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探析

2018-04-18 07:29尹经纬刘刚
决策与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区域发展信息共享物流企业

尹经纬 刘刚

[摘 要] 发展西藏现代物流,对于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巩固我国西南边防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物流离不开信息化。开展物流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使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更加精确和简化,更有助于推动企业运作集团化、管理标准化。当前,西藏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不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管理体制不够规范,企业员工信息化素养基本不高,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无法满足现代物流服务需求。西藏物流企业要通过相互合作共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利用现有技术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提高物流行业人员整体素质,改变物流行业现有的落后局面。政府部门应通过组织开展物流信息化培训课程、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开发和保护、制约不规范行为,为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西藏;物流企业;信息化;信息共享;人才保障;区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 F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8)04-0065-09

一、引言

企业经营的目标往往在于获取高额回报,而盈利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合理降低成本。物流企业也是如此。由于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方式体现在对各种“信息流”的运用上,因此大多数物流企业通过物流信息化来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让企业活动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指向和更集中的经济效应。

Avier等认为建立相应的信息门户能够整合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同时还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单一的用来访问企业内部资源的端口,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1]。Mats Abrahamsson等认为信息平台是物流系统顺利运行的关键,它是物流信息的管理和控制中心,良好的信息平台能够保证物流企业的灵活性和经营效率[2]。马军等结合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最终给出了电子化物流协同作业信息交换平台的框架、信息处理的流程以及所使用的技术;通过对该信息交换平台所提供的实际应用,结合经济学理论,最后证明了信息平台的应用以及一系列的信息化发展能够有效降低各项物流业务产生的费用[3]。

二、物流信息化的内涵

我国已进入现代物流时代,现代物流的核心则是信息化。在信息化的物流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真实有效的信息,一旦出现信息失真或遗漏等会直接影响整个物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作,最终影响整体经济效益。对于整个物流系统而言,其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而物流行业的高品质服务离不开物流信息的支撑。

物流信息化,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平台等,对物流商品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等环节进行各项信息的采集和管理,最终实现商品供需双方以及存储等的无缝连接,进而提高经济效益[4]。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发展通常采用自动化手段对商流和物流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操作,最终期望达到优化物流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物流信息贯穿于整个物流活动中,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即时监控输送,事前预算和事后反馈的作用。

三、西藏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国家统计局近几年来对西藏地区物流行业的分析可以看出,西藏物流整体发展较快但仍水平不高。要推动西藏物流的进一步发展,要在信息化发展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一)信息化能够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和简化

在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前,多数企业成本核算采用人工模式,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员工工作量并且准确性不高,同时还存在附加的人工成本。在实现信息化以后,企业管理层可以随时通过系统数据了解本企业或行业的经营实况,做出更加合理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水平。

(二)信息化为企业管理提供标准化的基础

在企业管理中,部门或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畅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企业管理体系规范化和流程化。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各部门按照事先明确的职责权限和标准流程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避免了推诿扯皮和衔接不畅的弊端。在此过程中即使出现意外,企业信息系统也会及时调整方案,以便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三)信息化是企业集团化运作的关键

单证、货物、信息、资金、人才共同组成了物流企业信息化的链条。物流企业就是将以上各种信息通过数字进行传递,管理者可以通过共享手段进行无地域差异、无时间差异的资源获取,从而为各岗位的分工协作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四、西藏物流业发展现状

西藏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對外接壤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多个国家,对内紧邻青海、云南、四川等省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西藏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特殊的高原环境给该地区的物流发展带来了困难。2006 年7月l日,全长1956 公里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西藏由此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现代综合运输体系[5]。其地理位置和运输体系如图1所示。

西藏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促进西藏经济发展和巩固我国西南地区的边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我国与南亚国家发展贸易。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日益提高的服务需求为西藏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拉萨物流业发展现状

拉萨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拉萨经济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带动其它区域的发展。如图2所示,拉萨地区生产总值以超过10%的速度逐年递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信息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依托于青藏铁路,拉萨可以实现与内地商品和服务等的顺利交换。拉萨物流中心还计划以拉萨为基地,打造覆盖阿里、那曲、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六地市的生产资料物流中心。项目建成后,西藏现有的物流交易市场格局将进一步优化,最终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以拉萨为中心的辐射全区的综合性现代化物流园区。

