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18-05-14 17:43汪昕宇陈雄鹰邹建刚任启敏
关键词:农民工影响因素

汪昕宇 陈雄鹰 邹建刚 任启敏

[摘 要] 通过梳理2008—2018年3月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相关文献,基于创业全过程视角,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意愿、行为、绩效和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归纳与分析,从农民工个人、家庭和创业地环境三个层面构建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理清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建立三者的影响因素体系;针对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农民工;返鄉创业;创业动机;创业过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4917(2018)03-0086-14

引言

“农民工返乡创业”一词最早出现于1994年[1],学术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概念的界定主要分为现象描述与理论概括两类,其中现象描述概念界定更为普遍,即基于农民工创业现象进行概念描述,指农民工外出务工一段时间后拥有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信息等优势资源,返回户籍所在地创办中小企业或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投资行为[2-4],其特征包括: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创业主体;返回户籍所在地;对自身资源和外部环境的充分利用;创业机会的识别及利用、资源的优化重组、风险性投资和价值创造与交易等一系列创业活动过程。

自2008年起,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旨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已成为推进我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经济环境,以及以创业带动就业和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监测,2017年第四季度返乡的农民工中有10.9%的人员选择了创业,截至2017年底,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人数累计已超过700万,且以2位数迅速增长①。

在政府政策大力扶持的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也受到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创业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结合农民工群体的特点,重点从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入手,挖掘影响创业实践的关键因素。由于学者们的研究视角、方法和研究对象地域等的不同,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有必要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比较,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因素进行系统梳理,理清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情况,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基础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一、文献搜索与统计分析

(一)文献搜索

本文以中国知网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2003—2018年)为文献检索来源,分别以“农民工创业”“返乡创业”为篇名、主题、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去掉重复文献,共搜索到286篇文献。通过阅读摘要和全文,删掉述评、新闻报道类文献;删掉非农民工群体、非返乡创业的文献;剔除与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研究主题关联度不高的文献,最终得到158篇文献作为本文分析的文献基础,主要分布在2008—2018年之间。其中,2008—2012年为快速增长阶段,2012年达到顶峰为26篇;2012—2014年为锐减阶段,2014年降低至11篇,但仍高于2008年的水平;2014—2017年又持续增加,2017年为28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农民工返乡创业文献数量的变化与我国农民工创业实践密切相关。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量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面临失业,为缓解农民工城市就业压力和稳定整体就业形势,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政策,以东南沿海一带为首的劳动力主要输入地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始有了明显增加,学者们也聚焦这一领域的研究,希望能为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智力支持,以缓解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城市就业的冲击;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回暖,农民工就业形势转好,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民工荒”,如何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变得更为紧迫,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研究热度随之有所下降;近几年,“双创”政策的出台使得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的扩大,农民工返乡创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关注度也有了较大提升,并从更广泛的视角来探讨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鼓励包括农民工和大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返乡就业创业,未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和多样化,需要学者们持续关注和开展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二)研究主题

国内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经历了由粗犷到精细的过程。早期的研究多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基于农民工创业实践而非聚焦在返乡创业的某个方面,指出返乡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瓶颈,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注重立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某个方面,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层次分析,旨在探寻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机制与影响路径。

“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表述方式较为笼统,需要将已有研究放置在具体的研究主题下,才能让已有研究结论更加清晰和有针对性。通过梳理所搜集文献的研究内容发现,学者们对研究主题的表述多种多样,即使对同一个主题的表述也各不相同,可以总结为“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创业绩效”“创业企业成长”等五个方面。其中,多数研究集中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分析上,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和创业企业成长的研究较少。本文后续将对上述五个主题的研究逐一进行整理与分析。

