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8-04-20 09:58黄蓓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黄蓓

[摘 要]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三个“对话”:读者和文本的对话、读者和作者的对话、读者和读者的对话。这些“对话”背后体现的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思维技能的训练。以一节高二英语阅读课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阅读的各个阶段设定评判性阅读目标,带领学生走近文本,开展对话。

[关键词]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一节理想的阅读课应该出现三种对话模式:读者和文本发生对话、读者和作者发生对话、读者和读者发生对话。这些“对话”背后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分析、推理和评价等思维技能的训练。这些思考的结晶建立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否获取思考的养分、产生思考动力、提升思维品质。

本文将以一节高二英语阅读课 (So what is so bad about being so so?)为例,谈一谈如何在阅读的各个阶段设定评判性阅读目标,带领学生走近文本,对话文本,对话读者、对话自己。

一、课例背景

例文是一篇关于主张在个人兴趣爱好上不必追求卓越,建议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享受生活乐趣的议论文。作者是一位母亲,通过描述自己观察和接触到的事例佐证自己的观点。

在设计阅读任务时,教师找到了一条“作者和他人态度”的主线,通过三个不同层级的任务来达到以下目标:通过小组表演,梳理文本浅层次信息;通过师生回答,揣摩文中对立观点;通过小组讨论,阐述个人鲜明立场。一节生动的阅读课,不在于教学气氛是否热烈,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进行思考。如果说阅读的文本提供了思维养分的源泉,那么阅读任务的设计则推动了学生的思考方向。

二、 课例分析

(一)读者走近文本

读前任务起到帮助学生熟悉话题的作用,但有的时候过于冗长,耽误了阅读部分的时间,误导了阅读方向,未必起到指向读后活动的目的。读前任务应起到缩小话题范围、聚焦话题内容的作用,将学生的注意力中心往阅读文章内容靠近。

以本课为例,文中多次提及母亲认为接受新事物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过程,学习新事物的人就像在探索,找寻未曾感受的简单的快乐。因此,让学生讨论的问题是:Why do people love new things? 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直指本文核心内容“学习新事物给人带来的感受”。学生给出了多种答案:

1.People love new things because they are easily excited by things they have never experienced before.

2.People love new things because old stuff easily bore them.

3.People love new things for we want to find out how much potential we have.

……

我顺势问了一个问题:We all love new things and we all have a list of things to do. What has stopped you from getting started? 學生给出: I have no time. I have no money. I am too busy or too tired等答案。

接下来,自然引入第一遍阅读。老师告诉学生: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一个关于learning new things的全新观点,一起来品读。

课前讨论只用了一个问题,就把学生的思路带入思考的情境中:在没有时间,没有钱,没有精力的情况下是否要学习新事物?成功锁定话题,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学生在进入阅读前,会带着关于learning new things的价值到底何在的思考寻求答案。

(二)读者和文本对话

为了帮助学生清楚地找出文章的主线,教师安排了两遍阅读过程。第一遍阅读围绕这样一个问题展开:What does the writer believe on learning new things? Does everyone else in her story agree with her? 这样一来,相当于提示了学生去关注作者的观点和其他角色观点不同这个思路。在这个环节,读者和文本第一次亲密接触,教师布置的阅读任务的能力目标定位在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的信息查找和信息对比。

学生的回答是:The mum thinks its always fun to try out new things. Those who are against her idea are her son, the runners, the girl and the boy.

第二遍阅读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分组阅读,每组同学读一段。学生的任务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表演两个角色之间的对话。在这部分采取小组表演的形式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一改以往细节阅读过程中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模式。

Mum + son Para 1-3

Mum + runners Para 4-5

Mum + girl Para 6

Mum + boy Para 7

Mum + herself Para 8-9

从课堂呈现的效果看,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为了表演出两个角色之间观点的截然不同,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思考如何展示这种不同,正是这种思考让他们觉得有乐趣。

(三)读者和作者对话

一篇文章能够被“读懂”,唯有通过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才能提高读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创造能力。

建立在同学们对文本浅层信息了解的基础上,老师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

1.How did Mum feel when she was laughed at by her own son?

2.What does Mum say about these runners?

3.What does Mum think of the girl who is occupied with so many tasks?

4.Does Mum consider it wrong to be perfect?

5.Why would Mum take up golf?

由以上五个问题驱动,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在字里行间找寻依据,作出对母亲生活态度的总结。此时板书的左侧写满了母亲的观点,右侧则是其他角色的观点,板书如此设计是为了引出下面的问题:

Which word can be used to summarize the Mums opinion? Which word can be used to summarize the othersopinion?

这个问题是,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作者的观点会是什么?如果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文中他人的观点,又是哪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注意到了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之多的serious,也能轻松想到它的对立面的单词,同时也是梳理文章大意时产出的词汇fun。

在这个环节,读者需要站在作者的立场,将大量的观点描述浓缩为一个词。 读者总结的过程,也是提炼思维的过程。通过读者和作者无形的“对话”,明确了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为下一步表达独创观点做好了准备。

(四)读者独立思考

将阅读文本中提取到的信息有效转化为自己的思维养分,是在阅读课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目的。阅读进行至此,学生对于文中呈现的两种观点已经了然于心,一种是凡事追求卓越、极致、完美,哪怕是个人爱好,也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做到最好。另一种则是,敢于承认自己不完美的人会拥有更丰富多彩的生活,个人爱好不过是一种休闲方式,不应该对自己有过高要求。

再抛出一个有挑战性的辩论话题:

What do you think is a better attitude, “living a fun life and happily accepting your incompetence” or “living a serious life and always pursuing perfection”?

哪一種生活态度更理想?这本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问题的牵引下产生了积极的思考和激烈的对话:

学生1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认真严肃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严谨与严肃正是推动社会发展、个人进步的优秀品质。如果一个人长期保持得过且过的心态,那他终将懒惰。如果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不求进取,不倡导卓越,很难想象几十年后会倒退成什么样子。

学生2认为,很多人追求完美并不是真的喜爱某件事情,而是喜欢胜利的感觉。生活的本质不应该是竞争,在比赛中获胜只能获得一时的优越感,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才是伴随终身的。

通过阅读,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塑造和提升。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写作过程,不应仅仅是通过批判来获得知识和能力以完善思维,更应该注重通过批判来完善人格(韩少杰,易炎, 2009)。

综合来看,学生们在全班讨论、小组活动、小组辩论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意义、领悟作者的深意、碰撞个性化的观点,整节课在授课教师富有哲理的一段话中落下帷幕。

参考文献

[1]张淳.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1(2):66-69.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钱海锋,王伟群. 论批判性思维内涵及其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07,(01):8-10.

[4]韩少杰,易炎.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言文学,2009,(01):24-28.

责任编辑 陈 清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护理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
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多文体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