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在口服甘露醇结合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应用

2018-05-02 00:34邱永友陈建春蒲书译蔡映红林秀琼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克罗恩肠壁甘露醇

邱永友,陈建春,陈 铭,蒲书译,蔡映红,林秀琼

东莞市清溪医院放射科,广东 东莞 523660

小肠由于肠管较长,走形弯曲给小肠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带来难度[1-2]。传统检查方法由于检查特异性准确性低,操作复杂,病人耐受性低,而且不能观察肠腔外病变。致使临床漏诊、误诊率较高,临床诊疗比较困难[3-4]。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和后处理软件不断发展,MSCT横断位结合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在肠道病变的研究逐渐深入,不仅可以直接显示病变肠管的增厚和强化,而且还可以发现肠腔外周围毗邻脏器及淋巴结表现[5-6]。本文就口服2.5%等渗甘露醇再结合MS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及体位的选择,探讨对小肠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收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12月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6~12月小肠患者病例70例均行CT平扫+增强扫描,其中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16~77岁,平均44岁。经临床及电子内镜病理证实35例,小肠克罗恩病13例,回盲部结核7例,小肠间质瘤6例,小肠淋巴瘤5例,十二指肠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癌2例。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便血等症状。

1.2 肠道准备

患者检查前48 h进少渣半流质饮食,前12 h内禁食,口服番泻叶10 g以清洁肠道,当天检查前6 h严禁进食,扫描前60 min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2000 mL(20%甘露醇250 mL与温开水1750 mL按1:7的比例配制),分段法缓慢口服,每隔15 min口服1次,每次约400~500 mL,扫描前口服400~500 mL以充盈胃和十二指肠,共4次服完以充分充盈肠道。扫描前10~15 min静脉注射654-2,减低小肠的蠕动。

1.3 设备技术与扫描方法

本组采用两家医院资料,机器为东芝16排Activion型及64排Aguilion型螺旋CT,设置参数位120 kV,220~350 mAs,层厚5 mm,螺距1.0,扫描矩阵512×512。病人随机分2组,35例采取仰卧位,35例采取俯卧位。扫描范围从膈顶耻骨联合上缘。增强采用对比剂300 mg/mL碘海醇100 mL,以3 mL/s行双期扫描,动脉期从注射对比剂后28 s、静脉期从58 s开始扫描。原始图像传至图像工作站后,进行后处理,多平面重建、多方位进行观察。

1.4 图像分析

由两位副主任医师或/及高年资主治医师阅片,对小肠CT造影进行分析。(1)评价肠管充盈情况,分为充盈满意,所有肠管有大量充盈;充盈较满意,大部分肠管充盈;充盈欠佳,较少充盈;(2)通过横断位及多平面重建,分析肠黏膜、肠壁异常强化,腹腔淋巴结等征象作出诊断。

2 结果

70例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检查,62例充盈良好,8例充盈欠佳,无明显不良反应,5例出现轻度腹泻。俯卧位35例,充盈满意33例,肠壁及肠黏膜显示满意31例,病变及腹腔淋巴结、肠系膜血管显示满意15例。影像表现为轴位肠管位于腹腔前方,符合正常肠管走行(图1A),冠状位显示非常密集的肠管充盈良好,逐渐稀疏,肠管相对铺开、拉直、展开(图1B)。

仰卧位35例,充盈满意29例,肠壁及肠黏膜显示满意23例,病变及腹腔淋巴结、肠系膜血管显示满意10例。影像表现为轴位肠管向脊柱两侧分散、弯曲,图1C冠状位显示密集的肠管相对分散、弯曲(图1D)。70例患者中,小肠克罗恩13例,小肠结核7例,小肠间质瘤6例,小肠淋巴瘤5例,十二指肠乳头状瘤2例,十二指肠癌2例。

图1 俯卧位及仰卧位小肠影像表现

小肠克罗恩13例:病变呈节段性分布,可单独累及空肠或回肠(图2A),MPR冠状位重建,表现为肠壁增厚,肠壁黏膜明显强化,周围脂肪浑浊,小肠间见瘘道形成图2B,系膜侧小血管增多呈梳齿样排列(梳齿征,图2C)。小肠结核7例:回盲部肠壁明显增厚,厚度不均,肠腔狭窄,增强后增厚内壁明显环形强化,周围见多个淋巴结(图3)。

图2 小肠克罗恩病

图3 小肠结核

3 讨论

MSCTE同时具备了口服钡剂小肠造影及常规CT的优点,费用适中,操作简单方便,患者容易接受。检查前口服2.5%甘露醇2000 mL使肠道充分充盈,使病变显示清晰、肠壁病变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与血管的鉴别[7-8]。

3.1 小肠MSCTE具体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小肠是否清洁良好、完全充盈是MSCTE检查的关键,提前48 h准备肠道的清洁效果明显好于24 h准备的效果,提前48 h进软食或半流质,减少肠腔内食物残渣滞留,再在12 h前口服番泻叶均可以使患者肠道清洁效果令人满意。

