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

2018-04-25 11:52婷,刘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效性政治思想

王 婷,刘 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开放性、虚拟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快速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与外界交流沟通、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成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意识、价值判断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和契机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背景

新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它主要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智能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2]大学生己成为各类新媒体工具及网络应用使用率较高的群体,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各类社交网络用户中,大学生用户比例己接近50%。[3]而且当今时代,几乎每个大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拥有自己的新媒体产品,尤其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适应时代发展变革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实效性。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渠道,发挥好教育的功能,在理论与实践上都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4]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对滁州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实证调研,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出890张调查问卷,实收803张,有效率为90.2%)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现状,并根据调研结果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从而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相应的对策。

(一)新媒体工具在大学生中的用途

如表1所示,该院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工具频率较高的是QQ、微信和微博,使用这些写新媒体的目的主要有社交、关注时政热点、学习和娱乐等。其中,关注时政热点以微博居多(90.1%),其次是微信(65.6%),因此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应集中在微博和微信。另外,据调查显示该院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表明学生对网络有很强的依赖性,这需要思想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合理地分配时间。

表1 大学生常用新媒体使用动机调查表(可多选)

(二)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如表2所示,该院微课、泛雅平台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充分提高了课堂的吸引力。这说明运用多种新媒体形式开展教学已深入该院教学实践当中,成为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2 教学新媒体应用情况调查表(可多选)

(三)新媒体工具在学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表3调查结果显示,该院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教育管理工作者的QQ、微信和微博的开通率很高,并且被大学生们积极关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应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最为积极,但院系在新媒体应用方面的情况有所不足,有待提高。

表3 被调查者对学院管理新媒体应用的关注情况调查表

三、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丰富的资源与多样的形态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方式,不仅使得大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变得更多元化,而且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近年来,滁州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积极利用新媒体资源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新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新媒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正确引导

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媒体面前,很多大学生面对错综复杂的海量信息难以正确的选择与甄别,许多不良信息严重侵蚀了他们的思想且缺乏教育者的专业指导,这对他们来说危害巨大。新媒体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大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畅所欲言,使他们很容易摆脱社会道德的束缚以找到相应的场所进行发泄。[5]

由于该院是工科学院,男生居多,许多自律性不强的男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更有甚者不愿与人交流,使他们的学习与社会交往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该院对新媒体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没有建立相关约束措施来约束新媒体的传播和大学生的行为,从而导致新媒体环境下,该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实效性不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正确引导。

(二)思想政治内容的现实性与针对性不强

在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进行授课,最后以考试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考核或者举办讲座强迫大学生去参加。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导致他们积极性低。大部分学生希望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开展自主学习、讨论式学习、线上线下互动式学习等模式。[6]

该院学生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一,教育内容共性部分较多,个性部分不足,缺少现实性和针对性,没有切实结合当下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需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尊重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不是泛泛而谈。如表4所示,该院大学生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主要集中在与个人就业成长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及高水平报告等方面。

表4 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容的期望(可多选)

(三)新媒体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由于新媒体以及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高校新媒体与教学相结合的经验尚且不足,新媒体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平台不健全,主题网站中涉及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板块和信息非常少,浏览量小、交互性差且更新速度慢,大学生参与率低,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促进大学生与高校互动。第二,高校对新媒体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与推行过程缓慢。学校只是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尝试,大部分教育工作的开展还只是通过老师教授,最终以考试考核的评判标准为依托。第三,缺乏新媒体维护与负责的技术人员,而且多数思想政治工作者缺乏网络技术系统化的培训和学习,直接阻碍了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四、新媒体环境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新媒体本身只是一个信息传播的工具,高校应该利用新媒体技术,因势利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提倡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争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7]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现状的调查分析,滁州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

(一)转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服务学生的成长,在新媒体营造的文化氛围影响下,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变革传统的主被动模式,树立新媒体育人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只有准确把握新媒体的内在育人功能,才能有效推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8]

要树立“新媒体育人”理念,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整合新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各平台的优势,形成聚合力,从而净化新媒体环境信息,减少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牢牢把握主流宣传舆论阵地。二是培养政治素养高的意见领袖,主动把握新媒体平台话语权,以网络语言的形式、大学生的视角在新媒体平台发声,弘扬校园正能量,引导舆论不偏离正轨。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需要重新定位和创新,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上就是做人的工作,要成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做人,怎样成人,这应该成为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改进教育方式,创新教育模式,根据教育对象的情况和特点,紧密结合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教育在内容设计上应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和兴趣,可专门开设一些现实性强、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课程。这样才能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成效,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该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如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等课程,不断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该院还积极组织开展服务实践活动,利用周末和暑期空余时间选派相关专业学生走进社区、孤儿院和养老院开展安全知识普及、功课辅导和家电维修等公益性服务活动,培养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另外,该院还和多方建立了社会实践和实习教育基地,确保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保证了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努力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高校应将打造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放到战略化的高度,努力提升思想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培养专业素养,关心时事动态,理解相关理论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信服。其次要熟练运用新媒体的方式和技巧,甄别信息的价值所在,并依托新媒体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制定相配套的措施和制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只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保证传播信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才能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该院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新媒体技术的培训和微课竞赛等活动,培养教师利用新媒体资源的能力,不断加强应用新媒体的理念和意识。同时,该院还要求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发挥好微信、E-mail、QQ、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刻保持政治的敏锐性,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地转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主动占领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创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参与性,让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沟通互动的方式。二是打造网络文化精品,结合师生的关注,以校园新媒体为依托,精心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节目,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参与度。三是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和严格周密的保障监管体系,强化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规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序方法,并确保新媒体的各平台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

在新媒体环境下,该院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挖掘教学资源,改革教学资源形态,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课外,拓展点线面结合的新渠道。如开通学院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探讨时政热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学院安排具有相关资质的心理老师为学生排忧解惑。开设宣传校园文化等栏目,引导学生接受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通过举办新媒体相关学术讲座,普及新媒体知识,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新媒体道德与规范,合理使用新媒体资源。同时,打造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育人功能,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对新媒体传播媒介的运用,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和新内容,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切实提升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宏.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2.

[2] 刘兴元.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25-31.

[3] 张盛秋.新媒体时代下增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必要性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6,26(4):88-91.

[4] 李晓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6:2.

[5] 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1-74.

[6] 宋丽英,王嘉.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J].前沿,2013,(12):181-182.

[7] 孙六平,孟波.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新闻知识,2013,(5):106-107.

[8] 秦宏毅,谢斯玮.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7,22(3): 94-98.

猜你喜欢
实效性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