如图3所示,拉萨的货运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物流发展的强劲势头。近年来公路运输占货物运输的40%以上,公路运输成为目前拉萨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在综合性的货物运输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拉萨地区的物流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那曲物流业发展现状

那曲是青藏铁路、青藏公路、黑昌公路、石油管线、兰西拉光缆、藏中电网“六线”的枢纽。其中,青藏铁路那曲段全长512公里,约占格拉段全长的72%,途经安多、那曲两县11个乡(镇)。

如图4所示,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那曲成为西藏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藏北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经贸中心。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为那曲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以建设物流中心为契机,那曲将进一步加快青藏铁路那曲段经济带的建设步伐。在那曲地区的支持下,原铁道部投资15亿元在那曲建设了占地8000亩的物流中心,这是一座集散堆装货场、综合物流区、产品加工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那曲物流中心的建设,对于扩展青藏铁路的运输潜能,改善藏北的经济结构,加快区域工业化,增强西藏的自我发展、对外交流,促进西藏社会的和谐发展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那曲地区2014和2015年的邮政业务量如图5所示。

那曲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015年累计完成1747.38万元,同比增加5.60%。全区邮政企业和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完成2740.15万元,同比增长0.73%。从数据来看,那曲地区传统物流业务发展态势普遍较好,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同时,由于传统物流机制耗时耗力等限制,新兴的物流模式和管理机制也就有了发展机遇和空间。

(三)其他地区物流设施现状

除拉萨、那曲的物流中心外,西藏各地物流中心逐渐建立,但其整体实力仍然相对薄弱,能提供加工、仓储以及物流信息化等综合服务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就行业现状而言,许多物流企业缺乏正规有效的管理机制,恶意竞争现象屡见不鲜;在信息化发展方面,大多企业缺乏信息化意识,部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这些地区的物流行业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物流信息化的改革势在必行。

五、西藏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已经建成那曲、拉萨等初具规模的物流中心,但就整体发展而言,西藏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货运量低导致对信息化需求不旺盛

西藏每年的货物运输总量呈现上升趋势,但通过对比2011-2016年与西藏临近的青海省多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发现,西藏每年的货物运输总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由表1可得,公路货物运输总量占西藏货运总量的75%以上,而且公路是目前西藏货运的主要方式。

以2016年的货运量为例,西藏只是青海的14.78%,仍为全国最低。而且西藏的货运主要以物资进藏为主,即使出藏也主要是边界的外贸物资。这说明西藏货运需求量相对较低。由表2可知,青海省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在物流运输中能够借助优势迅速获得行业信息并对运输方案进行调整,大大节约了物流成本。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西藏大多数物流公司是由传统运输业升级而来,内部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相对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以邮电通信业发展为例,如表3所示[7]。

同时,根据表3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图6。从图6可以看出,西藏邮电通讯整体虽处于上升趋势,但增速过于缓慢。物流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阻碍了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三)物流市场管理体制不规范

货运站是物流市场的重要元素,运输企业是物流市场的主体,二者取长补短、通力协作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物流市场位置规划不合理、管理运营体制落后或是信息不畅,物流货运站的枢纽作用、运输企业的主体作用便难以充分发挥。

西藏在物流市场管理方面与其他省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青海与西藏的对比为例:

首先,青海省的交通基础设施良好,道路通达程度较高,覆盖全省的物流体系网络已初步形成,并得到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重视。同时,青海提出并实施了《青海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意见》,使得省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物流企业管理也更趋于标准化、现代化,对运输主体在经营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管理松散、運营模式陈旧以及不主动参与资源共享的企业正被逐渐淘汰。

但就目前来说,西藏货物运输工程主要由个体运营单位承接,各运营单位之间缺乏沟通联系;由于个体运输单位的规模有限、运输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所以无法向全社会提供存储、配送和信息共享等综合性的一体化服务。西藏大多数企业都是自主联系货源,缺乏规范管理和对真实信息的及时有效反馈,以致于出现少报、虚报现象,继而产生偷税、漏税等行为,并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现代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种有效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共享,这也就表现出了现代物流行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同时也需要有安全环境的保障[8]。