(三)研究地区统计

根据农民工这一研究对象的属地特征,可将已有研究分为全国性研究和区域研究两类。其中,全国性研究略多一些,占到所搜集文献的54%;区域研究为46%,主要涉及江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苏、重庆、贵州、浙江、甘肃、福建等地。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已有研究的地区分布,本文利用arc GIS10.2使用自然断点法,绘制区域研究对象的地区分布图。从图2的地区分布看,区域或省域范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中、上游,江西、四川和湖北三省的研究频率最高。这些地区作为劳动力输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农民工回流现象明显,返乡创业规模在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增长较快。相应地,关于这些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文献数量也较多,是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现实的一种客观反映。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综合行为过程,影响因素涉及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农民工个人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创业地经济、社会人文、政策环境等。在研究内容上看,有的学者侧重农民工个人因素分析,从农民工所掌握的各类创业资本角度,重点分析其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方面;有的学者按照微观、中观和宏观因素的层次划分,将农民工个人、家庭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均纳入分析框架。已有研究成果显示,在返乡创业的不同阶段,各因素所表现出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有较大差别,需要从前文总结的五个反映农民工返乡创业全过程的主题分别进行讨论。从研究脉络上看,早期学者们主要侧重创业动机、意愿和行为方面的研究,后来逐渐向创业绩效和创业企业成长方面延伸,从而覆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全过程。从影响因素探索上看,早期的研究主要注重创业者个体和家庭因素;逐渐地,政策因素、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被认为是重要的外部条件;近期,社会人文、宗教信仰也被囊括进来以体现区域人文特点对创业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建立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以呈现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全过程的分析逻辑与研究脉络,具体见图3所示。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

关于创业动机,学者们基于不同背景、目的和视角对其界定存在差异,但核心都集中在“内在驱动力”和“心理状态”这两个关键信息上,认为创业动机包含能量、方向和持久的激励[5],是创业者追求成就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驱动力[6],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创业活动,并引导创业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7],也是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于具体行动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8]。这种内在驱动力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创业机会发现、创业资源获取和创业活动开展[9]。

返乡创业是城市对农民工歧视排斥和农民工基于改变职业和自身发展双重压力的结果[10]。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内在驱动力来自多方面,其中,经济性动因是最主要的动机来源,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取得经济收益为核心目标[10],这既包括谋生[11] 、稳定生活际遇、维持家庭生计[12-13]等迫于生存或生活压力而进行创业的因素,也包括赚钱、改善生活、追求财富和体面生活形式[12,14,15]等出于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动因。对于已经有一定事业基础的农民工,他们或在外出务工期间取得了较高的职位和收益,或已经在外地成功创业,其返乡创业的出发点是为了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追求事业上的成就[10-11],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控制自我人生和提高社会地位[15-17]。有的农民工则出于满足社会需求[17],为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带动家乡父老乡亲共同富裕,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15,17],这符合社会创业的特点,体现了创业者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以外,农民工因受到家庭的影響,如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等,选择回乡创业;有的农民工则因为政府有政策扶持、家乡的创业环境得到改善而看到了创业的机遇决定返乡创业。

可见,农民工产生返乡创业动机的原因很多,体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不同需求层次。按照需求层次差异可以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归纳为四类,即经济动机、成就动机、社会动机和环境动机,其中经济动机主要是迫于工作生活压力,以维持生计和改善生活境遇为目标的创业,具有被动创业的特点,是推动农民工创业的根本原因;成就动机以追求事业成功为目标,包括获得名誉和社会地位;社会动机主要立足于社会责任和社会需求,以追求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环境动机则源于创业者对微观家庭环境、乡土情怀、创业者周围的群体环境和家乡创业经济政策环境等硬软件环境的把握,后面三种类型具备主动创业的特点,是拉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因素。

创业动机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启动阀”[17],各类驱动因素往往不是单一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通过推动或拉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来实现多个目标,并且会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动的推进而发生变化,需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

所谓创业意愿,是潜在的创业个体是否愿意开展某项创业活动的主观态度[18-19],其代表着个体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从事与新企业创建有关活动的可能性[20],也是潜在的创业个体对创办新企业或实施创业行为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包括对自身素质和对外在因素的主观评估[21]。

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农民工个人、家庭和环境三个层面的因素,且多是基于农民工是否具有返乡创业意愿这一假定来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的。

首先,农民工个人方面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口学特征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另一类是非人口学特征因素,可将其归纳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四个方面。

