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分析

2018-05-09 02:51朱雪梅
当代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血栓

朱雪梅

PICC经过头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进行穿刺插管,上腔静脉用于固定尖端,为患者进行长期或者中期的静脉治疗,是血液肿瘤患者极为重要的一个给药途径,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且方便、安全、简单,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外周的静脉血管,减轻了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便捷、舒适、安全的治疗通道,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但是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大大降低了治疗效果[1-2]。本文笔者为了辩论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与护理措施,特撷取本院收治的30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查究,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30例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时间是2016年8月~2017年8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52±16.25)岁。对照组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7.05±16.11)岁。研究前,家属、患者均知情,并对《知情同意书》予以签字。排除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沟通障碍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予以治疗,观察病情,饮食清淡。

1.2.2 观察组 ①护士主动与患者取得联系,告知其PICC置管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掌握其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穿刺部位,选择的血管要富有弹性、直且粗,通常右侧的贵要静脉是首选静脉,而后是肘正中静脉,置管操作要缓慢且轻柔,避免强行的送管,对于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应该在置管前热敷15 min。置管后,应即刻进行胸部正位片,确认PICC管的末端是否接近上腔静脉,保证成功置管[3]。②严格的遵循冲管操作,输液前,用肝素液25 U/ml与生理盐水10 ml进行冲管。如果输入的是黏稠药物、高渗透性以及刺激性较大的化疗药物,应该每隔4小时冲管1次[4]。③输液之后,用15 ml左右的生理盐水进行冲管,封管选用10 ml的生理盐水与肝素液25 U/ml,导管用肝素帽封禁并固定[5]。④置管成功之后,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定期测量双侧的臂围,有助于静脉血栓及早的发现。一切操作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敷贴要选用透气性较好的。指导患者多饮水,保证每天的饮水量在2 000 ml以上,置管后的第2天,用湿毛巾热敷置管侧手上臂,3次/d,分别是早、中、晚,每次时间控制在30 min。置管24 h之后,手臂的活动度可恢复至置管前。⑤期间对患者积极的进行健康宣教,防止肢体长期性的受到机械性压迫,切勿负重活动,适当的进行放松以及握拳等动作,使得局部的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1.3 评价指标 静脉炎发生率。包括浅静脉炎、深静脉炎。其中局部疼痛、红肿,行走时加重,可触及串珠样结节或者痛性索状硬条即可判定为浅静脉炎;患肢凹陷性肿胀,颜色暗红,毛细血管扩张,存在广泛的静脉曲张或者怒张,存在营养障碍,伴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行走时加重,静卧时缓解,即可判定为深静脉炎[6]。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3.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的6.7%(1/15)远比对照组的40%(6/1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静脉炎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血液肿瘤在临床中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白血病等,静脉化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在静脉化疗中,因为患者长期性的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周围的血管被反复性的穿刺,极易损伤周围静脉,进而出现药物外渗、组织坏死以及静脉炎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降低治疗效果的同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且家属及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7]。

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总结了静脉炎出现的原因:第一、导管因素:如果选择的导管大小与患者管腔大小不合适,极易出现摩擦,血管的内膜遭到撞击,静脉壁受到刺激,进而发生了静脉炎。导管管径的大小与运管困难、血栓、静脉炎的发生率成正比;其次无菌手套上的滑石粉、导管过硬等均会引发静脉炎[8]。第二、血液肿瘤患者的病情:血液肿瘤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明显较高,胃肠道极易受到化疗药物的刺激,患者出现呕吐、恶心以及食欲下降的概率显著增加,代谢率明显较高,出汗多,体液的流失量较大,血液的黏稠瘀滞严重,其次血液肿瘤的患者,普遍伴随骨髓抑制,自主活动明显减少,血流速度显著减慢,血流瘀滞明显,血栓发生的概率极大,故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9]。第三、血管的粗细:血管越细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就越高,因为越细的血管,其承受能力就越低。进行PICC置管时,药物的渗透压以及冲击力会对血管不利,越细的血管,在滞留过程中,就越容易出现损伤。所以临床医师在置管之前,一定要详细的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予以大小、型号适宜的导管,防止导管过粗导致血流速度减慢,以及血管内受到刺激,导致上肢出现静脉炎、疼痛或者肿胀等;其次弹性越差的血管,静脉炎的发生率就越高。第四、患肢术后活动量减少:术后患肢的活动量明显减少,血栓形成的概率极大,与此同时,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相反术后如果患肢活动明显剧烈,血管极易受到肌肉的挤压,导管与血管之间摩擦频繁,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一般来讲,长期卧床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占到动脉血栓的4倍。第五:静疗专科护士置管因素:如果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性的穿刺,导管多次撤回,强行运管或运管阻力过快,血管内壁的炎症极易扩散,进而损伤血管,由此可知,持针、进针速度、进针角度等均对置管的成功率造成影响,与静脉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第六:穿刺部位:血管不同,静脉炎的发生率也有所差异,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其原因主要是贵要静脉直、粗,且静脉瓣少[10]。第七:患者自身因素:血液肿瘤的患者,一般免疫力低下,普遍存在贫血,极易诱发肺部疾病、肾脏疾病以及感染等。第八:其他因素:患者紧张过度、敏感过度,血管痉挛显著,操作技术未遵循无菌原则等均会引发静脉炎。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的感染率,加快疾病的恢复,效果确切,广大患者值得信赖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琳.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如何预防和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6):164,166.

[2] 陈明霞.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152-153.

[3] 龙玲.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7):14,16.

[4] 李丽春.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70-172.

[5] 严昭仪,丁时玲,马艳辉.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优质护理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7,23(17):181-183.

[6] 冯甜.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168,171.

[7] 段浏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锁骨下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5):107-108.

[8] 任尉华,张静,吴亚楠.PICC置管宣教对血液肿瘤患儿置管成功率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5):481-482.

[9] 胡凌云.PICC导管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5,21(19):100-101.

[10]Christensen Line Dahlstrøm, Holst Mette, Bech Laura Fuglsang, et al.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and Hickman ™ catheters in patients with intestinal failure receiving 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 Sixyear follow up study[J]. Clinical nutrition (Edinburgh,Scotland), 2015,35(4):912-917.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