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记者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打开局面

2018-05-05 07:35顾时宏
中国记者 2018年4期
关键词:华文印尼泰国

□ 文/顾时宏

(本文作者曾先后任中国新闻社泰国分社、印尼分社社长,现为中国新闻社华文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

一、倾心做好4个“service”

2013年4月中旬,笔者在印尼泗水采访第19届APEC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受我驻印尼大使馆商务参赞提示,意外地抓到关于四川芦山地震独家消息稿:《印尼APEC贸易部长会议为四川地震灾区受难者默哀慰问》,该稿经中新网发出成为独家新闻。

同年4月,印尼巴厘岛发生一架载有100多名旅客的飞机滑出跑道坠入海里的突发事件,造成22人受伤,受伤的旅客中没有中国同胞的准确信息,也是当地领事馆官员告知笔者,使突发事件报道及时而准确地发出。

类似此类事情得到当地我大使馆的及时“关照”告知,让笔者获得最新甚至是独家的新闻,使我深感驻外记者除了自身必备快速反应的职业素养外,平时注意服务意识十分必要。在日常的采访工作中,笔者时常与大使馆新闻官、商务参赞保持联系的努力在新闻突发时得到了回报,这对于在海外单兵作战的记者来说尤为重要。

回眸10余年在泰国和印尼的采访经历,笔者认为驻外记者做好四方面服务,是完成报道任务的主要法宝:

(一)“service”大使馆

中国大使馆是我国和所驻在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交流的新闻源头,也是指导对外报道的权威机构。因此,驻外记者和使馆的新闻参赞、新闻官保持密切的联系,对正确表述中国立场、及时发出中国声音,报道好两国各领域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十分重要。因此,多年来,不论使馆哪个部门需要中新社协助报道,笔者都亲力亲为,在报道好使馆提供的新闻同时,也为使馆相关部门提供来自基层的重要参考资讯。对每次采访中拍到的照片,笔者总是不辞劳累抽时间压缩整理反馈到使馆人员的邮箱中,做好采访后的服务工作。

记得有一次,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组织女性馆员前往泰国公主资助的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慰问,不知为何原因,只有笔者一人配合前往采访。自此,大使馆一有活动,首先想到的就是笔者。

为此,只要周末有闲暇,笔者经常和使馆新闻官员一道,或包饺子,或和当地华文报刊老总一起茶叙,畅谈政情、交流资讯,既促进报道业务,也加深了情谊。

(二)“service”华文报

华文报是中新社赖以生存的重要外宣阵地。服务好华文报最重要的是提供及时、准确、角度新颖、内容丰富的新闻产品。在和兄弟媒体同时采写同一新闻事件时,尊重当地华媒对地名、人名的表述习惯,尽力做到及时、准确而不失生动。在中新社泰国分社工作的日子,笔者经常每周四晚上12点和当地6家华报老总宵夜探讨业务至翌日四五点,这已成为惯例,这样的夜宵交流,既听取了华报对中新社稿件的意见,也加深了和华报老总的情谊,有助稿件的采用。

印尼的华文报多达10余家,分散在雅加达、泗水、棉兰、西加里曼丹等地,当地的华报不像泰国那样都集中曼谷,也没有经常宵夜的习惯。因此在服务这些华报时,笔者只能根据各个报社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协助他们,比如他们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是从中新社的稿库里取稿时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或是针对某个时期某个热点新闻,需要提供专题专版。每次接到华文报社的电话,笔者总是耐心地帮忙解决。这些华报对笔者的耐心服务也心存感激,遇上侨社的大小活动经常给笔者“通风报信”。

热心服务华报后,在笔者最需要帮忙时,往往得到华报老总的真心回报,尤其是重大突发新闻事件发生时,没有华报华人的鼎力支持与帮助,要顺利完成一些报道任务可谓寸步难行。

记得2007年9月16日,泰国南部的普吉国际机场发生飞机撞毁空难,造成80人罹难、100多人受伤。当时笔者刚到泰国1年,在普吉仅认识《暹泰日报》社的云大江社长,情急之下,只好请云社长赶紧了解当天遇难人数。他立马派出报社记者前往事发机场,将飞机坠毁的实况直播给笔者,每次遇难人数有变化都立即来电,笔者也立马用电话转播给中新网。

▲ 2013年12月3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尼巴厘岛开幕。图为本文作者在现场采访。

在泰国工作期间,笔者经历了泰国民盟示威者占领封锁曼谷2个国际机场、曼谷炸弹袭击事件、外国游客滞留泰国、东盟峰会等数十件重大突发事件和国际新闻的“洗礼”,能够顺利及时孤军完成这些新闻的图文报道,应该说离不开当地华报华人的协助。