在人口学特征因素方面,学者们主要分析了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见表1),但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与研究对象和所搜集的样本有关。其中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是,年龄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呈现倒“U”型关系。农民工在年轻时缺乏创业条件和资本,随着年龄增长,各类创业资本随之得到积累,其返乡创业意愿也会提升,但达到一定年龄阶段后,农民工风险偏好减弱,其返乡创业意愿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在非人口学特征因素方面,一是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本文将其概括为教育资本,主要指接受正规教育的情况;经验资本,指外出务工期间所积累的各种经验;技能资本,指农民工具备的非农技能及水平;创业能力,指与创业有关的各种能力,包括交际能力、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等。受研究对象的影响,学者们关于人力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的研究结论也存在显著差异。二是农民工的经济资本,主要通过外出务工收入来反映,且其对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三是农民工的社会资本,主要指农民工掌握的社会关系状况,包括亲友的数量和质量、联系的紧密程度、参与社会组织的情况等,已有相关研究结论比较一致,即较高的社会资本水平对应较强的返乡创业意愿。四是农民工的心理资本,其集中在农民工的风险偏好上,对风险具有高偏好的农民工,其返乡创业意愿越强。部分学者还探讨了个人信仰和生产积极性对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扩展了心理资本因素的研究范围,结果显示生产积极性和共产主义信仰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3]

其次,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口状况、地理条件三方面。家庭经济状况主要通过家庭年收入(人均纯收入)、财富积累、相对家庭经济水平来体现,总体上看,家庭年收入和财富积累水平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他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家庭人口状况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外出及返乡务工数量、家庭劳均文化程度、户主文化程度等,这些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不大。地理条件则包括家庭到城镇的距离、家庭耕地面积等,前者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有明显负向影响,后者的影响不明显。另外,家庭成员中有人需要照顾这一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这与家庭成员需要照顾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动机之一是一致的。家庭作为农民工的生活基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坚强后盾,诸多创业实践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多是依托家庭开始的,家庭的经济条件、家人的需求是促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基础和主要动力。

第三,环境因素主要指家乡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环境,具体包括政策环境(政策支持力度、政策知晓度、政策普及度、金融支持等)、融资环境(正规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便利度等)、地方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乡村要素流动性等)、基础设施环境(道路交通、通讯设施、信息渠道等)、创业服务环境(技术培训、创业培训、学习资源、创业手续办理、项目指导等)、创业氛围(家乡文化特点、家乡人对创业的态度、家乡创业榜样等)。有些学者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将家人、朋友的态度定义为主观规范。[32-33]已有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的环境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金融支持方面的影响最大,这符合缺乏資金是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最突出问题的现实情况。农民工群体相对于其他创业群体存在一定的先天劣势,且返乡创业意味着农民工需要回到各方面都相对落后的家乡开展创业活动,这都加大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难度,使得增强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改善家乡创业环境成为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手段。同时,家乡的创业文化、创业氛围、创业榜样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熊智伟、王征兵(2012)[32]基于TPB理论,将生存动机、成就动机和财富动机定义为创业态度,分析农民工创业动机与其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成就动机和财富动机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工创业意愿。可见,创业动机作为农民工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可促进创业意愿的形成。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创业行为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且随着创业研究的发展,这一概念逐渐多层面化、复杂化和动态化[34]。综观已有研究,学者们主要从创业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创业行为,其中包括几个关键任务,即评价创业机会、整合资源创立新企业、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36]。鉴于国内学者主要从创立新企业的角度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是否返乡创业这一视角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因素进行梳理,并延续前文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从农民工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层面梳理和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首先,在农民工个人因素方面,从表3的整理结果看,学者们针对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这三个人口学特征因素的研究结论依然不统一,虽然多数学者们认为年龄对农民工是否返乡创业呈倒“U”型影响,但年龄拐点有较大差异,从30岁到55岁不等。可见,人口学特征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在特定研究对象下进行具体探讨。

