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PBL)在中国

2018-05-08 10:46陈丽芳蒲公英泉源学校老师胡明明蒲公英教育智库课程设计总监
新校长 2018年3期
关键词:泉源博物馆学生

文 / 陈丽芳(蒲公英泉源学校老师)胡明明(蒲公英教育智库课程设计总监)

已经办学1 7年的美国创新校H i g h Tech High,以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下称PBL)为全球创新教育带来了惊喜。在中国也有这么一所学校,早在四年前就将PBL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不断进行着探究和实践……

2017年11月17日13∶30,中国、美国、欧盟、沙特、非洲和巴西的“代表团”已经分批抵达“Q6气候大会”(注:Q=泉源,6=六方谈判代表)现场。

会场采用双层六边形(里3座,外4座)布局,各边显眼处设有国家(组织)的旗帜,坐在里层的是该国(组织)“重要领导人”,后排四位为其“骨干人员”。早在会议开始前,各国出于自身利益已经分别结成两大联盟,随着各国“代表团”的落座,这场关于“全球变暖是不是一场骗局?”的论战一触即发。

按照抽签顺序,各国“代表”依次上台进行观点阐释,展示证据,这些证据既有碳循环、5次生物大灭绝等专业知识,也有教授论文以及气候学家在讨论全球变暖时爆出的丑闻等等,精彩纷呈。

进入自由陈述后,各国“代表”开始互怼,以政治术语拼命维护本国利益,针锋相对,甚至两大联盟内部也因各自利益开始逐渐瓦解……随着会议逐渐接近尾声,各国终于达成共识,共同签署了《Q6气候协定》,气候大会就此顺利落幕!

此时,会场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是发生在泉源学校1506号教室的一场联合国模拟会议,也是泉源高一博物馆项目的成果展示,会场中的各国“代表”正是由这批学生组成。

辩论现场

海报设计小组

满满艺术感的会议海报

结束的掌声来自六边形会场后排的评委席,以及前来观战助威的指导老师和学生家长们。

他们一起见证了孩子们从刚开始的紧张、卡壳,到后来不但状态愈加平稳,论证也越发精辟,目的明确,高潮迭起。

在真实的场景,学生们认真投入,飞速成长。这正是项目式学习的魅力之一。

项目要与真实世界发生连接

各分组工作都准备好后,就是我们的开题仪式。张传勋校长为我们介绍此次项目的背景与意义,并就其中的地理学科知识做了讲解。

“全球变暖是不是一场骗局?”源于去年6月特朗普总统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引发的全球大讨论。学生们在了解这一真实的背景后,观看了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和BBC《全球变暖大骗局》,两个举证充分、观点截然相反的视频,颠覆了他们对“全球变暖是由二氧化碳增多引发的”这一最粗浅的认识,引发了他们想一探究竟的欲望。

接下来,我分发了项目活动的详细流程,并做说明。之后,由学生对全球变暖中的三个重要人物:谢振华、阿尔·戈尔、特朗普进行解读,并抛出问题“面对同一个问题,他们三位都有哪些不同的主张?他们的主张为什么受到了好评/批判?”供学生小组思考和讨论。

当天晚自习,各小组讨论设定了第二天的博物馆游学路线和任务分配。在这个时间段,部分小组组长开始探索团队管理模式:如石油输出国代表沙特,就设定了小组活动的奖惩制度,凡是小组活动迟到者男生一律涂口红,女生一律画八字胡。不得不说这一制度很有效,以致他们团队在活动中总能率先完成任务。

得益于前晚各小组对任务的分解和安排,第二天的博物馆寻宝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影像信息采集、文字信息记录人员各司其职,原计划16∶00完成的任务,提前近1个小时完成,有的小组甚至在博物馆开始了作品制作。

项目设计中,我们重视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连接,让学生们到真实的情景中去寻找答案。博物馆的优势,在此时显露无遗。

通过任务线,学生在大半天的博物馆游学中收获了很多高中地理学科知识,不仅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运动规律,也掌握了大气层的基本演变过程和组成成分,以及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博物馆学习之旅