选择口服造影剂正确的时间使小肠得到充分的充盈。对比剂在小肠最佳充盈时间为:空肠5~10 min,近端回肠10~20 min,回盲部为25 min,结肠为35~45 min[9-10]。因此每隔15 min左右口服1次符合小肠的充盈时间,同时在扫描前10 min注射654-2,既可以抑制肠道的蠕动,减少运动伪影,又可以使造影剂停留在小肠内的时间延长,避免过早进入结肠。因为回盲部发病率高,充分显示回盲部是非常必要的[11-12]。2.5%甘露醇为等渗液,口服后不容易被肠道吸收,几乎无任何副作用。但本组有5例有轻微腹泻,本研究认为可能与造影剂的配制方法有关,使用粉剂甘露醇配制成2.5%等渗液可能减少腹泻的发生率。也有人偿试在口服过程中加产气粉6 g,腹胀腹泻症状有所改善[7]。

3.2 小肠MSCTE体位的选择

不同体位对小肠的显示存在差异性[11]。俯卧位比仰卧位有如下优点:(1)对肠管分布的影响,俯卧位因腹壁柔软加上重力作用,肠管容易平铺、拉直。仰卧位因后背腰大肌、腹腔脏器等因素不易使肠管平铺、拉直,不利于观察[13]。(2)俯卧位对呼吸的影响,俯卧位时头颈部稍垫高,使胸部放松,有利于胸式呼吸,延长屏气时间,减少呼吸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3)俯卧位对胃形成一定的压力,检查前10 min再口服400~500 mL,更有利于十二指肠、空肠充盈。(4)俯卧位不足之处,相对于仰卧位来说,部分病人不适应,需要耐心解释,使病人理解、配合。同时强调适当抬高头颈部,有利于病人呼吸,减少呼吸伪影发生。

3.3 增强扫描和后处理的选择

本组研究表明,MSCTE强调增强扫描动脉期的重要性,动脉期28 s开始扫描对小肠黏膜的显示非常重要,如克罗恩病黏膜异常强化,肠壁的分层强化提示急性炎症期[14-15]。横断位结合MPR冠状位重建技术对小肠病变的定位明显优于横断位,冠状位可以清晰显示病灶的位置、形态,能详细显示肠壁增厚及肠壁外浸润情况、腹腔淋巴结、肠系膜血管[16-17]。如克罗恩病的阶段性分布、梳齿征及肠穿孔内瘘的形成,病灶周围脂肪密度增高,都能得到准确的显示[18]。对于小肠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对于肠系膜血管及淋巴结增大,以MPR冠状位图像尤其重要,更容易显示。这些征象有利于临床手术指征的掌握[19-20]。

总之,本研究表明通过口服2.5%等渗甘露醇能使小肠充盈满意。俯卧位在检查中更有价值,小肠充盈更加满意,图像更加清晰,有利于小肠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大维,王爱菊.口服法低剂量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应用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7,41(1): 59-61.

2015年7月11日北京二号遥感卫星星座在印度孟加拉湾的萨迪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成功,该星座由3颗0.8米全色、3.2米多光谱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组成,可实现多景、条带、沿轨立体、跨轨立体和区域等5种成像模式。

[2]刘 静,余 晖,焦 俊.口服甘露醇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1): 80-2.

[3]张海涛,徐覃莎,蔡华亮,等.MSCT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技术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2,21(05): 357-60.

[4]田净丽,汤光宇,王 非,等.小肠Cronhn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 75-7.

[5]解 骞,窦娅芳,梁宗辉,等.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对小肠炎症性病变的临床应用研究[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22(02): 329-38.

[6]纪建松,章士正,邵晓初,等.多排螺旋CT及重建技术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和临床意义[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 1129-32.

[7]宋军伟,李晓景,张玉军,等.多层螺旋CT对小肠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J].医学影像杂志,2017,27(6): 1119-22.

[8]赵 润,张海涛.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 51-4.

[9]肖香佐,王界斌,周建波.口服2.5%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J].江西医药,2010,45(8): 751-4.

[10]李燕奎,吕访贤.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中的效果对比[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2,13(04): 242-4.

[11]朱全东,祝瑞江,窦娅芳,等.MDCT小肠造影受检者体位的优选[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2,33(1): 43-8.

[12]毕文杰,朱 峰,李慎江,等.口服甘露醇MSCTE诊断常见小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0,25(1): 75-8.

[13]窦娅芳.256层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的临床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3.

[14]李 操,王世界,唐光才.多层螺旋CT口服低张小肠造影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2(11): 869-72.

[15]徐 莹,余 晨,陈业媛,等.多层螺旋 CT 小肠造影在诊断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中的价值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8):1273-7.

[16]刘克昌,项微微,张胜兰,等.大小肠双充盈法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3(1): 14-8.

[17]隋言宾,公佩友,刘奉立.口服法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21(3): 447-50.

[18]王界斌.口服甘露醇盐水多排螺旋CT小肠造影的应用价值[D].江西: 南昌大学医学院,2010.

[19]饶圣祥,曾蒙苏,张利军,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常见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10): 1561-4.

[20]冯仕庭,崔敏毅,彭振鹏,等.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7): 915-8.

猜你喜欢
克罗恩肠壁甘露醇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肢伤一方加减联合甘露醇治疗早期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对《介绍一种甘露醇结晶溶解方法》一文的商榷
胶囊内镜在克罗恩病小肠评估中的应用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