在非人口学特征因素方面,影响因素也可以归纳为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创业动机五个方面。人力资本因素仍然包括教育资本、经验资本、技能资本和创业能力,其中农民工外出务工所积累的经验资本和所具备的创业能力在农民工决定是否返乡创业上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教育资本和技能资本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经济资本在已有研究中提及的较少,且影响效果也不确定。社会资本的影响比较显著,特别是与亲友有关的人际关系方面对农民工做出返乡创业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反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亲友资源与支持的较强依赖性。心理资本的影响主要通过农民工的风险偏好和吃苦耐劳精神来体现,且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有显著影响。另外,创业动机的强弱和类型均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创业动机强的农民工,其返乡创业概率高,并且追求财富依然是拉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动力来源。

其次,学者们对家庭因素的分析相对少一些(见表4),可以归纳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口状况、家庭创业经验和地理条件四方面。其中,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的影响是最主要的,且是正向的和比较稳定的;家庭创业经验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家庭人口状况和地理条件的影响不确定。

第三,学者们从多角度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的影响(见表4),其中融资环境、地方经济环境(如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状况、地方人口结构、市场状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可能性;而政策支持、基础设施环境,以及包括当地风俗、文化、社会支持等在内的创业氛围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决策的影响不确定,这从侧面反映出地方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支持方面的不足,使得其没有充分发挥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促进作用。

返乡创业作为个体行为,其与单个农民工自身条件和所面对的现实环境密切相关,使得已有研究在不同的研究对象下得到的分析结果会有一定差异,但依然可以得到较为清晰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见图4所示),其中环境因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影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值得说明的是,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分属于不同的创业阶段,创业意愿是创业行为的前提,并通过一定的内外部激励而转化为创业行为,强烈的创业意愿更容易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为。从前文的梳理可知,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因素虽然很多是相同的,但还是存在一定差别,并且相同的影响因素对两者的作用关系也有明显差异,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分别给予讨论。

(四)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衡量创业绩效,二是哪些因素会影响创业绩效。无论农民工出于何种动机返乡创业,获取经济收益都是其中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学者们多从经营绩效的角度来衡量创业绩效,具体包括创业者年收入[46-47]、创业企业年营业额[48]、创业企业年利润[49]、交易结构与产品(服务)的创新性[50]等。有的学者考虑到返乡农民工创业规模小、内容简单等特点,希望多角度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采用创业者自主评价的方式,评价企业在盈利水平、市场份额、收入增长率、投资回报率等方面与同行相比所处的状态[51-52]。农民工作为返乡创业的主体,其所具备的能力素质和所拥有的资源是影响创业绩效的最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是创业者能力素质的最直接体现,其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53],且大专及以上学历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绩效[49];企业家能力是对创业者综合素质的衡量,企业家能力越高,返乡创业企业绩效越好[51],具体包括抓住商机的能力、管理能力、市场把握能力、创业学习能力等,其中创业学习是指不断获取、开发和拓展有关创建与管理新组织的知识的过程,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者的经验资本(包括务工经验和创业经验)显著正向影响经营绩效水平,其中创业经验的影响更加直接,并具有一定的决定性[49,52],以上均属于农民工个人人力资本因素的范畴。创业资金是农民工实现返乡创业的基础保障,特别是农民工的自有资金在创业初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对经营绩效的作用最为显著[46,53]。社会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多数已有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不显著[46,52],也有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会显著提高创业经营绩效[51],尤其是农民工创业者拥有的强社会关系可以显著提高经营绩效[54],但能够被创业者的创业学习所替代,可见创业学习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各种不顺和失败,需要树立和增强信心,以避免被困难和挫折击溃[52],创业韧性正是指个体在面对困难、挫折或压力时,能从容应对或很快适应的一种心理机能,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55],它包括创业者坚韧、自强、乐观等特质。农民工相比其他创业群体,其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会更多一些,更需要创业韧性作为心理支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返乡创业者的创业韧性对其经营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正向调节人力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关系[52]。

除了上述来自创业者个人的影响以外,外部环境支持依然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与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因素不同,政策性贷款、税收减免、政府资助和补贴等来自政府的最直接的支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最大[46,47,49];政府提供的创业服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经营绩效也有显著影响,包括政府提供信息咨询、法律咨询、产品销售信息、项目培训、创业手续和行政审批手续的简化[49,51]等,这些服务会大大降低农民工返乡创业经营过程中的机会成本。