(三)“service”华人华侨

其实,这就是在重大专题性报道中专访当地的华人华侨,准确地表达他们对事件的看法和情感。比如中国的雪灾、震灾、奥运会、神舟飞船发射如何情牵海外华人华侨的爱乡之心。稿件发出后,要及时反馈给被采访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观点、话语在网络与哪些华报上刊登了,这也是讨人欢心的事。此外,在协助他们联系国内某些事务中,尽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牵线搭桥协助工作,为下一次的采访创造有利条件。对印尼的华人华侨而言,如何报道他们的善行义举又和泰国情况不同。由于印尼历史上有排华事件的伤痕影响,对印尼华人华侨的宣传上有些题材需要低调,尤其是回祖籍国做的一些慈善事项不适合过多报道。因此,只能用新的视角,重点对他们事业成功后,如何回报印尼这块热土,帮助当地民众发展经济拓宽就业面,救助当地灾区与困难的群众,修路、架桥、助学等善举进行适度的报道。目前,随着中国和印尼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日益向好,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框架下,驻外记者应把更多的笔墨放在报道两国经贸合作的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上。

(四)“service”兄弟媒体

这一点就是和驻地的兄弟媒体搞好互助关系,尤其是兄弟媒体中的“老大哥”新华社,建立起耳听八方、左右逢源的资讯关系网。对把握不准的新闻表述,笔者经常虚心请教同行,参考新华社的表述口径。由于谦虚低调互助,新华社、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兄弟媒体获悉的采访信息经常和我互通有无,而他们熟悉当地语言的优势也时时为我的采访排忧解难。

为服务好兄弟媒体,笔者为同仁拿话筒、拎几十斤重的摄像机、在国际会议场合录音等杂活还真干了不少。在东盟峰会、APEC会议、亚非会议等重大国际会议上,和兄弟媒体互换信息互相帮忙也结下了很深友谊,这样每次外出采访,如遇上交通不熟、语言不通的困难,也因有兄弟媒体的帮助而得以克服,让单兵作战的海外新闻“4S店”每个月向总社交上满意的“营业额”。

二、 发出中国正能量声音

笔者在驻泰国、印尼采访的10年中,亲眼目睹,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影响力的日增,美国的“重返亚太”以及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世界局势主导及重心开始由西转东。中泰、中印尼关系的良好发展,也引起某些国家的不安,并想方设法从中挑起争端,破坏中国和这两个国家的友好关系。

在印尼工作6年期间,笔者见证了印尼政府对和中国合作建设雅加达至万隆高铁的一波三折事件,亲历了印尼政府从最初的质疑到最后同意、相信的过程。高铁招标初始,日本方做足功课,提出的方案确实不错,但和中方的方案大同小异,小异方面就是高铁的技术和安全问题。中方通过努力,让印尼方充分了解中国高铁的技术目前也是世界一流、安全系数不输日本干线后,双方竞争的焦点主要是优惠条件。日方要求印尼政府对这段高铁投资进行政府担保,但中方不需要印尼政府担保,因为这是商业行为,结果日方在投标中输给中方。

这条高铁成为中国在海外所建的高铁中,第一条完整的由中方设计、提供技术到合作运营的典范,也是一条落实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份访问印尼时,在雅加达印尼国会演讲中提出建设“21世纪丝绸之路”倡议的具体措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带一路”海外合作项目,对帮助印尼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生具有深远影响。中方投标获胜后,日方心理很不平衡,驻印尼的日本媒体不断借南海问题煽风点火,并勾结西方媒体和印尼当地排华风气很浓的个别政党、社会团体质疑中国高铁的安全性。中国通过在雅加达举办中国高铁展览,工程师、专家接受印尼媒体采访,并拿出在海南省高铁安全运行5年的事实说服了各方,证实中国在热带建设的高铁一样安全。在对中印尼共建高铁的对外报道中,笔者和中国驻印尼的媒体一道针对西方、尤其是日本媒体污蔑中国的言论发出一系列稿件进行反驳,对谣言及时澄清释疑,发出了中国的正能量声音。

笔者认为,在宣传“一带一路”的报道中,应该以“惠及当地民生,互利共赢”作为重点,应让更多的当地民众了解“一带一路”能够为他们带来哪些益处,能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的改变,应特别杜绝“内宣外用”的现象(即只宣传或大篇幅宣传能够为中国、中企带来多少利益,而忽视对当地经济、民生等领域的积极影响),应以消除当地民众疑虑、促进百姓理解为首要职责。目前,中国大型矿业公司在印尼苏拉威西、北马鲁姑、西加里曼丹等地都有投资兴建矿产冶炼工业园,它们兴建发电站、住宅区、商场、医院、学校等,为印尼偏僻地区兴建现代化市镇,给印尼人民带来了就业与美好生活。正在建设的矿产工业园至少有十个,是中印尼全面发展经济合作的良好样板。

全印尼最大的铝矿冶炼厂青山工业园自建设至投产,始终关注周边民众福利,经常帮助当地民众搞副业、脱贫的各种活动已产生积极影响。青山工业园区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印尼时,和印尼总统佐科共同见证下签署的中印尼重大合作项目之一,工业区建成后为周边大批老百姓解决了就业问题,并为周边民众免费提供电力、医疗等便民善举,获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好评。可赞的还有中国企业一直注意保护当地的青山绿水,笔者曾深入该工业区采写了《种下和谐,收获共赢》通讯报道,对当地个别媒体污蔑工业园开发带来环境污染进行了澄清。

(本文作者曾先后任中国新闻社泰国分社、印尼分社社长,现为中国新闻社华文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

猜你喜欢
华文印尼泰国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印尼出手
泰国的中秋节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印尼的承诺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