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报道如何彰显特色

2018-05-05 07:35吴辉耀
中国记者 2018年4期
关键词:春运新春报业

□ 文/吴辉耀

“新春走基层”活动至今持续8年,是新闻战线深化拓展“走转改”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近几年,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让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呈现出更加立体的报道效果。但回归新闻本身,怀揣对人民群众的深切情感,深入基层有目的地扎实跑动,依旧是做好新闻的原动力。尤其是对地方媒体来说,立足本城做出地域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也是必须坚守的原则。

在2018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正在接受转型、融合发展考验的大连报业集团全体记者,从“讲政治”高度出发,大力弘扬“走转改”,发挥区域特色和优势,风尘仆仆地将脚步迈向基层,与普通人心贴心,感知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先后发出约80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

一、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

大连报业集团一贯从“讲政治”的高度部署工作,2018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仍首先坚守政治原则,要求编辑记者要恪守政治正道,讲求政治担当,要求编辑记者饱含深情地报道基层窗口岗位的工作状态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在对甘井子区巡警春节前夕的工作报道中,记者不仅报道了老人小孩走失,民警帮忙寻找的感人事迹,还挖掘出巡警“平均日行两万步保平安”这一动人细节。在“新春走基层”系列人物报道中,《“小水滴”志愿者温暖春运回家路》《90后机长今年春运首次“放单飞”》《90后“大管家”让社区居民安心过年》《窗口民警张利弘:“一次能办好,绝不让百姓跑两趟”》《快递小伙:大年三十、初一我照送不误》《全国“最美基层环保人”毕恒涛:与蛇共伴守孤岛》……系列稿件以特定的人物视角,通过记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场景再现、与采访对象的深刻对话,将窗口岗位人员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表达得淋漓尽致。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针对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大连报业集团组织力量锁定城市中的奋斗者,感受他们的脉动,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记者走进返乡大军对话农民工兄弟”报道中,40岁史长明欣慰年年按时开饷,准备搬家到大连;齐齐哈尔小伙卢晋虽然创业受挫,但仍对未来信心满满……众多饱含细节的报道,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百姓昂扬向上的生活和情感,将一个个基层人物“具体而微”的个人梦、家庭梦铺展,融入“宏大叙事”的国家梦、民族梦。

大连是一座开放的移民型城市,在近700万常住人口中有100多万外来人口。今年春节期间,有不少人没回老家,选择留在大连过年。“新春走基层”特别推出《梦想与爱在这里 他乡即故乡》专题报道:江西鹰潭人宁武兵扎根大连二十年,从手表维修做起,目前从事二手名表及奢侈品销售,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书写在大连;山东东阿人黄立新2003年来连务工,一直从事环卫扫保,工资和“五险一金”保靠,今年准备把家里的老房子重新翻修,感慨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底……专题报道配发评论《让大连成为奋斗者的家乡》。

二、做有温度的新闻,张扬打动人心的力量

在大连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报道中,从望海社区的“外来媳妇团圆饭”,到人民路街道的“外国人在中国过个年”;从敦煌社区“团圆年饭一吃15年”,到泡崖街道春节爱心大集,记者用心感受节日里关于温暖与爱心传递的故事,倾听和记录不同人群对友邻和城市最诚挚的情感表达。敦煌社区主动作为,组织招募志愿者开设托管班,照看寒假里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子女,城市的友好和善意在《我市首个新市民子女免费托管班顺利结课》中润物细无声地传达。

春运期间,记者探访管理部门的运力安排,火车站、汽车站、海港客运站及车船环境,由此发出《春运大幕拉开 旅客踏上返乡旅途》《“回家专列”温暖启程》《今年春运全市道路客运总量可达825万人次》等系列春运报道,急群众所急,献群众所需。各交通口岸为提升服务质量,新设多项智能设施。记者对这些设施一一体验,《刷脸进站3秒钟通过》《扫个码,机票能退能改签》《称重、安检可“一站式”自动完成》《退票机:退票比买票还快》等稿件为有需要的人奉上“使用需知”。

除夕夜,记者分别走进锅炉房、妇产医院、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跟随交警巡路执勤,以《天天不眠夜“停炉”不停热》《狗年大连首个“旺宝宝”诞生》《交警坚守岗位 让回家的人平安幸福》等稿件报道了值班人员的坚守、奉献和责任。2月21日正月初六,《大连日报》“新春走基层”栏目推出专题摄影报道《我们的年 他们的忙》,在有限的版面上,向节日里坚守岗位的劳动者致敬。

新闻行业前辈记者穆青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新闻工作者只有胸怀时代、勿忘人民,“文章才会像拳头一样敲在时代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上,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倾听基层群众开心的事、烦心的事、盼望的事,“新春走基层”只有走得深入、走得扎实,饱含民生情怀去观察、记录、体会、提炼,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好作品。“新闻是应当有温度的,这种温度,只有融入才能感知,只有感动才能传递。”在“新春走基层”报道总结中,一名青年记者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 2018年2月15日(除夕)凌晨四点,大连报业集团、《大连晚报》记者李传报采访公交电车司机,用镜头记录节日里坚守岗位的人们。

三、发现时代亮度,烛照社会前进的方向

在今年大连报业集团“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很多报道反映社会前进的方向,以其特有的亮度吸引着读者的目光。

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大连是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龙头,发现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亮点,为全市人民鼓舞士气、凝聚干劲,是地方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春节前夕,记者在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采访时了解到,日发光明家具有限公司里员工加班生产,不仅下班时间延后到每晚八时,就连周六周日也在加班,这一系列“反常”现象触动了记者的职业敏感。记者深入探寻发回《日发光明员工春节前夕加班忙 出口形势大好,春节不回家也高兴》的稿件,以日发光明家具为案例切入,报道了金普新区外贸出口喜人局面,张扬了地方经济发展活力。此外,《恒力炼化建设者工地过年》反映辽宁省积极推进“一号工程”,广大工程建设者不畏严寒、分秒必争、全力以赴保证工程进度的场景。《农村春联内容老套词汇陈旧 农民渴望新时代新内容春联下乡》反映出新时代的农民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正在提高……系列稿件以敏锐的眼光,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反映社会前进脉动,让“新春走基层”报道迸发出澎湃的活力。

猜你喜欢
春运新春报业
“春运”来临,古人也闹心
独占新春第一芳
新春路上不轻松
2018将迎来怎样的春运
让春运报道更加实用
十年春运路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贺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