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018-04-19 10:44吴孔荣
考试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精准化小班化因材施教

摘要: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必须做出改变,而因材施教有力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互动、合作,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班化;个性化;精准化;因材施教

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急促膨胀的学龄人口与我们相对落后的教育条件,催生了传统的大班教学,它解决了人人有学上,人人受教育的问题。但是大班额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从教师队伍建设到教学设施设备配备,均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实现更精准化、个性化的教育提供了条件。小班化教育正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应运而生,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了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知识积累、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怎样高效地实施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 转变教师观念是关键

传统的大班教学,实行的是“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面对50人以上的班级很难做到兼顾每一个学生。在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人数的减少有利于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课堂教學中,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可以从过去单纯“备好教材”的同时“备学生”,用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最大限度的对学生作个别指导,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指导,开展师生间、生生间交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一个班的二十名左右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三至五个学习小组,将课桌摆成“马蹄型”“品字型”“口字型”“U字型”等,方便学生讨论。教室内有更多的空间,方便老师参加小组的学习活动,增加师生之间交往密度,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 尊重学生个性是基础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学就缺乏针对性。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个体情况,同时学生也必须清楚的认识自己。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自己,老师足够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学。这就要求班主任及代课教师要通过上课时的发言、提问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课余时间参与活动情况的观察;与个别学生的交流谈话;和学生家长进行交流等方法,尽可能全面的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的发展程度,掌握每个学生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有怎样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体质、思想品德的表现状况等。然后因人制宜的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阶段性培养目标,并逐步在后面的教学教程中落实、修正,最终实现学生的成长培养目标。

三、 课堂分层教学是手段

小班化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核心,要落实小班化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我们就要因“生”备课。从过去备课“备大纲”“备教材”,变为备好大纲与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备学生”又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上,分层次教学分得更细,更适应于每个学生,依托分组教学、分层指导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得到关注,都得到与教师交流互动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通过学习—思考—交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教学小学美术《千奇百怪的帽子》《精美的邮票》时,老师在教案中设计多种方案,让学生选择一种方案,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自己喜欢的帽子、邮票,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不同设计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最终实现因材施教,实现小班化精准教学。

四、 各抒己见是方法

小班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小组或全班的大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通过发表个人的见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大班额教学中,我们的课堂讨论的一般都是“课前预设的问题”,是老师的准备问题。在小班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在教学过程中,更要耐心仔细地倾听学生到底提出了什么问题,并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即“课堂生成问题”,这就是“学生”的生成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努力创设宽松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只有教师不厌其烦,适时点拨,让学生无拘束地质疑问难,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五、 文体活动为辅助

学生的成长进步,不仅在课本知识,小班化教学,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的文化知识学习中,我们还要通过课内外结合,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要组织好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通过在教室与宿舍布置的园地、定期让学生编写手抄小报、开展各种主题班队会、故事会、读书竞赛,以及学校的综合性文艺活动,如:合唱比赛、校园歌手、舞蹈比赛、体育比赛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露才华的舞台。在活动中要特别注意那些成绩平平,在集体中毫不起眼的学生。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通过活动,使他们建立起自信,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小班化教学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过程高效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效果最大化。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就会将小班化教学得到有效落实,从而真正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文.为了每一个孩子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J].现代教学,2015(17).

[2]张雪珍.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05).

作者简介:吴孔荣,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新河完全小学。

猜你喜欢
精准化小班化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研究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我国公租房政策的福利分配和福利输送分析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