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较少,主要通过定性分析探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市民化以及城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了新农村和城镇化的建设,包括促进了农村居民生活区域向城镇转移,实现城镇空间的扩散;帮助城镇化建设解决就业转型的难题,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市民化进程。同时,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吸引和激励的作用,包括政府构建的创业服务体系及所提供的创业服务、家乡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对物质文化需求的增长、家乡的认可和支持,以及家乡文明、民主、和谐的创业氛围等[31,56,57]。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不仅仅是创业者及创业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更是推動创业者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远大于创业者个人和企业的经营绩效。并且,农民工返乡创业成功程度所带来的示范与影响效应会直接影响其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与行为。目前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研究还不系统,多侧重于分析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经营绩效,对社会绩效的分析明显不足,需要立足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意义,在充分评估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基础上,探索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以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效率和效果。

(五)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

面对目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成长性不足、企业发展缓慢、关闭率较高[58]等现实问题,学者们主要从创业者能力和创业的社会网络两个方面对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张秀娥等(2015)[59]指出农民工缺乏机会识别与开发能力、创造性资源整合能力不足以及企业行为没有明确统一的战略导向是制约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网络能力作为创业者及其团队开发和经营网络的能力,决定了经由创业网络获取机会资源、人力资本、交易资源等要素的可能性。然而由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初始的创业网络规模偏小、网络类型趋同性强、网络紧密度高、异质性低、网络资源含量低,通过网络获取资源能力较弱,尤其是在人力资源获取和交易资源获取上困难较大,制约了农民工创业企业的成长[58]。社会网络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过程中获取资源和帮助的主要来源,其中来自朋友的弱关系对农民工创业企业成长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创业者的创业学习可以完全替代弱关系,并对创业企业成长起到显著正向促进的作用[54];与上下游企业和政府、中介与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的产业网络的关系范围与关系质量对企业的知识获取和能力积累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进而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的成长[60]。Delmar[61]和Wong等[62]指出,创业企业成长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元要素互动的复杂动态过程。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很多,企业成长绩效不仅是企业家主动选择与创造商机的过程[63],还是与社会经济环境互动的过程,需要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创业类型,对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构建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和影响机制。

三、研究展望

通过梳理已有研究,本文从创业全过程视角构建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以呈现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脉络,指出现有研究在研究主题和影响因素分析方面的变化,在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归纳和分类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各创业环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随着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的扩大和创业企业的成长,农民工返乡创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会发生改变,研究重点应随之转移,所关注的影响因素也应随之调整。

张玉利等(2012)[64]指出,创业研究的发展正朝着两个方面深化:一方面,继续探索创业过程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解释逻辑与作用方式;另一方面,挖掘现实创业情境和行为的独特性,在总结创业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并加以验证,再将其拓展应用于创业实践。未来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也呈现出这一规律。鉴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振兴小城镇、拉动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术界应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研究方面。虽然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研究已经较为丰富,各影响因素对两者的作用关系也较为清晰,但仍有继续研究的空间。一是,已有研究对返乡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界定分别以“是否愿意返乡创业”和“是否已经返乡创业”为主,但两者均包含更广泛的内容,例如,农民工在返乡创业地、返乡创业模式、返乡创业行业(类型)等方面都存在意愿选择与行为决策的问题,已有研究在这些方面的研究较少,而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将有利于精准把握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实选择倾向。二是,已有研究对来自返乡创业者自身和家庭因素的分析已经较为成熟,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脉络,未来应该更加关注创业者家乡经济、社会、政策发展的宏观环境以及家乡创业氛围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影响。根据作者研究团队对我国多地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决策受家乡创业环境的影响较大,他们对家乡经济发展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政府对返乡创业的态度与支持程度较为关注,且重视家乡居民对创业的态度,家乡的创业氛围是否浓厚也直接影响他们的返乡创业决策。同时,我们还了解到家乡居民的契约精神影响着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的选择,这也属于创业氛围的范畴。三是,影响创业意愿和行为的各方因素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农民工的创业决策多是基于对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而做出的,各方面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更能体现综合影响效果,比如家乡创业文化会在创业意愿、创业行为与其他因素之间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析各因素对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交互作用更能揭示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形成机制。四是,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创业意愿作为创业行为的必要条件[65],如何将潜在的创业意愿转化为实际的创业行动对于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有研究表明[66],关键事件和情感体验是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并且这只是两者之间转化关系的一种形式,需要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分析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过渡的转化机制和具体路径。

