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调补心肾理论对益心气补肾精法改善认知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2018-05-10 08:57马琳孙莉项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组学质谱蛋白质

马琳孙莉项颗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老年病科,吉林 长春 130021)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 (MCI)是痴呆的早期阶段,积极防治MCI对防治老年痴呆具有重要意义。我科室多年来致力于MCI及老年痴呆方面的研究,调补心肾法是我们治疗MCI的根本大法,其核心是通过益心气、补肾精改善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代表方剂为临床经验方“益气补肾活血方”。我们对该方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临床疗效确切,并已从微观角度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为了更好地揭示益心气、补肾精法改善认知功能的本质,我们近年来又运用蛋白组学技术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及疗区就诊的MC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90例。1.2诊断标准参照Petersen提出的MCI诊断标准。(1) 主诉有记忆下降;(2)精神量表评价: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CDR)评分为0.5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评分大于或等于24分。

1.3 纳入标准 (1) 年龄40~75岁;(2) 患者的视力听力能够完成测试,MMSE评分不低于24分。(3)CDR评分等于0.5分。

1.4 排除标准 按照NINCDS-ADRDA和DSM-IV诊断标准诊断为痴呆者。(1)排除痴呆及其他可引起脑功能损害的内科疾病或精神心理状态;(2)患有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其他疾病者;(3)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4)有精神疾病史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治疗既往存在疾病的同时,给予益气补肾活血方(人参10 g,鹿茸5 g,生地黄20 g,三七5 g,牡丹皮15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水煎,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日2次口服。疗程12周。

1.5.2 对照组 只给予治疗既往存在疾病的药物。疗程12周。

1.6 观察指标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MMSE、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蛋白分析。1.7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OCA和MMSE量表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组治疗前后的MOCA及MMSE分值均有较大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不明显。

表1 MOCA和MMSE量表评分比较表 ±s)

表1 MOCA和MMSE量表评分比较表 ±s)

注:组内比较:*P<0.05,**P<0.05;组间比较:ΔP<0.05

组别 时间 MOCA治疗组 治疗前 24.26±3.25 MMSE 25.33±1.09治疗后 26.18±3.41**ΔΔ 28.45±1.62*Δ对照组 治疗前 25.13±3.85 25.84±0.50治疗后 26.60±4.06 26.53±1.28

2.2 蛋白质谱分析结果 在2组样品的二维电泳图谱中,选取17个有差异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用Mascot软件对所获得的样品进行数据库查询,将查询结果与相应二维凝胶电泳上的等电点、分子量及匹配得分进行综合分析。质谱分析结果如下(表2),根据质谱结果利用Venny 2.1软件制作韦恩图显示2组蛋白差异(图1),结果中有2个蛋白(Notch和Tau蛋白) 得分较高,认为是阳性结果,显示与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中两个蛋白含量均较高,需进一步鉴定。

表2 17个差异蛋白点的鉴定结果

图1 2组数据差异蛋白点的韦恩热图分析结果

RT-PCR验证。根据质谱分析结果,我们从中选取了5个差异蛋白点进行研究。APP、Notch、Presenilin 1、E-cadherin和Tau protein,用Real-time PCR加以验证。RT-PCR结果显示给药组中Notch(图2)和Tau蛋白(图3)的基因表达均低于对照组,而其余3个选取的差异蛋白点的基因表达并无明显差别。

图2 RT-PCR检测Notch基因表达含量

图3 RT-PCR检测Tau基因表达含量

3 讨论

目前医学界公认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阶段。我们认为,心肾亏虚是老年智力减退的基本病机,治疗当在调补心肾的基础上佐以活血、化痰、开窍等治标之法,以达到标本兼顾,气血同调,补散并行的目的,使阴阳平、气血和、脑窍利,神识清。益气补肾活血方系我科室应用多年的治疗老年智力障碍的经验方,由人参、鹿茸、生地黄、三七、牡丹皮、石菖蒲、远志等药物组成,用于临床多年,证实疗效肯定。本研究用益气补肾活血方对肾精亏虚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干预,通过双向电泳分离等方法得到各组总蛋白质分子解剖图谱,用图像分析软件分析各组件差异蛋白质点,MAD/TOF/MS质谱分析,结合蛋白质生物信息库,鉴定出差异蛋白,进一步探索益心气、补肾精法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理。

蛋白质组 (proteome)的概念是1994年由Wilkins首先提出[1],它是指“一种基因组、一种生物、一种组织或细胞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采用对整个细胞甚至整个组织的全套蛋白质的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对证候研究有着重要意义[2]。蛋白质组学的建立为研究蛋白质水平的生命活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提供了新型有效的研究手段[3]。蛋白质组学的核心技术双向电泳(2-DE)是目前分析蛋白质分辨率和重复性最高的技术,能够连续在一块胶分离数千种蛋白质。蛋白组学的研究可从遗传学角度和基因水平做出疾病发生发展、疗效和遗传学概率性评估,为老年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研究思路和依据,为中医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遗传病理基因方面的依据。蛋白质组学研究基因的最终表达产物——具有活性的蛋白质,以蛋白质双向电泳和新型质谱分析为技术平台,研究不同条件和状态下蛋白质组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重点。

[1]Wilkins M.Government backs proteome proposal[J].Nature,1995(378):653.

[2]刘为民.中医证候学研究与证候蛋白质组学[J].中医药学报,2003,31(3):1.

[3]梅武轩.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本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7):1551-1553.

猜你喜欢
组学质谱蛋白质
蛋白质自由
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东莨菪碱中毒大鼠的代谢组学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基于UHPLC-Q-TOF/MS的归身和归尾补血机制的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成都仪器厂氦质谱检漏仪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测定环境样品中17种二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应用于卷烟真伪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