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视野中的浪漫主义钢琴艺术

2018-04-25 11:50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钢琴情感

张 琳

一、浪漫主义与钢琴艺术

(一)浪漫主义

对于浪漫主义,要给其下一个精准的概念,是比较不容易的,浪漫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文学用语中,是指描写欧洲封建骑士相关状况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人都尝试给浪漫主义下一个定义,包括歌德、雨果等大家,他们各自从自己理解和研究的角度对浪漫主义做出了阐释。纵观有关浪漫主义的各种概念,我们可以大致得出:所谓浪漫主义,就是指更加偏向于感性而不是理性,偏向于直觉而不是经验,偏向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现实世界。它是一种创作手法,侧重于对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关注,及情感的变化和心理的活动,侧重于从想象的角度去看待事物[1],注重对于未来和理想的美好追求,其情感是热切奔放的,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极富于想象力,强调对生命个体、自我的关注,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亲近自然等。

(二)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深受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与浪漫主义有着很深的联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征,以与古典主义音乐流派相区别。浪漫主义音乐流派首先有着浪漫主义思潮所具有的注重个体想法和体验的表达,而古典主义则注重于与音乐形式相结合,其情感的抒发要有限度,不能超出所表现的形式。到浪漫主义时期,则极端重视情感的诉求,并且超越于一切原则,成为首要的、第一的要素。其次,浪漫主义要求各个艺术种类的相通与融合,音乐要与建筑、文学、戏剧、绘画等结合起来,强调音乐的诗性,即韵律、节奏的美感、表现的张力等。还有音乐的色彩,音符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线条、变化的多样。

浪漫主义音乐表达出对纯器乐的热爱,认为只有纯粹的音乐,而没有文字的描述,这样的音乐能够抛开限制,完美的表现出所要表达的感情。而钢琴这一独特的器乐表现形式,越来越受到青睐,其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得各项工艺、音域和结构都得到了完善。而随着当时制造业的不断发展,钢琴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一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及相关理论不断涌现,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在各项条件都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形势下,钢琴艺术与浪漫主义紧密结合,进入了一个繁荣期,不断有各式各样的作品出现,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直击心灵的震撼的表演,浪漫主义的独特魅力得到释放和表现,并且结合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不同风情,有着多种绚烂多姿的表现形式。

二、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美学诉求

(一)注重情感的表述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强调情感的重要性,认为情感不需要借助任何介质而独立存在。所以,浪漫主义音乐把情感作为创作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强调在即时的内心感觉的挥发,将内心世界的活动畅快淋漓的表达出来。这与时代背景有密切的联系,在浪漫主义风行的时期,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不再依附于宗教和宫廷,艺术家也获得了人身自由,得以相对宽松的进行创作活动,音乐家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创造出来的作品不再是共同的、一致性的情感的表达,而是个性的、突出自我意识的表达,浪漫主义作曲家追求极端的解放和自由,强调摆脱传统的束缚和限制。[2]个体的自我表达慢慢扩展到整个社会,就产生了共鸣和认同。所以,这种对主观情感的表达也反映在了钢琴音乐上,表现在每个琴键和音符中,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出对生活,对世界,对周围环境的细腻的想法和感受,让我们能够倾听生活之美,感知到生活中每一个细节。

如门德尔松《无词歌》的第六首《威尼斯船歌》,在三连音的推动下,音乐优美如歌,如同荡漾在水面的小船随风飘浮,淡淡的忧伤形成了伤感的色彩。

谱例1:门德尔松《无词歌》

门德尔松把所有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都变成了音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我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他的创作技巧和方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自然的状态与人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及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

浪漫主义风行的19世纪,欧洲各国的主体和民族意识开始觉醒。钢琴创作者无不表达出自己对祖国和民族深深的热爱之情和归属感,表达出对自身所属群体价值观的认同,还有对故乡的留恋。[3]他们结合自己国家的语言,自己民族的艺术表现方式,如民歌和舞蹈等,还有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等,来抒发澎湃而质朴的情感。除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爱恋,浪漫主义钢琴创作者还流露出亲近自然,倾听自然的特点,追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给人以无限的惬意和遐想。

(二)注重诗性的抒发

浪漫主义的思想潮流发轫于文学创作,而在文学的体裁中,诗歌无疑是极具灵性、超越于现实的。浪漫主义者们不满于现实,就在诗歌的创作中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热爱,表达对完美的世界的构想,超越于理性,超越于现实。音乐这一艺术形式无疑与诗歌有着高度的契合,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能相互呼应。美学家们就从听觉的维度来探讨两者的结合,追求音乐形式的一种诗性的表达,即音乐创作的空灵的、富于浪漫特质的美,这种美能够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无比的震撼,引发听众内心深处的认同感。这种音乐创作观念和风格的改变,必然带来创作技巧和手法的革新,更加注重于创造美的意境。钢琴的独特性使得人物的心理得以展现,感情也得到了延伸。[4]具体表现为这个时期有好多钢琴音乐的创作者都会在自己的曲子上加标题,或者几句短诗,这样就把诗意作为引子和灵魂,贯穿在了整个作品的始终,表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引发人们的想象和探索。甚至有的作曲家直接将诗歌作为创作文本,以之为基础,将诗歌所想表达的情感,通过钢琴作品,从另一个角度酣畅淋漓的展现出来,将听众带入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多面的欣赏意境之中,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谱例2:肖邦《F大调夜曲》Op.15 Nr.1

