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学结合专班的学生培养机制

2018-05-14 07:40王争
文教资料 2018年3期
关键词:内涵发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王争

摘 要: 学院于2010年率先推行工学结合专班,基于企业对人才的质量标准需求,灵活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为企业、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的优秀人才。作者基于多年来对登云学院汽车工程系工学结合专班管理的实践,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实现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内涵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登云学院汽车工程系,在学院大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灵活调整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从系部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在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方面独辟蹊径,系部专业设置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入学与就业对接,汽车工程系经过近7年的工学结合专班办学发展,工学结合专班的办学模式得到了企业、家长、社会的认可,也受到了国内不少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并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示范民办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然而,要实现汽车系工学结合专班持续的科学发展,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在正确面对现实遇到实际困难的基础上,必须适时调整培养模式,改变办学观念。本文就几年来工学结合专班状况,从学生管理团队、师资力量、企业参与、校内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论述。

一、汽车工程系工学结合专班现状

1.学生基础薄弱,生源状况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性瓶颈。

登云学院地处苏南地区,生源以省内学生为主,由于最近几年全省生源数量日趋减少,全省高校居多,公办本科院校、公办专科录取之后,所剩生源数量有限,全省民办高职类院校招生问题日益凸显,登云学院由原来的以高中为主的生源结构变为以中职类生源为主,同时所录取的新生年龄层次下降,学生的学科基础较为薄弱,学生的思考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较往年明显有下降趋势。这显然给系部老师的授课、辅导员管理带来了难度。

2.家长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大多数学生家长均是“70后”,这是一代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体制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受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影响,他们中的部分人思想比较保守,学历层次不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前言的变革、工业迭代、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等缺乏了解,对高等教育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导致了他们在系部工学结合专班理论学习——企业实践阶段的教学安排上不理解、不接受。特别是在企业实习阶段,有的学生稍有不适家长就要求调整工作岗位,甚至经常更换工作实习岗位、工种等,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爱好、专业特长、工匠精神。总之,家长持有传统的学校培养观念,对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理解,对学校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给学校的办学带来一定的困扰。

3.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离不开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高校要培养出快速适应社会、企业需求的各类工匠人才,必须把企业作为学生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必须突破以往的学生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教育、引导甚至感化学生,然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企业必须追求高效益、高利润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等,在学生培养方面不能完全按照学校的培养目标运作,否则会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下降,难以实现深度产教融合。

4.辅导员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然而从目前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岗位实际情况看,首先是辅导员专业不对口,毕业于思政专业、心理学专业又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辅导员较少。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较差,这就给辅导员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处,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大部分都是一些事务性工作,很难在学生管理方面再上一个新层次。最后,高职院校辅导员学历与公办院校相比普遍较低,辅导员流动性强,一些辅导员是刚毕业就踏入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缺乏工作经验,这就很难把学生管理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研究,而且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方面缺乏综合性理论知识,特别是企业知识模块严重缺乏,这就与“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不能快速、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培养质量下降。

5.项目课程体系开发难度大。

课程体系的开发应建立在对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深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只有开发出科学的、符合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实际的课程才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摆脱了以往的培养模式,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第一主体,必须在课程建设方面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课程设置、教材编排必须与企业对人才知识的需求相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学习的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学校的基础课程、项目课程必须适时进行创新改革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校除正常开展一些基础课程之外,还必须注重一些项目课程的开发。然而从高职院校的教师资历看,高职称高学历教师较少,专业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教师企业模块知识普遍缺乏,师资力量的薄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培养高质量人才问题,这显然与“产教深度融合”的培養目标不适应。

二、问题的对策

为提高汽车工程系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研究目前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现状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解决途径和对策,如此才能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度融合,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针对我系实际,笔者在找出工作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总结管理经验,特提出以下对策:

1.调整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基础素质的培养。

近几年我系以中职类生源为主,录取的新生年龄层次下降,基础学科较为薄弱,学生的思考能力、抗压能力、学习能力较往年显然有下降趋势。显然这一基本状况决定了系部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必须做出调整,老师的授课方式必须由原来的基础理论课为主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主,培养方式必须由原来“2+1”年的学习方式转变为“1+0.5+1+0.5”的学习方式,即由原来的在校学习2年企业实习1年转变为在校学习1年基础学科,下企业实习半年再到校学习一年再实习半年的模式。辅导员必须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注重学生的感恩、励志、诚信等方面的教育,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钻研能力。

2.建立信息化家校联系平台,加大家—校联系力度。

为让家长能及时快速了解学校对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就业方向、学生在校(或在企)各方面表现等,学校(或者系部)必须建立信息化联系平台,如微信群、微信公众号、QQ群等,或者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传达学校的一些文件政策、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更新家长观念,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学和学生的培养工作。

3.引企入校,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针对企业在“产教融合”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难处,学校可考虑引进企业入职教育培训入校,引进部分重点产线、教学设备等,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观摩学习。学校必须针对学校的重点专业筛选出与所开专业相近或者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企业群,注资并派教师共同研发学生的培养机制,教师和企业共同研究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实现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并把实际工作经验、研究方法等上升为理论性成果,真正实现产教融合。

4.校企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

行业的竞争无非是人才的竞争。学校如果想在办学方面提高到一个新层次,则必须考虑培养出一批名师,名师才能出高徒。針对高职院校研究方面的薄弱处,学校可考虑从名校和企业引进专业带头人,并派他们到国内外一些重点院校深入学习、交流。带动个教研室教师共同进步,提高学校的综合教学能力,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从合作企业方面考虑,必须不断引进新技术并与一些名师深度合作,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高校老师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较企业员工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校企深度合作成立研发中心无疑对于学校人才的培养、企业的产品迭代升级都将是利好消息。

三、结语

新时代工学结合专班背景下的学生培养必须依托于学校、家庭、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学校不但从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模式等各方面做出调整、自控应变,还必须与家庭、与企业深度交流、合作方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使工学结合专班、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向更高层次、更深水平迈进,工学结合专班这个新颖的办学模式和培养机制才能得到社会的任何,不断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振洪.系统培养提升高职生职业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2-1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6.

[3]袁艳红.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

[4]江颉.基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4(8).

[5]李源泉.基于工学结合视角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J].中国市场,2016(8).

[6]刘银景.工学结合下高职辅导员涉企事务能力研究[J].职教通讯,2016(11).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EB/OL].www.xuexiph.cn,2017.10.18.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