第二,创业绩效研究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是多方面的,已有研究重点从财务指标的角度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农民工的返乡创业结果。如前所述,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创业者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使创业者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满足感,而且在于对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效应。为此,我们需要多方面衡量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构建科学合理的返乡创业评价体系,既体现经济绩效,也反映社会绩效,在此基础上探索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了要提高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的创业质量。在农民工返乡创业规模持续扩大的现实情况下,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质量显得更为重要,高质量的创业相比低质量、低层次的创业能产生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前关于农民工返乡创业质量的研究还很少,返乡创业质量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晰,需要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质量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和提升策略三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

第三,创业企业成长研究方面。面对已经创立的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未来更大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实现成长。作者研究团队的调查发现,已创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诸多难题,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且与其所处的不同成长阶段和所在地域密切相关。例如,初创企业主要遇到的是资金和产品销路的问题,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急需解决用地、用工、技术创新和管理效率方面的问题;地处相对闭塞地区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主要面临如何打开产品销路的问题,而地处相对发达和开放地区的企业主要关注如何实现品牌化经营等问题。需要我们立足创业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四,社会创业和创业机会共创研究方面。社会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其逐渐成为一种突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发展困局的创新思维。在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中,不乏一些创业者以实现社会价值为目的开展创业活动,致力于改善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条件,促进本地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脱贫,带领本地居民实现共同富裕。例如,有的返乡农民工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进行创业。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组织,其兼具企业和社会属性[67],被认为是中国农村目前最重要的社会创业形式[68],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摆脱贫困的问题,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但是社会创业对创业者特质、创业资源等的依赖性更强[69],使得返乡农民工参与社会创业的意愿和程度受到了较大限制,也影响了社会创业促进就业这一社会价值的实现。社会创业研究目前处于理论构建的初级阶段[70],需要基于社会创业实践,进一步探索社会创业形成及其价值创造的理论机制。同时,鉴于宏观环境(包括结构、环境和时间框架等)会对社会创业组织形成产生显著影响[71],立足中国情境,研究返乡农民工社会创业促进就业的理论机制与创业实践对于推动社会创业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指导和带动返乡农民工开展社会创业、提升社会创业促进就業的社会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創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是创业研究首要解决的问题[72]。对于农民工来说,其对创业机会的发现和创造受到创业者的认知过程、个人特质、社会网络、先前知识和经验,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影响或限制,使得他们在机会发现和创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无力感。根据作者研究团队的调查发现,我国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多数为个体创业行为,同时还有不少返乡农民工因找不到合适的创业机会而处于创业迷茫期,农民工创业群体缺乏与创业环境积极互动并从中发掘创业机会的能力。创业机会共创是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背景,是创业者及其利益相关者与创业环境,共同对创业机会进行一系列的反复互动活动,进而影响要素或产品市场竞争不完全性的动态演化过程[73]。鉴于返乡农民工在发现和创造创业机会方面的劣势,可以从创业机会共创的角度,探索适合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机会共创模式与路径。

第五,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多利用问卷调查采集研究数据,通过建立影响因素模型来定量分析各创业环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但从前文的分析可知,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对象有明显的特定地域和群体色彩,以及对于相同因素的量化方法上的差别,使得研究结果出现了较多不一致的情形,充分体现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地域和群体差异性。这就需要选择具有特定地域和群体特点的典型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既突出案例所处环境的真实状况,又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现实应用价值和意义,真正为优化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和提高创业效率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郁昭:《“民工潮”推动“创业潮”》,《中国国情国力》1994年第7期。

[2] 王西玉、崔传义、赵阳:《打工与回乡:就业转变和农村发展——关于部分进城民工回乡创业的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7期。

[3] 张秀娥、张峥、刘洋:《返乡农民工创业动机及激励因素分析》,《经济纵横》2010年第6期。

[4] 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人民日报》2009年2月15日。

[5] Ryan, R. M., & Deci, E. L.:“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Vol. 55,No.2,2000,pp.68–78.

