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更年期子宫脱垂疗效分析*

2018-04-18 08:28付楚慧张倩平刘淮
江西医药 2018年3期
关键词:分度生物反馈肌纤维

付楚慧,张倩平,刘淮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南昌 330006)

盆腔脏器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由于盆底肌肉、筋膜及子宫韧带受到损伤,其张力降低、支持功能减弱而导致盆腔内器官移位的一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后壁膨出[1]。本研究对更年期子宫脱垂患者采用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分析对比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2月我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73例子宫脱垂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其中A组19例,B组18例,C组18例,D组18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病例入选标准:POP-Q分度[2]诊断子宫脱垂为Ⅰ度或Ⅱ度,年龄45-60岁。剔除标准:患有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依从性差者。脱落标准:患者从首次治疗开始6个月内未按照疗程完成全部治疗。

1.2研究方法 4组均由专职康复师于治疗前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其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分娩方式等。于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时分别测定患者盆底肌肌力、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和POP-Q分度。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所有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包括生物反馈和不同频率电刺激治疗。4组电刺激频率分别为10Hz、30Hz、50Hz、70Hz。 每次康复治疗时间为 30min,1周 2次,15次为1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子宫脱垂程度采用POP-Q分度法诊断,治疗后分度转为0度为治愈,分度较治疗前降低为显效,分度无变化为无效。盆底肌肌力采用GRRUG法进行评级[3],分为0-5级。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配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基本情况4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产次和分娩方式、治疗前POP-Q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患者治疗后POP-Q分度治疗全部结束后,4组患者子宫脱垂POP-Q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B 组(30Hz)有效率最高,A 组(10Hz)有效率次之,见表1。

2.3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F=1.89,P=0.14;F=0.77,P=0.51);治疗后各组Ⅰ类、Ⅱ类盆底肌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后不同组之间Ⅰ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6,P=0.00),治疗后不同组之间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6,P=0.11),详见表 2。

2.4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最大肌电位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的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P=0.93);治疗后不同组之间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5,P=0.12);但治疗后各组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 3。

3 讨论

子宫脱垂是中老年妇女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4],患者常自感阴道口脱出肿块,伴腰部疼痛、下腹坠胀等多种不适症状,部分患者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等。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及时、有效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轻中度子宫脱垂应用广泛,研究报道有效率可达60%-70%[5]。本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轻中度子宫脱垂总有效率为肌力和盆底肌最大肌电位均优于治疗前(P<0.05),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子宫脱垂解剖复位和65.75%,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治疗后各组患者Ⅰ类、Ⅱ类盆底肌盆底肌肉功能恢复。

表1 患者治疗后POP-Q分度评价比较[n(%)]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比较(x±s)

表3 患者治疗前后盆底肌最大肌电位比较(x±s)

盆底整体支持功能取决于盆底肌肉的肌力、静息状态的张力和盆底筋膜的完整性。盆底肌肉纤维分为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Ⅰ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支持系统,特点为强直收缩,收缩时间长且持久,不易疲劳,Ⅱ类肌纤维属于盆腹腔运动系统,特点为阶段性收缩,快速短暂,易疲劳。处于静息状态时主要是Ⅰ类肌纤维在持续收缩,维持盆底器官的正常解剖位置。因此,当Ⅰ类肌纤维损伤严重时,临床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为主[6]。由于子宫脱垂是一个慢性损伤过程,在脱垂发生之前,盆底电生理功能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变化,此时盆底肌最大肌电位、盆底肌肌力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尤其当Ⅰ类肌纤维肌力下降至2级以下,最大肌电位明显下降时,不同程度的脏器脱垂随之出现。

电刺激是一种较早应用于临床的恢复盆底肌肉损伤的方法。原理是通过不同频率的电流刺激损伤的盆底肌肉做有节律的收缩使之得到被动锻炼,进而增加肌力。本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电刺激频率对子宫脱垂解剖复位疗效存在差异(P<0.05),30Hz电刺激组有效率最高(88.88%),其次为10Hz组(78.94%);另外,不同电刺激频率对Ⅰ类肌纤维肌力改善程度存在差异 (P<0.05),10Hz组患者肌力改善最显著,其次为30Hz组。由此可见,较低频率电刺激(10-30Hz)对轻中度子宫脱垂的治疗效果优于较高频率电刺激(50-70Hz),符合Ⅰ类肌纤维适宜电刺激频率在8-33Hz之间的肌电生理学特征。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是一种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无损伤、极具前景的轻中度子宫脱垂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应针对患者肌纤维受损情况制定电刺激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1]朱兰,郎景和,魏丽惠,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疗进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18-126.

[2]邹敏芸,杨云华,舒俊俊,等.经阴道宫骶韧带高位悬吊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 [J].江西医药,2013,48(9):772-774.

[3]吕岚,赖慧超,邱胜凤,等.盆底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疗法联合阴道哑铃训练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6,51(8):803-805.

[4]孙秀云,邵继宏,孙连华,等.腹腔镜腹直肌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50例分析 [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 (11):1038-1039.

[5]廖惠璇,李淑玲,钟玲.54例盆底康复治疗对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227-228.

[6]苏园园,韩燕华,李丹彦.女性盆底功能及盆底肌功能评估方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4):310-313.

猜你喜欢
分度生物反馈肌纤维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武定鸡肌纤维特性形成规律研究
周向定位旋转分度钻模设计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新型内平动分度凸轮机构啮合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