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观察

2018-04-15 14:35宋丹
当代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胃肠炎酸性粒细胞

宋丹

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是一种临床中比较少见的胃肠疾病,通常临床中的表现主要包括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出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1-2]。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诱发原因并没有完全确定,临床表现也没有明显的独立特征,所以临床中的诊断并不容易,漏诊和误诊的问题非常常见[3-4]。特别是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这种类型的疾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表现是正常的,内镜下若是观察不到明显特征,误诊的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5-6]。因此,对于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必须加强诊断,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而给予患者对症治疗[7-8]。本研究选取22例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患者,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22例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患者。其中包括男10例,女12例,年龄16~47岁,平均年龄(29.12±7.88)岁,病程2.5~6.5年,平均病程(3.45±0.34)年。所有患者均有胃肠道的临床症状表现,具体症状为腹痛。

纳入标准:没有明显的食物过敏史;没有明显的药物过敏史;通过内镜病例确诊;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正常。排除标准:合并了严重的恶性肿瘤;合并了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重大疾病;意识不清、存在精神障碍。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符合本院伦理学标准要求。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彩超、免疫、心电图、服部平片、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骨髓检查、寄生虫虫卵检查、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反复性腹痛,具体部位在患者的脐周和上腹部,吃饭以后腹痛会加重,具体疼痛方式是持续性的钝痛,阵发,给予患者常规的解痉剂以及抑酸剂以后,并没有得到显著的缓解。有3例合并了肠梗阻,10例有恶心呕吐症状。1例临床症状比较严重,被误诊为结缔组织病。7例存在明显的腹泻情况,大便为稀水样和稀糊样,有黏液存在,每天3~4次,没有黑便或脓血。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血常规检查结果:白细胞数值在(5.7~2.8)×109/L,所有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在0.9%~4.5%之间,计数(0.09~0.45)×109/L,在正常范围之内。

骨髓检查结果:有4例患者进行骨髓检查,其中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3例正常。大便常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情况。生化检查结果:CRP在8~25 mg/L之间。

2.3 内镜检查结果 通过内镜检查发现,有8例患者均表现为黏膜充血症状,存在水肿、溃疡、片状糜烂等表现;11例患者有胃角、胃低体、胃窦、胃体处有糜烂、溃疡表现;6例合并了十二指肠糜烂和浅溃疡;9例患者有幽门螺杆菌阳性表现。

2.4 病理学检查结果 通过病理鉴别能够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5 诊断结果 17例表现为粘膜层型,5例表现为肌层型。

2.6 治疗结果 22例患者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后,效果均不显著,所以通过胃镜检查后确诊为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给予患者泼尼松30~40 mg/d治疗,晨起服用,5天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例合并肠梗阻患者给予对症的糖皮质激素30 mg/d治疗,禁食禁水,胃肠减压,并进行灌肠,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治疗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以后,药量可以适当减少,维持4周后停药。随访没有复发患者。

3 讨论

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其具体特征就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这种疾病的临床发病率相对较低,并不常见。但是近年来经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提升,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就是消化道症状[9-10]。对该疾病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发现主要特征就是酸性粒细胞浸润,所以临床诊断一般应该通过病理诊断或是内镜诊断[11-12]。本次研究中发现,22例患者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临床症状会自行缓解,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和发作次数的增多,症状会逐渐无法自行缓解,患者往往这个时间会去医院看诊,医生给予患者常规的解痉药和抑制剂往往无法改善患者的症状。

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表现为临床中反复发作的腹痛,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没有明显缓解,临床检查中,发现血常规检测结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在胃镜下观察,也是部分患者能够看到黏膜皱襞粗大、溃疡、糜烂、充血。但是通过病理检查后,能够发现嗜酸粒细胞的浸润现象。通过本次研究的经验发现,若是想要进行内镜下的活检,需要将在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时调整为每高倍下计数在20个以上,进而帮助进行临床判别。但是外周血阴性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患者综合来看还是没有过于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独特的病理特征,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避免出现漏诊或误诊现象。另外,由于外周血阴性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患者临床中比较少见,所以本次研究中涉及的研究对象也比较少,并不具有普遍性,研究结果仅供参考,若想要获取更为准确大众的普遍性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特异性表现,通过内镜下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现象并不能直接确诊,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其他病症的影响出现假阳性的表现,而有些患者虽然有阴性表现,但是并不能排除一些疾病。因此,对于临床中有慢性消化道临床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患者患上了外周血阴性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疾病,并进行具体的诊断鉴别。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临床中首选激素治疗,若是患者对于激素有禁忌证,那么在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史省伟,李合国.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J/OL].中医临床研究,2017(24):1.

[2] 杜进军,宋宇虎,谢小平.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6,28(5):278-280.

[3] 崔轶,胡艳艳.外周血阴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内镜及病理18例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2):153,155.

[4] 郭锐芳,李宏亮,胡燕梅,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254例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7):819-821.

[5] 方艳伟,李新江,魏浩飞,等.嗜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并发结肠破裂1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8):915-916.

[6] 牛薇,弓艳霞,唐艳萍.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4,54(2):70-72.

[7] 王翀,李国华,朱萱,等.2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分析及其诊治[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7):30-33.

[8] 赵亮,赵子夜,柏愚,等.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14):1263-1265.

[9] 李东颖,李建生,张金平.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4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2,24(2):76-80.

[10]黄焕军,刘瑶,刘南植,等.2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8(6):413-415.

[11]郭春花.藿香正气丸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18):122-123.

[12]韩丽红,秦世新,杨龙,等.1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28):33-34.

猜你喜欢
胃肠炎酸性粒细胞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酸性高砷污泥稳定化固化的初步研究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柠檬是酸性食物吗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嗜酸性脂膜炎1例与相关文献浅析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