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

2018-04-20 09:58彭丽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指导阅读教学语文

彭丽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开端,而大多数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没有深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意思。因此,让小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将感情融入到文章之中,注重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感情,并能够轻松地将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甚至是融入文本,以第一人的角度去感受、去体验,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则需通过大量的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阅读和写作,而阅读是对文章的意思和感情理解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阅读,并实际运用于实践中,这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阅读的顺序

学生认为阅读只是停留在看书,一行一行看,不注意文章的格式和形式。因此而导致的问题就会有很多,大多数学生都是读到了后半段忘掉了前半段,当读完后发现还是什么也不知道。所以,学生读课文的时候要分为粗读和细读,如《尊严》一文中,学生们大声朗读是毫无用处的,但当教师对学生讲解故事的大概时,学生便会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同时教师也不用把故事讲得太仔细,可以这样讲解文中大概:这是关于一个贫穷的小伙子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石油大亨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仔细阅读,增强对细节的理解程度,了解文章的结构,同时在读文章之前要先标注自然段,并按照学生的自我理解划分层次和脉络。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划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加强对课文的好词好句的认知,还要让学生明白主人公高尚的品质,并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意思,抓住文章的主旨。

二、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朗读是理解和解读文章的一种方式,是抒发和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想要走进文章,只靠看是没有很大的用处,关键是朗读的情感要到位。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朗读过程中,需要安静环境和平静的语气,因此不必让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在教师粗略介绍文章的大概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情进行朗读,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单独朗读,让大家体会到那种父亲对孩子的爱,特别是读到关键的地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的那种对孩子绝不放手、绝不放弃的温暖的爱。或者是读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深深了解父亲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让学生通过父亲的外貌描写,并且联系上下文的结构,想象一下父亲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的行动,并且设想如果是自己的父亲当时是什么场景,让学生想象父亲所经历的艰辛,同时让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走近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使得阅读理解事半功倍,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前朗诵时想象场景

课前展示相关的文学作品,便于让学生朗诵时想象场景。比如《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的学习,孩子们可能对于狼牙山五壮士的神态或者对于当时危机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无法将感情投入其中。表达出的朗诵语言的情感也就不是那么丰富。观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电影,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这篇文章学习和阅读的兴趣与动力,更加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的危急之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教师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从五壮士接受任务,再到诱敌上山,然后引上绝路,接着顶峰歼敌,最后跳下悬崖。让文章脉络清晰的同时表现五壮士视死如归,忠于国家保家卫国,绝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崇高的精神品质,让阅读更加贴近学生的思想情感的这条线,加强学生的内心表达丰富程度和课文的体验感。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品评朗读,感觉到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伟岸形象,这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课后仔细品读

课后要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仔细品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在課堂上的阅读,教师还要布置一些与所学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通过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还能巩固学生在学校所学的课文,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学习《窃读记》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冰心的《忆读书》,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学习、钟爱读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阅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

五、阅读国学经典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则需通过大量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的学法指导,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最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闲暇之余,阅读适合自己年龄的国学经典和文学著作。如,《爱的教育》主要讲述了一个四年级小男孩安利柯的成长故事。小学生通过阅读本书,了解作者身边的感人故事,从而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主观能动性,通过阅读来陶冶情操,使学生从小便享受阅读所给予的视觉盛宴,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莉.影响小学高年级开展语文拓展阅读因素的研究——基于“新城市居民子女”小学的拓展阅读现状[G].2008.

[2]田本娜.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学术月刊,2008,(01):81-84.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指导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