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护理心得探讨

2018-05-09 02:52甘淑辉朱霞
当代医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置管血氧感染率

甘淑辉,朱霞

早产儿作为病情危急的新生儿,在病情危重期间需要采取禁食处理,此时要应用高渗营养液处理,以便提供他们足够的热量,而开放静脉是主要医疗方式之一[1]。早产儿需安置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管理,过去采取普通置管方式开放静脉及提供营养液,效果并不理想,而且置管时间较长,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刺激较多,护理难度大[2]。随着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早产儿中逐渐开展起来,显示有着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固定方便、护理难度小,以及耐高渗等优势[3]。为了进一步探讨早产儿中应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效果及护理心得,本院NICU针对收治的50例早产儿进行了如下研究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早产儿50例进行研究,入组对象家属愿意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早产儿均存在危重症疾病,需采取长期静脉输液维持营养,疾病类型主要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透明膜病、硬肿症、重度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PICC组,每组25例,常规组:男15例、女10例;胎龄26~35周,平均(31.8±2.1)周;平均出生时体质量(1 367.97±286.45)kg。PICC组:男16例、女9例;胎龄27~35周,平均(31.6±2.5)周;平均出生时体质量(1 360.55±289.61)kg。前述资料上两组早产儿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即普通置管实施长期静脉输液,定期做好检查,对家属进行常规教育与疏导,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与处理等。PICC组则采取PICC置管实施长期静脉输液,并针对性护理干预,尤其予以鼻饲q 2 h喂养:①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完成PICC置管:穿刺前做好准备,比如PICC穿刺包、注射器(10 ml)、生理盐水、手套、肝素帽等,经家属同意后从入院1~5 d内实施PICC置管;准备好材料后实施穿刺,穿刺严格按照无菌执行,消毒前以温水清洁皮肤,术者也要严格消毒,戴上无菌手套,然后对待手术肢体进行碘伏消毒;预测手术用导管长度并修剪,同时修剪2 cm×2 cm纱布待用,导管上接肝素帽,导管用生理盐水预冲。②针对性护理干预:PICC置管术后,积极做好常规护理干预,并更换接头、敷料,及时冲洗导管等。经过这些处理后若早产儿出汗过多,穿刺处皮肤有局部感染,以及敷料松脱或污染或破损等,则及时更换。护理期间严格注意操作的步骤,规范流程:第一,护理人员要有无菌意识,严格洗手,佩戴口罩与帽子,备好消毒器材(乙醇棉球、无菌透明敷料等)。第二,将操作过程向家属进行解释,并询问早产儿过敏情况。第三,操作开始,从导管远心端往近心端将无菌透明敷料去除,避免将导管拉出,同时对穿刺处有无红肿与渗出等观察,消毒次数控制在3次以上,先用乙醇棉球清洁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再用含碘消毒棉球清洁,自然干燥后敷贴无菌透明敷料。③鼻饲q 2 h喂养:确保无常规喂养禁忌情况下,患儿均在24 h后开奶,每次2~5 ml,q 2 h,之后逐渐增加2~5 ml,采取鼻饲喂养,留置胃管,每次喂养前进行回抽,看有无胃潴留、腹胀及呕吐等。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置管时心率与血氧饱和度,以及置管时间、体质量增长幅度、感染率进行记录,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利用SPSS 19.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ICC组早产儿在置管时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PICC组早产儿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体质量增长幅度显著多于常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因为脏器、系统等发育不成熟,尤其是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加上吮吸无力等,会造成他们出生后无法有效经口进食,从而难以满足生长需求[5]。针对这类情况,往往需要安置在NICU进行管理,并提供肠外营养支持,而开放静脉输注营养液就是比较有效的方案之一[6]。传统置管开放静脉通路输注营养液操作困难,而且创伤大,小儿难以耐受,甚至反复穿刺而增加感染发生的几率[7-8]。早产儿皮肤比较薄、嫩,皮下血管也较弱,传统置管方式甚至可能增加血管损伤与皮下组织坏死几率。PICC置管因穿刺的是深静脉,且管腔粗、管壁厚,可长时间留置,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刺激[9],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反复穿刺所致感染,逐渐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支持中开展起来。

表1 两组早产儿置管时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及置管时间、体质量增长幅度、感染率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将本院NICU收治的50例早产儿实施分组,常规组以常规置管与护理干预处理,PICC组则采取PICC置管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处理,结果显示PICC组早产儿在置管时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常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PICC组早产儿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体质量增长幅度显著多于常规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无需局部麻醉,一次留置的时间更长,不会因反复穿刺而造成多次创伤,相比常规置管可以避免相应并发症发生。PICC置管模式还可改善护理效果,加速了早产儿的康复。早产儿应用PICC置管实施静脉输液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案,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防止并发症发生,减少了药物对早产儿的刺激[10]。同时,做好早产儿的PICC置管针对性护理干预,充分做好穿刺准备,严格无菌操作,优化护理流程,根据早产儿实际情况选择穿刺合适的部位与PICC管,使得护理操作更科学与合理[11]。PICC置管联合鼻饲q 2 h喂养,鼻饲采取重力鼻饲养,达全奶量,尽早拔管,缩短置管时间,体质量增长满意,也降低感染率。

综上所述,PICC应用在早产儿中,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缩短置管时间,而且对心率与血氧饱和度等影响小,还能提高体质量增长幅度,减少感染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丽晓,陈赢赢,韩紫敏,等.早产儿经PICC置管导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3):1237-1239.

[2] 郭舒文,谢丽琴,许丽萍,等.早产儿经右下肢静脉留置PICC导管的可行性[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53-156.

[3] 李仙梅.置管前护理会诊对早产儿PICC置管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140-141.

[4] 李兵,张博.危重早产儿经股静脉行PICC置管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3,28(5):43-44.

[5] 潘迎洁,段秀珍,吕俊英,等.早产儿PICC置管致胸腔积液7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7,16(2):165-167.

[6] 严洁.认知护理对留置PICC早产儿家属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12,23(z1):212-213.

[7] 曹婧,谢立华,向婧,等.置管前护理会诊对早产儿PICC置管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101-102.

[8] 张琼燕,陈兴月,黄雪波,等.58例早产儿PICC置管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7(8):163-164.

[9] 赵磊.音乐护理在早产儿PICC置管中缓解血管痉挛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7):121-122.

[10]罗芳玉,谭学蓉.PICC与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高营养治疗中的使用比较[J].当代医学,2011,17(21):131-132.

[11]陶丽荣.经外周深静脉置管在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应用和和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19):136-137.

猜你喜欢
置管血氧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