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人民美好生活的意蕴

2018-04-16 07:36■江
时代邮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五福真善美美的

■江 畅

人民美好生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日益得到广泛认同的新理念。伦理学认为,人类的生活理想是好生活,而对好生活的理解主要有三种:品德高尚的生活,物质富足的生活,品德高尚且物质富足的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且物质富足的好生活。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好生活的内涵,更加重视生活的完善、和谐,更加重视真善美的统一。它不仅赋予好生活以完美的意蕴,而且致力于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应当说,人民美好生活既是人类好生活的中国形态,也是具有鲜明中华文化特色的好生活,是对伦理学中好生活概念的丰富与发展。

人民美好生活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根基。《尚书》中有关于“五福”的记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这是先人所理解的美好生活的五个方面,强调整体生活的美好。《礼记》中称福为“备”,意为生活完善。在孔子看来,尧舜禹时代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时代。后来,孟子将这种大同概括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周易》讲天、地、人“三才”生生不已的变化,强调宇宙万物及其变化的普遍和谐,于是就有了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和谐观念。个人完善、天下大同、宇宙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美好生活奠定的三维基础。完善、大同、和谐既有道德意义上善的含义,又有审美意义上美的含义,是善与美的统一。这种善与美并非只是个人追求,而是人类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古人所憧憬的美好生活,就是这种真善美有机统一的生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不仅在概念上获得了充分完整的意义,而且成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不再是单纯个人意义上的美好生活,而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全体人民共商、共创、共管、共享的美好生活。人民美好生活就个人生活完善而言,已经不限于传统的“五福”,而更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是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人的潜能充分开发和才能充分发挥,是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还包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要求,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尤为重要的是,在当今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已经不是一种历久而未能实现的理想,而是正在加速实现的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是新时代的全新理念,它内蕴着传统美好生活理想的文化基因,是传统美好生活理想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人民美好生活的理念,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幸福观。它是人的生存、发展、享受需要得到尽可能满足的生活,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生态全面改善相一致、相协调的生活,是以好生活为中心的好身体、好品德、好人格、好作为、好社会、好世界、好生态的完美统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人根本的、总体的需要,代表着人追求真善美的深层愿望;而把人民美好生活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则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和总体要求。因此,全体人民把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共同奋斗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且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为世界谋大同而贡献的中国经验、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五福真善美美的
好美的雾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佟丽娅,“真善美”化身的古典美人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做一个真实有用的人——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吊唁未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