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近期效果对比

2018-05-09 02:51罗鸣
当代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隐匿性结扎术疝的

罗鸣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疝,当患儿发生腹股沟斜疝时,会出现腹股沟部位的疼痛或不适,若不能及时回纳可能出现嵌顿导致肠坏死,对患儿的影响较大。而其主要病因为腹壁强度降低或腹腔内压力增高,或者腹横筋膜缺损导致的,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1]。腹股沟疝临床常常以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以缓解其疼痛及不适,减轻对其身体的影响[2]。本文就此疾病采用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40例自2013年3月~2017年9月的腹股沟斜疝的患儿,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20例,年龄0.5~12.5岁,平均年龄(2.8±1.7)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3.5±1.5)个月,对照组患者20例,年龄0.5~13.5岁,平均年龄(3.5±2.5)岁,病程1~13个月,平均病程(3.8±1.7)个月,对其资料研究显示,资料数据无差异性,可进行对比。

1.2 手术方法

1.2.1 传统开放手术 实行气管插管麻醉,保持平卧位,在患儿患侧腹股沟横纹中点进行横形切开,根据解剖结构逐层切开分离,将疝囊找到后并分离周围组织,至疝囊颈部高位结扎,然后止血,关闭切口,并给予相应的术后治疗[1]。

1.2.2 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实行气管插管麻醉,患儿取平卧位,在脐孔旁5 mm处做观察孔,双侧下腹部各做一操作孔,通入CO2建立气腹压,并维持气腹压为7~10 mmHg,待患儿腹腔镜完全放入腹腔后进行探查,找到内环口,在内环口处12点正上方将穿刺针带线刺入腹膜前间隙进入腹腔,于镜下监视并操作经内环内侧绕内环、经输精管与腹膜间间隙,完成缝线绕内环一周,将远端疝囊内的气体排出,于镜下将缝线在腹腔内打结,完成高位结扎疝囊,结束手术,将各孔关闭[2]。

1.3 观察指标 对其手术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发现隐匿性疝、术后对侧疝突出和同侧复发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治疗后,较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情况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x±s)

2.2 两组发现隐匿性疝、术后对侧疝突出和复发率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发现隐匿性疝、术后对侧疝突出和复发率均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发现隐匿性疝、术后对侧疝突出和复发率比较(n)

2.3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较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并发症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1,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临床发病率较高,其中小儿发病较多。在腹股沟疝中斜疝是最为多发的一种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在腹股沟疝中占95%,男女均可发病,男性发病较多,右侧较左侧多[3]。小儿发生率较高,大部分为先天性斜疝,虽然有自愈的可能,但是自愈率较低,且随着疾病的发展,其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因此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应尽早发现和治疗。临床上对于腹股沟斜疝常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手术以其绝对的优势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4-5]。

经本文研究显示,给予患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后,其复发率较低,发现隐匿性疝、术后对侧疝突出也较低,同时手术情况较好,并发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55.00%,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为:传统手术对患儿腹股沟破坏较大,且切口长度较长,容易感染,不利于术后恢复,且患儿年龄较小,体内的组织系统较为薄弱,容易损伤其疝囊和精索的内容物[6]。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对患儿的影响较小,实施手术治疗时其切口较小,术中有效避免了精索及内筋膜的损伤,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7]。此外,隐匿疝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传统手术无法探查,只有待隐匿性疝出现明显的症状后方可进行治疗,可能行二次手术,会给患儿造成严重的伤害;而腹腔镜手术则可以对全腹进行探查,明显提高了隐匿性疝的诊断效果,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8]。

综上所述,腹股沟斜疝对患儿的影响较大,给予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开放式手术,同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卢明珠.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4):162-163.

[2] 蔡林浩.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近期效果比较[J].江西医药,2017,52(7):634-635.

[3] 郑斌.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疗效对比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5):110-111.

[4] 夏顺林,陈卫兵,王寿青,等.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11):1181-1183.

[5] 胡文军,李侠,欧道自.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体会[J].当代医学,2013,19(18):32-33.

[6] 胡晓立,刘坚,尹同治.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观察[J].微创医学,2016,11(5):708-709,731.

[7] 郭慧.经脐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21):56-57.

[8] 秦雯.腹腔镜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护士,2016(11):101-102.

猜你喜欢
隐匿性结扎术疝的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
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
输精管结扎术后中远期对附睾、睾丸影响的超声观察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隐匿性HBV感染分子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护理干预在腹部输卵管结扎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多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并隐匿性胆总管结石47例临床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隐匿性糖尿病肾病各级肾动脉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