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产区猕猴桃冻害发生规律调查

2018-05-09 09:33李广文李红娟何可杰
西北园艺(果树) 2018年2期
关键词:晚霜霜冻宝鸡

李广文 贺 瑶 李红娟 何可杰

宝鸡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西部,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别是秦岭北麓的台塬、坡前山地和渭河以南大片区域,海拔500~730 m,年均温11.9℃,≥0℃积温4 500.1℃,年均日照时数2 066.6小时,年降雨量631.5 mm,无霜期214天左右,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是猕猴桃最佳适宜区。

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现象频出,干旱、洪涝、冰雹、大风、暴雨、冻害等灾害性气候对猕猴桃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宝鸡猕猴桃产区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冬季的冻害、春季的晚霜是不可小视的气象灾害。结合近7年的调查研究,现将宝鸡猕猴桃产区冻害发生规律初步总结如下,为科学预防冻害提供依据。

1 全市大气环流规律

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宝鸡地区春秋季是

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环流转换季节,环流形势最不稳定。中纬度西风带,秋季逐渐增强南压,春季西风急流逐渐减弱北撤。大气环流调整造成冷空气活动频繁,在亚洲大陆东部的东亚大槽后西北气流里,常有冷空气沿高空槽后西北气流向东南移动,导致寒潮暴发形成霜冻。亚洲大陆冷高压与霜冻也有密切关系,在东亚大槽后西北气流引导下,常有冷空气东南下,冷高压自西伯利亚经蒙古侵入我国,经西北地区东南下,这种冷高压带来较强的冷空气。当冷锋过境时,一般伴有大风、降雪等天气,气温开始下降;当冷高压控制本地区时,天气转好,到夜晚风停、云散后,地面辐射降温加剧,形成平流辐射霜冻。

2 猕猴桃冻害研究

2.1 冻害发生情况 1991—2016年,宝鸡猕猴桃产区出现大范围冻害和晚霜危害共13次,涉及全市所有猕猴桃产区,累计受灾面积53.65万亩次,直接导致幼园新梢、植株死亡,影响产业发展。冻害对猕猴桃生产的危害主要表现见表1。

表1 冻害对猕猴桃的危害

2.2 冻害分级标准 见表2。

表2 猕猴桃冻害分级标准

2.3 冻害气象资料统计分析 据宝鸡市气象台资料,全市50年(1964—2013年)晚霜冻对农作物危害往往大于早霜冻危害。表3针对猕猴桃种植区域(渭河川道)霜冻发生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

表3 宝鸡产区1964—2013年霜冻发生规律

结果表明,4月上旬霜冻虽然时间短,却是猕猴桃对霜冻的最敏感期,对猕猴桃等作物影响最严重。

3 猕猴桃冻害风险区划指标研究

3.1 猕猴桃冻害风险指数及灾损系数 参考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王景红、贺文丽等的 “陕西猕猴桃种植气候生态适宜性区划”,以年均温、无霜期、年降水量作为区划指标。借鉴陕西省经济作物气象服务台柏秦凤等研究成果,构建猕猴桃气象灾害风险指数:VH=sd*sc+md*mc+ld*lc(式中:VH代表某种灾害的气候危险性风险指数;sd*、md*、ld*分别为重、中、轻度灾害发生概率;sc、mc、lc 分别为重、中、轻度灾害灾损系数),分析结果详见表4。

表4 宝鸡产区猕猴桃冻害等级指标及灾损系数

结合猕猴桃栽培区域地形、海拔、气候等实际,我们提出以“年极端最低气温”和“日最低气温”作为“越冬冻害”和“早春冻害(霜冻)”的风险区划指标,比较符合宝鸡实际。

4 猕猴桃冻害规律

4.1全市猕猴桃产区越冬冻害风险指数、发生概率(表5) “越冬冻害”主要发生在每年12月至翌年1月,是猕猴桃生产中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主要危害新建园、初挂果园、长势过旺或过弱的园,造成建园失败,减产,推迟进入结果期。

表5 宝鸡产区猕猴桃越冬冻害风险指数

4.2 早春冻害区划 宝鸡猕猴桃产区3—4月的冷空气过程(北方冷空气东移南下)占全年的1/3,此时正值猕猴桃萌芽、展叶、现蕾期,常受晚霜冻害影响,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

4.2.1 3月中旬晚霜冻害风险指数 详见表6。

表6 宝鸡产区3月中旬猕猴桃冻害(晚霜)风险指数

4.2.2 3月下旬晚霜冻害风险指数 详见表7。

表7 宝鸡产区3月下旬猕猴桃冻害(晚霜)风险指数

4.2.3 4月上旬晚霜冻害风险指数 详见表8。

表8 宝鸡产区4月上旬猕猴桃冻害(晚霜)风险指数

4.2.4 4月中旬晚霜冻害风险指数 详见表9。

表9 宝鸡产区4月中旬猕猴桃冻害(晚霜)风险指数

猜你喜欢
晚霜霜冻宝鸡
暖春、晚霜与晚霜冻害探析
——以深州蜜桃产区为例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不同水分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价
农作物防御霜冻六法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宝鸡城的走马灯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农作物的杀手——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