当然,学生们完成任务后也会被其他展馆所吸引,拓展自身的视野。

好的项目不仅长知识,更锻炼能力

项目活动进行到第三天,上午的课程特别安排了政治老师有关国家利益的支撑课,其目的就是要学生根据这两天的学习,从小组所代表的国情和国家(组织)利益出发,确定“全球变暖到底是人为原因,还是自然原因”。

各小组为之辩论的论点就此浮出水面,接下来就是紧锣密鼓地寻找能说服另一方的证据。

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学生们高涨的热情,“各国领导人”带领自己的团队,纷纷开启自学模式,上网搜索大量材料,不仅了解了温室效应的形成、历史上的气温,还做了许多政治方面的铺陈,比如作为石油输出国的沙特和美国先天就是盟友关系,于是,两组共同商量该怎样反驳减排时减少石油开采量。

虽然同学们都在为出色地完成任务而拼尽全力,但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因调度良好、分工合理,得以轻松愉快并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小组,也有因为意见不合而矛盾激化的小组,因安排不当而加班加点的小组,因分工不合理而无所事事的组员……

这些都是孩子们宝贵的成长经历。为了提升孩子们的经验值,我专门设置了每天晚上的小组作品和经验分享环节,希望学生能通过这个环节取长补短,成就更好的自己。

同时,我也会对小组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评分,希望能形成小组间的激励机制。

经过两天的资料搜集,各小组的文案基本成型,小组发言人也基本确定。与此同时,海报制作小组为我们设计并制作了精美的项目宣传海报,会场设计小组则为我们梳理了辩论流程。一切准备就绪……

不得不说,在最终的成果展示阶段,每个同学都让我们惊艳。仅仅几天的学习,学生们筛选了大量的资料,将其分类、总结、呈现,并以政治视角进行辩论。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全球变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原来政治的角力如此精彩!

事后总结阶段,有学生写道,“这样的学习怎么会不锻炼人呢?批判性思维,总结归纳的能力,演讲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自主学习等等,只要认真参与每一个环节,都会使人得到成长。与此同时,我们的地理与政治的课本知识也没落下。回味的时候我才发现,在每一次认真参与项目式学习后,都会有那种满载而归的,像农夫收获庄稼一样的喜悦。”

实际上,所有项目式学习在实施过程中,除了强调与学科知识的结合,都要关注到对诸如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等面对未来终身学习的高阶能力和品格素养的培养。

学生作品

为此,在流程的不同环节中,我们会反复刺激且不着痕迹,因为所有的合作、表达、提问、解决都是为了完成项目而或深或浅自主产生的,而非老师命令。

项目评价不可忽视

随着“Q6气候大会”的结束,泉源的博物馆项目正式宣告结束。评委们当场为同学们颁发了团队奖和个人奖,包括最佳组织奖、速度与热情奖、星辰大海奖、劳苦功高奖和团队贡献奖。

从奖项的名称就不难看出,此次评价不仅仅是从成果展示出发,还非常关注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实际上,在项目式学习的整个流程当中,我们从不回避考试和评价,相反它们是项目流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当中,孩子的每一次学习成果都必须要面向公众进行展示,虽然都是展示,但学习目标不同,评价指标也不一样,有的展示是需要评价艺术品的设计和表达能力,有的只需要评价小组合作能力,所以成果展示的效果并不对评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反倒是过程性评价至关重要。

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专业的听众。毕竟项目不是班级中的自娱自乐,孩子们更愿意接受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在气候大会的评委席上,不仅有老师,还会配置社会人士和家长等。

目前,泉源的项目式学习已经走入第四个年头,我们开始尝试在项目中保留更多的空间,甚至让学生们参与到项目的制定与修改,提升学生们的主动性和驱动力。我们相信,项目式学习不仅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提供支撑,它还带给了我们“意义”,在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情境中,让我们找到人生的价值,找回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猜你喜欢
泉源博物馆学生
杜泉源
奔涌吧!泉源
博物馆
赶不走的学生
春分
学生写话
露天博物馆
聪明的学生等
博物馆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