[6] Baum, J. R., & Locke, E. A.:“The Relationship of Entrepreneurial Traits, Skill, and Motivation to Subsequent Venture Growth”,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Vol. 89,No.6,2004,pp.587-598.

[7] 曾照英、重鸣:《关于我国创业者创业动机的调查分析》,《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第29期。

[8] 段锦云、王朋、朱月龙:《创业动机研究:概念结构、影响因素和理论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第5期。

[9] Shane, S., Locke, E. A., & Collins, C. J.:“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Vol.13,No.5,2003,pp.257-279.

[10] 黄振荣、郑英隆:《农民工回乡创业: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内涵扩展》,《学术研究》2009年第9期。

[11] 谭宇:《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动机与方向——来自湖北省恩施州的调查》,《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第2期。

[12] 江立华、陈文超:《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实践与追求——基于六省经验资料的分析》,《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

[13] 夏柱智:《嵌入乡村社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对H镇38例返乡创业者的深描》,《中国青年研究(特别企划)》2017年第6期。

[14] 程广帅、谭宇:《返乡农民工创业决策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第1期。

[15] 伍如昕、何薇薇:《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动机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人力、社会和心理资本为视角》,《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16] 黄兆信、吴新慧、钟卫东:《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

[17] 刘美玉:《创业动机、创业资源与创业模式:基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实证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5期。

[18] Kruger N F.:“Reailly M D.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Business Venturing,Vol.15,No.1,2000,pp.411-432.

[19] 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人类工效学》2006年第1期。

[20] Thompson,E.R.:“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 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Vol.133,No.5,2009,pp.669-694.

[21] 简丹丹、段锦云:《创业意愿的构思测量、影响因素及理论模型》,《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第18期。

[22] 刘俊威、刘纯彬:《农民工创业性回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庐江县调研数据》,《经济体制改革》2009年第6期。

[23] 石智雷、谭宇、吴海涛:《返乡农民工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5期。

[24] 朱红根、康兰媛、翁贞林、刘小春:《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1145个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中国农村观察》2010年第5期。

[25] 汪三贵、刘湘琳、史识洁、应雄巍:《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12期。

[26] 胡俊波:《职业经历、区域环境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基于四川省的混合横截面数据》,《农村经济》2015年第7期。

[27] 刘溢海、来晓东:《“双创”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研究——基于河南省4市12縣的实证分析》,《调研世界》2016年第11期。

[28] 吕诚伦:《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省 482 位返乡农民工调查数据》,《求索》2016年第9期。

[29] 周宇飞:《新时代乡村文化与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求索》2017年第12期。

[30] 匡远凤:《人力资本、乡村要素流动与农民工回乡创业意愿——基于熊彼特创新视角的研究》,《经济管理》2018年第1期。

[31] 张秀娥、孙中博、韦韬:《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的经济学思考》,《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2期。

[32] 熊智伟、王征兵:《基于TPB理论修正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子研究——以江西省262名农民工微观数据为例》,《人口与发展》2012年第2期。

[33] 段锦云、徐悦、田晓明:《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向:社会榜样和主观规范的影响》,《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34] 陈琛:《新企业创业团队断层对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4年。

[35] 杨俊:《基于创业行为的企业家能力研究——一个基本分析框架》,《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第4期。

[36] 史识洁、刘湘琳、应雄巍、伍振军:《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8期。

[37] 刘唐宇:《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赣州地区的调查》,《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9期。

[38] 吴磊、郑风田:《创业环境维度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选择》,《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9期。

