部环境角度来讲,2011年2月19日,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介绍:世界文化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43%的份额;欧盟紧随其后,占34%;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亚太地区仅占19%。这19%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剩下的4%才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太地区,也就是说,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到4%。美欧等国家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和冲击。在文化强烈的感染下,节日消费成为幕后“推手”,每逢节日的消费成为商家进行宣传、刺激消费的有效手段。商业层面对“洋节”娱乐性的大肆宣传感染,带动了不少喜欢尝鲜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其次,从节日的属性及特点来看,中国的节日多强调家庭团聚和社会和谐,并且在色彩、语言等方面有一些禁忌,让大学生感到有压抑的感觉;西方的节日对大学生来说,过节的形式相对比较自由,以情人节为例,大学生以送玫瑰花、巧克力以及举办烛光晚餐等浪漫的方式进行节日的庆祝。

再次,从青年人自身角度来讲,大学生更喜欢寻求新鲜的方式来满足身心的体验。诸如“圣诞节”,在圣诞节举行盛大的“联欢party”成为年轻人欢聚狂欢的一种方式;“万圣节”很多高校通过社团举办的假面舞会,从心理的角度,学生能够在满足好奇心的同时也能体验一下这中活动的乐趣,颇具吸引力。西方的节日所具有的这种团体狂欢色彩,十分迎合大学生群聚嬉戏张扬个性的特点。对于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青年人来说,洋节日更能让大学生觉得自己洋气点。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以上的原因为出发点,以郑州工商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调查对象涉及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会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学院等5个学院学生,共发放电子问卷1164份,回收有效问卷 1164 份,回收率为 100% 。在回收问卷中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认真研读过的只有151人,占12.95%;完全不知道的有566人,占48.54%。调查问卷由20道选择题组成,涉及基本政治理论、文化常识、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对西方节日的认识、过节的原因、消费情况等方面。

四、对比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欢迎度对比

调查显示,在比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元旦节、圣诞节这几个节日时,同学们的选择结果显示的平均排名分别是春节(1.15)、元宵节(2.83)、中秋节(3.00)、元旦节(3.44)、圣诞节(4.58);另一组关于中秋节、端午节、冬至、圣诞节、情人节的对比选择中秋节有1093人、端午节的有943人、冬至的有724人、圣诞节的有303人、情人节的有292人、万圣节的有139人。

从调查问卷的情况表明,民族传统节日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大学生对于民族传统节日具有较浓厚兴趣,对西方节日的热情并没有超过对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的热情。大学生大多能够坚持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坚守并且传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处于主流地位。

(二)大学生对民族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对比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17.05%的学生认为追捧“洋节”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84.88%大学生不认为追捧“洋节”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82.95%的学生认为过洋节只在元旦节和圣诞节的消费方面也能体现,有279人圣诞节和元旦节消费差不多,有387人圣诞节比元旦节花钱多,有498人元旦节比圣诞节花钱多。对于圣瓦伦丁节情人节和七夕情人节的对比中有28.43%的同学两个情人节都会过,3.01%的同学选择了过七夕情人节,有68.56%的同学选择了圣瓦伦丁节情人节。通过访谈了解大学生对西方节日的文化渊源了解程度不一,过节理由比较单纯。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西方节日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对于西方节日的了解浮于表面,在庆祝方式上,也主要追求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放松的体验而不注重其宗教性、文化性、生产性。西方节日的输出优势明显主要是因为西方节日比较注重交流形式,有利于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趣味性强。70%的受访者认为对西方节日的追捧主要是出于“随大流”的从众心理,认为过西方的洋节是一件赶时髦的事,害怕与其他同学不合群,被孤立。

(三)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情况调查

调查显示,71.91%的同学认为西方节日对于民族传统节日有冲击力,但是传统节日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28.10% 的大学生较为悲观,认为西方节日会对民族传统节日产生较大影响;52.31% 的大学生认为民族传统文化在形式上借鉴西方节日的元素,适度创新;90.03%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扩大民族传统节日的影响力,将文化内涵根植同学们内心,产生强大文化影响力,只有不足10%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开展相关教育;71.49%的大学生认为西方节日被广泛接受是世界文化交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的体现,28.51% 的大学生认为西方节日文化兴盛是一种文化入侵,应提高警惕。

五、总结与建议

对于中西文化交融的现状,我们既要弘扬我们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又要借鉴西方节日文化中的元素,更要思考如何让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得到发展和传播,形成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一)重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教育

从民族传统节日的故事性入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理论教育,注意提升教育的深度。让同学们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会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从不同的节日中体会勤劳勇敢、自立自强、爱国爱民、责任与孝道、尊重与感恩等。

(二)重视校园民族传统节日氛围的营造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民族传统节日,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很多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仍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按照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表,在校园内有节奏地持续开发节日特色活动来培育校园文化。

(三)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网络教育的建设

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和改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把传统节日的内涵通过图片、文字在校园新媒体平台上展现,将节日习俗、庆典活动通过网络新媒体手段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增强民族传统节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影响力,又能使节日民俗活动以创新的形式得以记载与保存。以同学们喜闻樂见的方式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推广,让学生能享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之美。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西方节日的吸收和融合

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辨别通过西方节日进行文化渗透的能力,对于别有用心的文化活动进行有效防范。可以参与一定的娱乐活动,但是不能参加宗教聚会活动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J].中国勘察设计,2017,(02):30-34.

[2]史倩,欧安欣.关于高校大学生节日观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 2013,(13):27-28.

[3]肖春英.浅析英美文化课教学中的文化对比融入[J].新西部:理论版,2012,(10):212-213.

[4]耿娟娟,聂攀.西方节日文化对中国大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9):1-2.

[5]孟利华.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的流行及其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D].燕山大学,2015.

[6]孙体楠.大学生继承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吸收西方节日文化的思考[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01):42-45.

作者单位:

郑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