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干扰绘画,直面儿童视觉经验中的潜意识

2018-04-17 03:41朱慧
新课程·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潜意识表现力

朱慧

摘 要:儿童在幼儿时期接受的绘画形象成为潜意识,呈现出早期形象对后期创作想象的约束。以《老房子》一课为例,进行前置性零干扰绘画,用学生自我参与的绘画调查,建立理性绘画思维,形成新的自我更新的绘画创作,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使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再受潜意识约束。

关键词:零干扰绘画;潜意识;表现力;低幼化

幼儿早期接受的绘画形象,因为信息来源良莠不齐,导致部分低幼化绘画,成为最深的绘画潜意识。这样的形象记忆甚至伴随终身,无法突破创新。

一、零干扰绘画直面绘画的低幼现象

(一)零干扰绘画调查,发现低幼化倾向

零干扰绘画调查,是指在学生未开始接触教学内容之前,教师不进行任何暗示和干预的情况下进行与内容一致的主题性绘画调查。

以我执教的苏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老房子》一课为例,对300余名学生进行前置性零干扰调查。在上课伊始,没有任何语言和绘画欣赏的干预下,让学生自由画出自己印象中的老房子。结果为:绘画作品以简笔画为主,其中70%为平面化房屋。没有地域特点,缺少造型特征,25%的有空间意识,这些作品相似度极高。约有5%的学生渴望画出具有立体感的房间,努力尝试表现侧面角度的楼房。

(二)绘画潜意识的影响

在幼儿时期掌握的绘画形象是儿童最早习得。这些形象成了最早的视觉经验,也成为绘画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分为:前意识及潜意识,意识是以潜意识为基础的。潜意识具有记忆储蓄、自动排列组合分类的功能,自动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1]在他看来,潜意识是人类原始思想,包括遗传、童年经历、过去深刻的会议和美好的往事或创伤等。所经历的各种矛盾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当外界触动了潜意识领域里的某些信息,它就会发生作用。[2]积极的潜意识驱动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克服阻力,完善作品。因此要让这些潜意识转化为积极的有品质的意识,需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理性辨识丰富记忆,形成新的视觉内存。

二、唤醒绘画潜意识,注重思维成长

塞尚曾说:“图里面没有一件事物是偶然的,每个形式都有它的相应者,这里所说的相应者是指影射在绘画形式上的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潜在心理体验。”

(一)呈现调查与猜测结果,激发学生突破欲望

在《老房子》一课中,在刚刚上课之时,老师在纸上对学生的老房子形象进行预测性绘画,让学生与自己绘画的形象进行比较。会发现老师预测出全班90%同学的绘画。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抛出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老师为什么会猜出你们画的形象?”

“生活中的老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让学生对自己的绘画形象产生质疑后进入教学,学生会主动调动思维与已有的形象进行对比,积极尝试改变,将潜意识绘画转变为有意识的观察创作。

(二)运用组合式欣赏,唤醒学生视觉经验

画出相似度极高的老房子,是学生缺乏对过往视觉形象的分析与比较,缺少主动调动记忆中的形象的意识。因此,需要通过欣赏唤醒学生的视觉经验。

1.唤醒美感的主题式欣赏

本课教材呈现出来的图片资料共有17张,其中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区域的老房子有14张。由此可见,老房子的内容含量非常广。按照历史、区域主题式欣赏可以让学生形成建筑演变的结构线,从而具有较为理性的认知,形成美的视觉感受。为此,教师可以对教材中的图片进行重组,可以将自己家乡的建筑作为切入点,与安徽的古民居、法國民居等构成主题式欣赏,让学生从建筑文化、造型特点、地域色彩方面对老房子进行深度理解。

2.养成方法的对比式欣赏

许多美术课的欣赏是图片的堆砌,学生没有真正地参与。因为,所有的执教美术教师没有从改变学生视觉思维的高度引导欣赏,在美术欣赏学习中,孩子们没有感动,没有心灵的附着,一切都是无效的。[3]欣赏就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在本课里将吴冠中笔下的江南和真实的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房子在线条、材质、肌理方面的区别,将单向的欣赏变为学生多向互动的讨论式欣赏。

(三)注重观察分析,形成新的视觉经验

四年级学生已经进入绘画转型的准备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写实表现能力,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获得方法。然后在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方法后打破烙印。在此课中教师用线描写生的方式对江南水乡民居进行绘画示范,请学生进一步思考,瓦、门等不同材质在建筑绘画中的线条可以有什么样的变化。

这样聚焦到一种绘画表现手法,让学生将绘画表现着力点放到对房子造型的观察,对肌理的表现方面,可以让学生掌握构图、疏密等美术语言。

在结尾,再次以追问回应开头。“那我们既然喜欢新房子,为什么还要学习老房子呢?”通过深度追问,将学生引向思维的更深处,思考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使美术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技法的传授,而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欣赏。

三、让绘画表现力在思维的土壤中生长

绘画表现力的发展,不仅是技法的掌握,更是视觉思维的养成。当学生具备了观察、分析、思考等思维习惯后,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视觉体验,从而对以往的烙印进行覆盖,甚至代替。在以零干扰绘画为起点的美术课堂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再次回顾之前绘画的作品,通过对比变化形成主动替换的模式,让有意识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成为绘画发展的理性前提,实现突破自我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力加.走向多元的美术教学[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图书馆,1984.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台海出版社,2016.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潜意识表现力
Book Review on Wonders 《奇迹男孩》读后感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第一眼看到什么动物,测试你潜意识下的心理状态
论报纸新闻摄影专题的表现力
潜意识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探究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Modeling som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CO2fertilization for global forests and forest indus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