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

2018-04-24 04:05柴瑛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脂质血流斑块

柴瑛

【中图分类号】R5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2-0-01

頸动脉斑块属于动脉闭塞性疾病,是由于脂质代谢紊乱、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吸烟等原因导致。在血管分叉部位、血流方向改变处后壁、主干动脉弯曲凸面管壁及受压部位,血流分流时形成漩涡状血流,管壁持续受剪切应力,局部内膜损坏,血小板及红细胞等沉积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血栓附着而致管腔狭窄。按斑块主要成分可分为脂质斑、纤维斑、钙化斑、混合斑。粥样斑块脱落引起供血动脉栓塞或终端动脉血栓形成。

根据斑块的厚度及回声表现,可将斑块的稳定性评价为四级:高度稳定性,斑块厚度〈 2mm的小均质低回声斑块、均质性高回声斑块、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高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等;中度稳定性,斑块厚度〉2mm,〈3mm的均质低回声斑块、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低度稳定性,可发现溃疡斑、新生血管形成的斑块,斑块厚度〉3mm,长度〉15mm的均质性低回声斑块、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不均质低回声斑块(脂质坏死核心)脂质坏死核心形成的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等;极低度稳定性,在低度稳定性斑块的基础上,可出现纤维帽破裂斑块、溃疡斑并发溃疡表面活动性细小血栓形成、斑块附着活动性粗大血栓形成、水母斑块等声像图表现。

随着老龄化来临,中老年人脑血管疾病已广泛引起人们重视。我国每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100-300万,死亡率50-100/10万,致残率70%,但80%以上无先兆,易被忽视。笔者所在医院的住院患者多半是脑血管病人,深知及早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对斑块稳定性予以评价的价值所在,故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96例中老年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96例患者,年龄50-80岁,平均70岁。仪器使用ALOKA SSD-350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MHZ,患者取平卧位,抬头充分暴露颈部,调整适宜速度标尺,调节彩色增益使彩色清晰准确地充盈血管腔,不溢出,不同深度的血管内均能显示彩色。

2 结果

高度稳定性斑块患者76例,斑块厚度〈2mm,形态扁平,回声以均质性为主,少数为高回声斑块或混合回声斑块;中度稳定性斑块患者10例,斑块厚度略增加,形态略饱满,回声还是以均质性为主,少数为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斑块;低度稳定性斑块8例,斑块厚度大大增加,形态为溃疡型,表面有破溃、出血或血栓附着;极低度稳定性斑块2例,在低度稳定性斑块的基础上,发现斑块附着处有活动性粗大血栓形成。

3 讨论

根据斑块回声特征,将斑块分为强回声、等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又根据斑块内不同程度回声面积的大小分为均质性和非均质性斑块。将斑块内有超过20%面积的回声与其他部分回声不同定为非均质性斑块。一般认为低回声斑块和非均质性斑块不稳定,危险性比较大。根据斑块形态分为扁平型、溃疡型和不规则型斑块。扁平型斑块基底面积较大,内膜不光滑,回声均匀,被认为是稳定斑块;溃疡型斑块为内部回声不均匀,表面有切迹;不规则型斑块形态不整,凸入管腔,表面有破溃、出血或血栓附着,易受血流的冲击而脱落,因此,不规则型斑块与溃疡型斑块被认为是易引起微栓子脱落的不稳定性斑块。根据斑块的病理成分和相应的组织回声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混合斑。软斑超声图像为弱、低回声;硬斑超声图像为强回声、较强回声,可伴有声影;混合斑超声图像为回声不均匀;软斑和混合斑被认为是不稳定性斑块。彩色血流图像在判定斑块溃疡、内出血及血栓形成等方面有一定作用,对斑块稳定性的判断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超声医学第6版(上)(周永昌主编)

血管超声诊断图谱 任卫东等主编

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 华扬编著

外周血管超声彩色血流成像 除智章等主编

猜你喜欢
脂质血流斑块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斑块,血管里的“土丘”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芒果皮泡水喝可降血脂
医药脂质纳米材料技术
中年发福或与脂质周转有关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金属/基质增强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用于单细胞脂质分析
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用于检测牙髓血流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