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探讨

2018-04-19 10:44蒋妮
考试周刊 2018年40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教学理念人文精神

摘要:语文不仅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点的过程中,应注意渗透人文精神,通过语文知识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是非判断观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因此,本文结合苏教版教学实例,重点探究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策略;教学理念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人文精神越来越被教育领域关注,语文作为基础的人文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应不断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意识,在学习中陶冶学生情操、修身养性。同时,教师须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多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及时向学生传达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 科学挖掘教材人文素材,培养学生人文意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诗歌都是经过千挑万选才确定的,其不仅具备学习价值,还有着独特的教育意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意识,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整合,理解作者所需传达的思想,利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教材学习中体会到人文精神。

如在学习《赤壁赋》时,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注意将苏轼感情的变化融入讲解过程,着重指出“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等詩句,与苏轼其他的诗句联系起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可与其他诗人联系起来,如陈子昂的“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等,让学生体会到豁达的心境,使得学生明白即使身处逆境,也应豁然处之,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万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再如学习杜甫的系列诗歌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应引导学生关注民生疾苦,从青少年时期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意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明白当前幸福生活的得之不易,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在整合教材人文素材时,教师应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特别是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渗透人文精神,降低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难度。

二、 丰富课堂可参与的活动,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为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人文体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明白人文精神的内涵,自主地在生活、学习中实践。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特别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放飞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良好道德素养。

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教师在讲解完课文知识点后,可选择恰当的时间,引入表演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自主选择扮演角色,如“黛玉”“宝玉”“宝钗”“贾母”“王熙凤”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租戏服,将“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编写成话剧,并在课堂中表演出来。借助此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人文体验,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站在角色的位置思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小组合作方式,开展朗读、背诵等活动,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使得学生在朗诵过程中理解毛泽东主席“独立寒秋”的心境,理解当时的革命青年,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起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三、 增强教师自身人文素养,成为学生道德榜样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其行为、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不断充实自身人文知识,增强整体人文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道德榜样,将人文精神渗透在细节处,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当做好语文的本职教育工作,增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更好地应对学生各类问题;其次,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良好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与人文素养有关的知识,如道德评价、历史文化知识、审美情趣等,及时给自己补充“养分”。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言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开展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格魅力,多用正能量的事件影响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培养学生良好心态。

四、 提供课后人文实践活动,实现修身养性目的

人文精神覆盖范围广,渗透人文精神是一个不断反复、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人文精神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课后人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领悟不同思想,丰富学生的内心,让学生在实践中健全人格,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成立“经典文学阅读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阅读小组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选择一本经典文学作品,如《巴黎圣母院》《堂吉诃德》《悲惨世界》《家》等,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读完,并在阅读小组中与其他成员分享感想,通过拓宽阅读范围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刻画方式,理解不同社会背景下至真、至美、至善的人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监督者、交流者的角色,多利用网络等途径与学生沟通交流,跟进学生阅读情况,多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乐趣,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渗透人文精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将人文精神渗透在每一教学环节,利用课堂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用语文独有的魅力感染学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审美情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志刚.高中语文“四导学教”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及分析——以人教版必修二《短歌行》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33(1):34-37.

[2]吕虹.让人文之花在语文课堂快乐绽放——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外语文(上),2016,24(12):138,40.

作者简介:蒋妮,一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教学理念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