[39] 陆彦、王晶、杜圆圆、倪健、程克群:《安徽省返乡农民工创业SWOT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第5期。

[40] 陈文超、陈雯、江立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第2期。

[41] 童星、孙思:《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42] 徐超、吴玲萍、孙文平:《外出务工经历、社会资本与返乡农民工创业——来自CHIPS数据的证据》,《财经研究》2017年第12期。

[43] 石智雷、杨云彦:《家庭禀赋、农民工回流与创业参与——来自湖北恩施州的经验证据》,《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

[44] 张秀娥、王冰、张铮:《农民工返乡创业影响因素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

[45] 李玫:《影响民族地区返乡女性农民工创业因素分析——基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46] 邹芳芳、黄洁:《返乡农民工创业者的创业资源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第4期。

[47] 徐辉、陈芳:《公共支持政策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绩效影响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农村经济》2015年第8期。

[48] 刘志阳、李斌:《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模式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2期。

[49] 赵德昭:《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经济学家》2016年第7期。

[50] 郭群成、郑少锋:《返乡农民工经验异质性与团队化创业实证研究》,《软科学》2010年第12期。

[51] 朱红根、解春艳:《农民工返乡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第4期。

[52] 芮正云、方聪龙:《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创业资本维度的作用差异视角》,《社会科学》2017年第5期。

[53] 易传和、谭璐:《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分析》,《求索》2012年第8期。

[54] 郑山水:《强弱关系、创业学习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绩效》,《西部论坛》2017年第3期。

[55] Hjemdal, O., Friborg, O., Stiles et al.:“Resilience Predicting Psychiatric Symptom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Protective Factors and Their Role in Adjustment to Stressful Life Events”, Clinical Psychology and Psychotherapy,Vol.13,No.3,2006, pp.194-201.

[56] 张秀娥、孙中博:《返乡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作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57] 孙中博:《城镇化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双螺旋耦合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

[58] 张秀娥、金兰、王西:《网络能力对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学习与实践》2016年第10期。

[59] 张秀娥、张梦琪、王丽洋:《返乡农民工创业企业成长路径选择及其启示》,《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60] 庄晋财、马婧、王春燕:《产业网络嵌入对农民工创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知识能力累积视角的实证分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61] Delmar F, Davedsson P, Gartener W B.:“Arriving at the High-growth Firm”,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Vol.18,No.2,2003,pp.189-216.

[62] Wong P K, Ho Y P, Autio E.:“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GEM Data”,Small Business Economics,Vol.24,No.3,2005,pp.335-350.

[63] 周小虎、姜凤、陈莹:《企业家创业认知的积极情绪理论》,《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第8期。

[64] 张玉利、杨俊、戴燕丽:《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研究建议》,《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第1期。

[65] 邴浩、杜涵、罗婧:《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第1期。

[66] 崔祥民、杨东涛、刘彩生:《创业意向向创业行为转化机制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4期。

[67] 徐旭初、吴彬、应丽:《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地调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

[68] 黄洁、金鋆:《初创农民合作社如何获得组织合法性——基于对案例的分析》,《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第7期。

[69] Domenico M D, Haugh H, Tracey P.:“Social Bricolage: Theorizing Social Value Creation in Social Enterprises”,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Vol.34,No.4,2010,pp.681-703.

[70] 刘振、杨俊、张玉利:《社会创业研究——现状述评与未来趋势》,《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第6期。

[71] 薛杨、张玉利:《社会创业研究的理论模型构建及关键问题建议》,《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72] Shane S, Venkataraman S.:“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5,No.1,2000,pp.217-226.

[73] 張斌、陈详详、陶向明、陈慧慧:《创业机会共创研究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年第2期。

Abstract: Through comb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between year 2008 to March 2018 from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SSCI),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s up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motivation, willingness, behavior, performance and entrepreneurial growth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who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The paper construct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b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peasant workers, family and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 Then,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otivation, willingness and behavior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and establishes the influence factor system of the three factors. Finall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ural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home to start business;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influencing factors

(责任编辑 孙俊青)

猜你喜欢
农民工影响因素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统计局: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面临拐点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