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应用于骨科脊柱手术中的效果研究

2018-04-27 03:48宋嘉琳朱凤祥程玲燕张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1期
关键词:疼痛护理规范化管理

宋嘉琳 朱凤祥 程玲燕 张颖

【摘要】 目的 探讨脊柱手术患者接受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康复效果。方法 102例脊柱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手术患者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行。

【关键词】 疼痛护理;规范化管理;脊柱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1.106

脊柱是位于人体背部正中央、由五种不同数目的椎骨组成的一条上下走向的管状组织, 是人体头部及上身躯体的主要支柱, 具有支撑、运动和保护的作用[1]。劳动过量、外伤或不良坐姿都易造成脊柱受损, 引起颈部、背部和腰部组织的疼痛感, 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水平, 如脊柱创伤、颈椎病、腰椎滑脱等, 一般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缓解疼痛[2]。而疼痛是一种由外界刺激或身体内部损伤引起的心理和生理感受, 尤其在外科手术中十分普遍。根据疼痛时长与起因, 可以分为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3]。其中急性疼痛主要包括外伤和手术造成的暂时性组织损伤, 延续时长通常不超过3个月, 经有效的护理后会逐渐减轻消退[4]。为了探索一种高效缓解脊柱手术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 本科选取了102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 效果显著, 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本科接收的102脊柱手术患者, 男66例, 女36例, 依次进行了CT、核磁共振波谱法(NMR)、X线片的拍摄, 参考《骨科疾病诊疗指南》脊柱疾病标准, 最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36例、腰椎滑脱12例、脊柱骨折35例、脊柱侧弯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对照组中女19例, 男32例;年龄18~56岁, 平均年龄(29.7±9.5)岁;实验组中女17例, 男34例;年齡19~58岁, 平均年龄(30.1±9.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 按时检查、清洗伤口, 及时补充蛋白营养, 保持患者合理体位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 具体包括:①呼吸护理:呼吸方法不正确会导致疼痛感加重, 应由专人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 提高患者腹式呼吸水平, 锻炼肋间肌和腹部肌肉, 可有效提高身体耐受力。②情绪护理:疼痛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易使患者消沉而不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要及时发现, 并给予积极地安慰与劝解,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负担。③疾病认知护理:向患者讲解脊柱损伤的因素、影响、治疗与护理, 了解疼痛感觉的产生原因, 免费发放教育手册, 帮助患者正确接受不适感。④交流护理:定期安排已经康复的患者与住院患者进行心理交流, 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疼痛与不良情绪, 以他人的亲身体验对疼痛患者起到鼓舞、安抚的作用。⑤精神护理:患者术后长时间不能自由运动, 家属要给予及时的安慰, 在衣食住行方面提供最大的便利, 让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自觉提高个人耐受力。⑥运动功能康复护理:设计方案有规律的对患者的肢体和腰背功能进行锻炼, 根据脊柱状态合理设置体位。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和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 分为非常满意、较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较为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脊柱损伤是外科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 大多由猛烈的挤压、碰撞或摔打等造成, 会导致腰背部和颈部肌肉的持续疼痛。近年来随着各类交通工具的增多、酒驾现象的频发, 意外交通事故导致的脊柱骨折和脊柱脱位等疾病逐年增多, 且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由脊柱引起的损伤会导致患者运动能力受阻, 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严重者还会造成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5]。

目前, 西医临床上对于脊柱损伤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手术和康复训练三者相结合。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神经保护药物如神经节苷脂等, 激素药物地塞米松, 钙通道阻断剂利多卡因等, 对缓解疼痛、防止感染有较好的疗效[6]。但同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会引发骨质疏松等症状, 单独使用无法达到根治目的。康复训练主要为中医的针灸推拿法, 其可有效减轻肌肉疼痛, 从整体入手, 补其肝肾, 壮其筋骨, 协调身心, 但同时花费时间较长, 症状缓解不明显, 且仅适用于症状较轻、不从事重体力劳动者的治疗[7]。因此, 手术治疗是绝大多数患者的首选方法, 根据不同的病情合理设计手术, 可实现或基本实现脊柱的完全修复。如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要进行椎间盘切除术、脊柱骨折患者进行骨组织的复位等[8]。但不论选择哪一种治疗方法, 对于脊柱受损的患者, 都需要忍受较长时间的身体疼痛, 尤其在术后1~2个月的恢复期。随着医疗和护理机制的完善, 患者对疼痛的护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需求[9]。由于创伤带来的疼痛, 患者的饮食、交流及睡眠都受到很大影响, 需要护理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更有效的缓解方法, 以保证患者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机体恢复。随着疼痛规范化管理的兴起与临床实践, 相关学者[10]的研究表明, 基础护理前提下的疼痛管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降低由脊柱损伤带来的不良情绪, 提高幸福度。

本研究共收集了102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 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切口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总满意度80.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脊柱手术患者采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减轻患者痛苦,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行。

参考文献

[1] 黄天雯, 陈晓玲, 谭运娟. 疼痛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在骨科病房的应用. 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2):148-151.

[2] 周强. 正确认识和提高脊柱损伤治疗水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1):5-7.

[3] 李泽佳, 蒋宜伟, 宋敏.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4, 27(10):1099-1102.

[4] 杨丽娟, 陈有生, 鲁玲玲. 脊柱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1):176-177.

[5] 王洪伟. 数字化技术在脊柱骨折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评价.第三军医大学, 2013.

[6] 樊海龙, 赵凌, 梁繁荣. 针灸结合牵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针灸临床杂志, 2015, 31(8):53-56.

[7] 张宏其, 尹新华, 黎峰.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 22(1):20-27.

[8] 庄玲玲, 汪琤, 潘玮, 等. 规范化疼痛护理方式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海峡科学, 2012(8):124-125.

[9] 李传波.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医生, 2016, 22(25):180-181.

[10] 陈丽芳, 翁留宁.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4):20-22.

[收稿日期:2017-11-30]

猜你喜欢
疼痛护理规范化管理
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个性化疼痛护理对减轻急诊肾结石患者疼痛的应用价值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工程招投标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
疼痛护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应用效果
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础工作有效途径探析
解读互联网金融中的“庞氏骗局”或“跑路公司”
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四化”建设初探
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的施行意义评价
骶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疼痛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