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2018-04-20 09:58胡琴琴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思维课堂

胡琴琴

[摘 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境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会思考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需求,更是变革性教育时代对教学转变的迫切需要。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帮助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其创设的悬念设计、引导性、趣味性等,都是通过情境方式呈现,可见,情境教学的成效关键在于教师们所采用的方式。教师采用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相同。

[关键词] 情境教学;课堂;思维

2009年,国际数学教学研讨会上中外专家提出:“学生学数学,应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分析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可见,情境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会思考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需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不仅引导了学生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情境的概念

问题情境是学习者觉察到一种有目标但又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的心理困境。正因这种心理困境,迫使个体进行思考、反复尝试与探讨,以求达成目标。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也就是通过呈现刺激性的数学信息,产生认知冲突,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可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自觉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要找准教学的起点,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等,设计既富有情趣又实效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1.生活式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只有用于生活,才能产生真正的学习价值。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体验、研究问题过程中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并引导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新知与生活的连接点,在为新知学习做好铺路架桥工作的同时,使问题的提出顺畅自然,同时,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接式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处于探求新知的起始阶段,通过情境产生认知冲突,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诱发其质疑,进而研究、探讨数学问题。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有针对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来开展。问题情境创设的针对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问题的探究环节,直接式问题情境被教师们时常采用。教师通过设计让学生直接解题的趣味故事题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如,执教人教版五年级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时,用多媒体出示班级座位实景图并提问:怎样描述张亮的位置呢?开门见山,直面问题,快速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及时切入目标,一方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另一方面让学生目的明确地参与学习,能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3.应用式问题情境

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背景和呈现问题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情境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通过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情况来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应用公式、公理、定理、性質等直接解决问题。在采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学习做好铺路架桥工作。同时,相对于需要按照复杂的解题步骤来解决问题的情境,学生对教师创设的可以通过使用数学公式、公理、定理、性质去直接解题的应用式问题情境更感兴趣。

4.复习式问题情境

复习是将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巩固并进行系统加工,以此作为新知学习的连接点。正如巴甫洛夫所言:“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可见,复习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有效教学的主要方式。

教师创设的复习式问题情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所学知识,起到复习巩固作用,还能以旧知识作为桥梁,让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如,执教人教版第四册《找规律》时,运用多媒体创设聪聪布置房间的情境,并提出问题:聪聪是用我们学过的规律来布置房间的,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聪聪找一找规律呢?选取复习导入的方式,在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新知学习做好铺路架桥工作的同时,使问题的提出顺畅自然。

5.模型式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同时,小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是以他们的感性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和模型,让学生感知事物,使他们对学习的对象获得鲜明的印象,以顺理成章地迁移、转换到新知的学习上。如,执教人教版第五册《周长》时,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小火车和小朋友跑的路线,围好的栅栏,闪烁的霓虹灯,镶好的相框,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学生建立模型,理解“周长”。教师用幻灯片出示树叶、国旗、数学书封面、钟面的图形图片,让学生用手中的笔描出它们的一周,完成后,请四名同学到黑板上来指,教师来描。

总之“不论从哪一点出发开始描,只要回到起点就是“一周”,像这样首尾相连的图形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教师使用相关教具和模式来创设直观的问题情境,通过“类比”发现,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对问题自主探究的信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6.操作式问题情境

安排动手实践,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使用操作式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直观、可操作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例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认识周长》时,在测量环节,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图形的周长呢?并安排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安排动手实践的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手动、脑想、眼看,在感观协调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具体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新知。

教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未知、激发兴趣、活跃思维、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等出发,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情境。同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内容、目标、对象和条件等不同,设计不同的情境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情境的效果。

责任编辑 吴晶晶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思维课堂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