近年来,多个省市通过加强物流行业管理,有效遏制了物流市场乱象,促进了物流市场管理的规范有序、安全稳定。河南制定实施了《河南省邮政物流专业商品管理办法》,通过加强对物流专业基础工作的管理,建立规范的物流商品账务系统,从而达到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目的。西安市建立了物流寄递监管新机制,积极推进物流寄递安全管理改革试点,填补了安全管理方面的空白。佛山市实施了《佛山市寄递物流安全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寄递物流活动,并结合本市实际建立健全了安全保障制度,对寄递、托运物品实行安全查验制度和客户身份、物品信息登记制度,保障了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西藏物流业发展与这些省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安全的环境是行业发展的基础,要建立持久有效的物流发展机制,西藏地区应逐步制定相关法规条例,保障物流市场的规范性和持续可操作性。

(四)物流企业员工信息化水平偏低

专门人才是现代化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才因素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及战略规划意义非凡。由于受到自身文化基础以及知识结构的制约,目前西藏物流企业的大多数管理人员缺乏在物流信息化建设策划、物流管理理念及物流实际运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不熟悉物流运作模式,面对信息化建设新理念、新技术时难免一筹莫展,进而导致服务理念差等问题[9]。同时,西藏的网络信息技术虽然发展迅速,但分布区域不平衡,人们对网络技术的使用熟练程度也参差不齐,从而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六、西藏物流信息化建設的保障措施

针对西藏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平台建设保障。信息平台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桥梁。企业可以通过物流信息平台对上下游相关企业合作商进行信息搜集,进一步实现物流企业对公共物流信息的预测或评估。同时,相关的中下游合作商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对整体行业营销及生产行业等的掌握,以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优势。

2. 技术标准保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物流的一项显著特征。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对当前的物流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以解决西藏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无法及时获知货源及运力信息、企业间信息共享困难、不能组织规模运输等情况带来的运输成本高、服务水平低等问题[10]。同时,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与生产或销售企业的数据信息共享,实时掌握物流链的动向。

3. 人员保障。相关人才的参与是所有行业发展壮大的基本保障。调查发现,人才引进已成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现有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比例已高达89%。这表明,物流人才对西藏物流业乃至整个西藏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西藏物流企业要实施信息化,相关的物流行业人才必不可少。企业应成立相关的物流信息管理部门并引进有关方向的技术人才。同时,还应建立相关机制吸引相关管理人才,进一步提高整体人员素质,改变物流行业现有的落后局面。

4. 政策保障。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要让信息化真正在企业发挥实效,国家政策保障必不可少。政府部门要积极为物流行业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针对目前物流人才的缺口,政府要鼓励企业或大专院校开展物流信息化的培训课程,提高行业人员的整体素养;要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新兴技术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加强对不规范行为的制约,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11]。

七、小结

本文以货运量低导致对信息需求量低、基础设施滞后、物流管理体制与政策法规不健全、物流企业的员工信息化水平偏低为切入点研究西藏物流的信息化发展需求。然而企业的管理技术发展和成熟应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企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习惯于传统的经营模式,信息观念淡薄、信息化建设融资难等,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Avier GonzaH lez Benito,Isabel Su

aH rez GonzaH lez,Nbrtin Spring.Complementarities Between JIT Pur

chasing Practices:An Economic An

alysis Based on Transaction Costs [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0.

[2]Mats Abrahamsson,Niklas Aldin,F

redrik Stahre.Logistics platforms fo

r improved strategic flexibilit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2003,6(3).

[3]马 军,刘 军,等.电子化物流协同作业信息交换平台构建及经济分析[J].物流技术,2005,(10).

[4]苗书元.浅析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2,(28).

[5]何远成.青藏铁路带给西藏物流业的机遇与挑战[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3).

[6]佚 名.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J].铁道工程学报,2012,(1).

[7]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 201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8]程秀昌.中国铁路货运组织信息化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6.

[9]王彩峰.论西藏自治区物流人才的培养[J].西藏教育,2013,(6).

[10]乔瑞军,等.西藏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分析[J].物流技术,2009,(10).

[11]刘小娇.我国物流管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方法[J].商品与质量,2010,(11).

[责任编辑:胡 梁]

猜你喜欢
区域发展信息共享物流企业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基于WebGIS的合肥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服务化客户逆向服务研究
中国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物理框架设计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企业营销管理与创新
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