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

2018-05-14 12:05张培霞
科学导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张培霞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资源,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去慢慢地发现、开采、渗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一些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知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高尚品格的形成,鉴赏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同时还会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本文从汉字教学、古诗教学、阅读教学以及经典诵读四个方面切入,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渗透 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传统文化内涵

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也叫华夏文化,是中国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统领。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从小培养孩子们广阔的文化视野及人文素质;有助于从小立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助于从小增强孩子们作为华夏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二、在汉字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叫中国。”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认识世界、丰富情感、提高素养的过程。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以识字教学为主,此时也是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机。如何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呢?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研究,我发现以字理为本,多元识字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字理教学是指讲清汉字的字意,把汉字形体与其音义联系起来,从而说明用汉字组词造句的使用规律。学生在汉字知识中得到熏陶,很好地识记汉字的音、形、义,不仅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记忆,而且还能粗浅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教学汉字时,让我真正感受到识字教学引入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会使学生在识字中发现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够真正热爱祖国的文化。

三、在古诗教学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古代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再现了古人們内心的真情流露。千百年来,这些古诗词能够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研究学习的典范。

1.读中体味语言美

古诗词讲究平仄有序,大多古诗词语言简短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古诗,重点不在阅,而在于读。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先示范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然后自读,在读时,要求学生每个节奏后要有轻短的拖音,有极短暂的停顿,还要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配上音乐,让学生通过动听的音乐,从整体上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真正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诗的意境美

学习古诗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领悟到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描写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人把富于青春活力的春柳写得活灵活现,充满诗情画意。全诗从柳树的概貌写到柳条柳枝,用玉树、美女、丝带来比喻,把春柳描绘得婀娜多姿,生机勃勃而又光彩照人。诗人对杨柳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在学生的脑海中也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3.学习中领悟文化美

很多古诗词中渗透着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例如王安石的七绝《元日》是一首欢庆春节的诗,此诗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千古绝唱。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时,指导学生认真分析探究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教学本诗时,我引导学生了解过年时古代人们有哪些风俗习惯,引发他们对各种风俗的兴趣,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主动去了解中华古老的文明。例如:诗中有一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说: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其中的“桃符”就很有渊源。于是,我向学生介绍了从“桃符”到“春联”的演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仅提升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古人云“幼志于学”,青少年时期是每一个人养成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最佳时期。而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人生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学生民族认同感、自豪感的重要阶段。因此,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实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在诵读经典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于诵读经典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由此可见,诵读经典是教育教学中必须要达到的目标。我国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认为:“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要让学生大致浏览和把握人类文明中最经典、最精华的内容。这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的读书行为,它对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具有深远意义。”

在诵读经典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经典学习的兴趣。在引导学生诵读《弟子规》时,有些地方学生难以理解,一味地背诵可能导致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我们可以搜集一些资料,让学生诵读前观看,生动的情节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思,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他们更加愿意诵读。又如,在诵读《孝经》时,我们可以采取男女生对诵。对诵是将班级分成两个阵营,互相诵读,声音此起彼伏,一前一后。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感知到文本的韵律感和美感,同时不同阵营或者小组之间也无形地产生竞争,大家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逐渐会提高学生对诵读的兴趣,让他们长久地处于经典诵读的意境之中。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对新一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华优良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希望中华传统文化之花能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长久不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孙伟.《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

[3]王海迪.《小学语文古代经典诵读教学研究》.

[4]李朝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龚莉娟.《小学语文教育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作者单位:山西省原平市解放街学校)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