抒情性的旋律在肖邦的夜曲中随处可见,如谱例2,肖邦的《F大调夜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充满了对美好的憧憬。作品在主题重复两小节后即“分裂”出许多变化音,犹如一首哀婉的诗,在纷乱的思绪中独白。

在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历经文艺复兴等思潮,使得理性和科学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相信凭借理性,可以战胜一切困苦,从而最终建立起理想的世界和家园,理性发展到极致就会压抑个体主观情感的表达,反映在艺术和文学等方面就是严谨而不透漏一丝的情感。浪漫主义的产生就是冲破了理性的过分束缚,用关注人内心的思考和活动的方式来表达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追求,从而达到价值观的重建和完整。浪漫主义钢琴艺术的创造充分反映了这一追求,使得音乐的审美指向发生改变,更加注重人格的塑造和生命的感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浪漫主义钢琴艺术对当今的启示

(一)对西方音乐的启示

浪漫主义的出现,乃至形成一股潮流,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现实因素,此后的西方音乐无时无刻不有着浪漫主义的影子。其后出现的印象主义思潮,在一些特点的运用及风格上,可以明显看到与浪漫主义有着很多相似,可以说是实现了传承,印象主义在许多方面对浪漫主义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突破,但也保留了其精髓和核心理念。在钢琴这一领域上,具体体现在创作理念上,特别注重创设、营造一种神秘的、充满幻梦意味的情境,体现出一种多姿多彩的趣味。其后的表现主义,则是将浪漫主义注重个体感受的特点表现到了极致,如表现主义将音乐变为无序和刺激,用不符合常理,或者使人们听起来不太舒服的方式来呈现人物内心的各种不安的如焦虑、恐惧等情感。虽然在很多方面,两者都表现出了很强的差异性。浪漫主义钢琴艺术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是如影随行,无论什么样的流派和风格,都能从浪漫主义中找到灵感和内容。今天西方音乐,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仍然会从浪漫主义中找寻到自己创作的原始密码,再结合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呈现出了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作品,我们欣赏着这些作品,会从中感受到历史的传承与时代的发展,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微妙感受,其启示是持续和永恒的。

(二)对中国音乐的启示

钢琴传入中国,是在17世纪西学东渐的潮流中,一开始只是由传教士在教堂等场所使用。在以后的进程中,钢琴艺术在中国逐渐发展,与中国文化及音乐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不同于西方式样的钢琴艺术,并且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艺术创作家、表演家和作品,西方浪漫主义的思潮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在体裁的选择,标题音乐的创作上,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以自身本土文化为基础,充分借鉴了西方钢琴艺术的思想和理论,及西方音乐教育体制,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具有中国风情的钢琴音乐。[5]

中国的钢琴艺术侧重于反映我们自身的民族特质,在场景的体现、人物性格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正是因为过于强调民族的特点,所以使得中国的钢琴艺术整体上缺乏对人物内心思想的挖掘与表现,只注重形式上的“浪漫”,而在思想上、审美旨趣上却有所欠缺和不足,中国钢琴艺术仍然十分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作品,在与西方钢琴艺术的横向比较中,仍显得有很多不足和差距。因为有的作品倾向于选择很远古的主题,而致使与听众之间形成了一道鸿沟,不易为普通听众所接受,甚至学生在课堂上不想弹奏中国的作品。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由于中西方文化气质的不同,形成了音乐创作理念上的不同,还有中国钢琴艺术发展不完善、不成熟等诸多原因。所以,我们首先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钢琴艺术是从西方发源,带有西方审美趣味和文化的一种音乐符号,在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融合的时候,要更多关注两者器乐及其承载的文化属性方面的最本质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将两者组合起来,浪漫主义钢琴艺术始终要从个体的特性出发,关注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展示出最真实的感受和诉求。其次,中国传统音乐也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从古至今一脉相传,钢琴艺术可以说能从我国的传统音乐中找到很多素材和启示。所以,我们必须将两者做到正确的结合,在深刻理解中西音乐本质的基础上,建立起我们自身特色钢琴艺术体系,并将其发展壮大,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的钢琴艺术不断向前发展,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之以恒的艰苦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宋协力.浪漫主义及其美学理论的认知意义[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5.

[2] 甘露.浪漫主义器乐音乐形式结构与风格形态的美学特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5(4):8.

[3] 唐碧蓉.“钢琴”与“诗人”的天才融会:论对肖邦钢琴作品的理解[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3):174.

[4] 蔡梦.舒伯特钢琴小品中的抒情性因素[J].钢琴艺术.2000(3):9.

[5] 吴晓娜.中国风钢琴语境的拓荒者、先驱者——论老志诚20世纪30年代初的钢琴创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2):36.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钢琴情感
漫谈诗的革命浪漫主义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纸钢琴
钢琴
法式浪漫主义音乐会登陆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