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生为本理念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8-05-09 09:55黄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认知以生为本初中数学

黄林

【摘要】我们知道,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新课改理念中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就是充分的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本文围绕如何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生为本;教学;认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16-01

心理学研究认为,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心理发展水平。因此,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了教学活动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引导者。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的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并在这理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利用认知冲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思维中总会出现事实与情境的矛盾,正是这样的矛盾才会让思维变得更加理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实际,运用矛盾导入,在设计相关的课程时能够采用矛盾导入法,设计与学生认知、理解相冲突的内容,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我们在教学“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以先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定理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全等三角形具有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性质。接着,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是一个真命题,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见。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去联想、解决问题,也可以和小组内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学生意识到“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是一个假命题。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接触新的知识,继而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自身对知识的认知度,提高自身的热情和兴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走进课堂,模拟知识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来提高教学效率。微课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它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切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知识制作成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大致了解本节课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在视频中,教师可以首先播放一段日出的景象,让学生切身地去观看水平面与太阳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然后视频中展示出三张特殊位置的日出图片,并配文字:在这三张图中,太阳从未升起到蹦出水平面,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被这种教学方式吸引,都主动聆听教师的解释与说明。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将视频中的景象图文并茂地展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的认知需要。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问题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说过,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试金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采用相关的问题设置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继而更好地提高认知能力。数学中的很多问题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的十分密切,如果与生活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提高数学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同心圆”这个概念时,其定义为同心圆的定义为圆心相同,但是半径不同的两个圆又或者定义为两个不同半径的圆可以共用一个圆心。通过这样的定义,学生会提出疑问:“怎么样做能够让笔尖不离开纸面就能够画出一个同心圆?”教师可以通过所学知识来进行解释与说明:(1)同心圆必须有一个圆心;(2)两个圆的半径不同,所以不能相交。而不让笔尖离开纸面就无法画出两个半径不同的圆,即无法完成这一实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地去感受到了同心圆的真正含义及相关的性质。在这一过程中既让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

四、注重情感体验,满足学生内心求知欲望

新课程标准中十分重视教学中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三维目标中一定要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内心体验除了可以产生学习兴趣之外,还可以激活一个人的学习欲望。我们知道,数学学科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当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而积极的内心体验正是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时的内心需要,所以我们要实现初中數学教学的目的就必须从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内需。例如:在教学“函数”时,就函数的等量变化关系以及一一对应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其应用价值。通过列举真实的实例,让学生体验函数的魅力,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内需。数学知识不仅具有外在的美学价值,更具内在的美学实质。甚至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也是那么的严谨,那么的具有吸引力,因而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说明教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一种喜悦。

综合上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的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践行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初中数学教学成为学生的探究数学知识的发现之旅。

参考文献

[1]赵彦魁.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学教学参考,2016(S2).

[2]张秋良;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浅探[J].学周刊,2016(23).

[3]刘尊斌.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6(11).

猜你喜欢
认知以生为本初中数学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