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2018-05-09 02:51王恩明周新鲁陈超
当代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硬核晶状体乳化

王恩明,周新鲁,陈超

硬核白内障作为一种眼科常见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体,其发病与遗传、退行性老化、晶状体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是导致中老年人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1]。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传统手段,但该手段花费费用高、技术难度较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对硬核的处理效果不理想[2]。为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本文选取了86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为硬核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了56例(56眼)硬核白内障患者,其中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者28例(28眼)归为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者28例(28眼)归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入院时经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硬核白内障;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相关手术禁忌证者;不配合手术治疗者;存在青光眼、眼外伤等疾病病史者。观察组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51~80岁,平均(68.6±3.4)岁,IV级核17例,V级核11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52~78岁,平均(69.2±3.6)岁,IV级核13例,V级核15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眼压、视力、角膜曲率及血压、肝功、肾功、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查,术前3 d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每天4次;术前1 d冲洗泪道,术前30 min冲洗结膜囊,并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两组患者均使用0.5%利多卡因行表面麻醉。

观察组在麻醉生效后,标准巩膜隧道小切口取于患侧眼部上方角膜缘后处,将透明角膜分离,使用穿刺刀刺入前房内,将黏弹剂注入前房内之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对晶状体皮质和核进行水分离,使用注水晶状体圈匙和晶状体调位钩沿晶状体核中央纵向劈开,使用圈匙分别将劈开的晶状体核娩出,清除残留皮质,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清除黏弹剂,注水恢复前房,检查切口有无渗漏,切口密闭较差的患者可间断缝合1~2针。于上方球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待结膜瓣隆起后遮盖切口,包扎术眼。

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表面麻醉后,于透明角膜左斜上方做一宽度约3 mm的切口,并于右斜上方做一长约1 mm的辅助切口,穿刺刀刺入前房注入黏弹剂,使其充盈,连续环形撕囊,使用超声乳化仪粉碎晶状体核,吸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状体,清除黏弹剂,水密切口,封闭结膜瓣,将抗生素注入前房及囊袋内,遮盖包扎术眼。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患眼散光度变化情况,测定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晶状体后囊撕裂、虹膜脱出及术后虹膜损伤、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度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散光度变化情况比较(x±s)Table1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compared changes in astigmatism(x±s)

2.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力为0.1~0.3的患者所占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为0.7~1.0的患者所占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比较Table2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3 months of vision improvement compared

2.3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7.9%,两组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4,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Table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白内障的几率也会逐渐增大,这与年龄越大眼部晶状体浑浊程度越严重,视网膜越模糊有关[3]。硬核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程度较严重,核硬度达到IV~V级的白内障,硬核白内障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会导致患者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是临床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手段,治疗后患者视力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改善,但该手术方法存在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大的问题,对于晶状体核硬度为IV~V级的患者,其损伤更严重,且术中取出晶状体核时,需在囊袋内多次操作,极易发生晶状体后囊撕裂、悬韧带断裂、核坠入玻璃体腔中等并发症[4-5]。角膜内皮细胞是保证角膜透明的关键,如果损伤,将无法再生,因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过程中,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至关重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很小,且术中在吸出晶状体核时,将晶状体核劈开,再使用圈匙一次性取出,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无需反复操作,保护了角膜,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术后患眼的恢复[6]。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17.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散光度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从研究结果不难看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安全性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眼视力恢复方面值得肯定。为进一步提高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术中进行环形撕囊时应合理选择直径,一般在6 mm左右;应充分水分离晶状体核与皮质,在劈核前,应向前房内注入充足的黏弹剂,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核娩出时应尽量避免核上部与角膜内皮解除,以避免损伤[7-9]。

总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7-58.

[2] 曹小川.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10):110-112.

[3] 周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6,6(32):173-174.

[4] 殷先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51-52.

[5] 刘明,陈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33-34.

[6] 覃永前,董仕婷,钟海建,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7,7(22):186.

[7] 杨震雷,陈蕾,李婧媛,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118-119.

[8] 曹殿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7,19(4):327-328.

[9] 谭亮.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眼压及视力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26):119-121.

猜你喜欢
硬核晶状体乳化
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的CT 表现
硬核爷爷炼成记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