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共产党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经验

2018-05-14 09:00尚小强
兵团党校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会稳定基本经验改革开放

[摘要]社会稳定是当代中国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基本历史前提。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保持着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的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不断推进。总结、重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在政治保证、基本路径、基本方略和外部条件等方面的基本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下的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实现奋斗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社会稳定;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18)05—0090—04

[作者简介]尚小强,男,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前提条件,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起码要求。不同学科对社会稳定的定义稍有不同,各有侧重。从马克思主义学科角度来讲,主要是从社会有机体理论角度来谈社会稳定,即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平衡、有序和可控状态,它与动乱无序是根本对立的。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妥善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每年有超过一千万人口脱贫,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毋庸置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这些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换句话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恰当地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的关系,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发展实际,对我国的发展阶段所做出的新的历史定位。当前,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伟大的事业也正在稳步推进。因此,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好的做法和基本经验,对于在新时代下依然保持和维护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兼程,摸索救国救民的良方,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从此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之后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开辟了强国富民的新道路。时至今日,中国经济总量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功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终于迎来了由富起来到强起来转变的光明前景,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再一次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全方位的发展及人民幸福安康的生活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开辟的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它代表了中国亿万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也是我们通往伟大复兴的唯一通道。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政治保证,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才能有幸福生活,国家才能繁荣昌盛。邓小平指出:“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2]这是邓小平同志结合我国特殊国情所得出的,也成为了此后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根本指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3]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这样讲,本身就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经验的总结,也正是我们党一直坚持对社会各个方面、领域的领导,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才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建国69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化,国际关系的调整,我们党顶住诸多国内和国际压力,岿然不动,成功应对各种挑战,一直保持着社会大局的总体稳定,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中国再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令无数国家羡慕、敬仰,羡慕强大的中国,敬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占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大国治理的如此井然有序,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和发展带来的成果,正在向通往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断迈进。

邓小平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改进党的作风。”[4]为了更好地领航中国,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党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反腐倡廉等各方面的建设,确保党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永不变质,始终确保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如果放弃了这一点,后果将不堪设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5]党的十八大之后,针对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国家的一些地方和单位管党不力,治党不严,没有很好的响应人民群众的呼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巨大勇气,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终于使我们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逐步建立起来了,这使广大人民群众无不发自内心的赞扬与欣慰。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刻也不能松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从严治党,中国的社会稳定才会有强大的政治保证,中国的社会稳定才会彻底实现,并且将持续不断的保持下去。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维护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至今启迪着我们。邓小平强调“稳定压倒一切”[6],这是基于当时我们国家面临的特殊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的,但是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社会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是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条件。邓小平指出:“只有稳定,才能有發展。”[7]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8]“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9]从邓小平的这些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已经将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联系起来了,他试图通过正确处理这三者的关系,来推动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他主张通过改革和发展来维护稳定,在这里,他所讲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中的稳定,而不是僵化不动的。因此,想要保持持久稳定,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和发展,不断解放生产力,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关于这三者关系的理论阐述基础上,结合他自身的思考,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对这三者关系又进行了分析总结,江泽民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江泽民同志主张正确处理“三个度”(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度),这“三个度”处理好了,将会保持我们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的大好局面,推动社会各个方面继续向前发展。胡锦涛同志在继承这一思想的基础上,针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些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这一理论,主张通过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来进一步维护我们的社会稳定,为我们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我们正经历着经济增长速度的转变,增长动能的转换,因此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不断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11]。新发展理念体现了我们党结合新时代背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新的、与时俱进的认识,我们必须长期遵循,这也是对之前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关系认识的深化。新时代,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为我们的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这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最终价值导向。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路径。

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方略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清剿反革命分子,国民经济逐步恢复,国家实现了社会稳定。通过“三大改造”,以和平的方式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等进行了改造,消灭了阶级剥削,我国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伴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相继出现,1956年前后,我国的一些地方相继发生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一些集体性的请愿等事件。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化解这些矛盾,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毛澤东同志进行了思考,他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12]这就说明,尽管我们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总的来讲,这些矛盾可以划分为两大类,所以,首先是要正确划分矛盾,我们必须搞清楚哪一种矛盾是敌我矛盾,哪一种是人民内部矛盾,在划分的过程中要防止矛盾划分扩大化,千万不能将人民内部矛盾错分为敌我矛盾。划分清楚后,最为关键的是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矛盾。关于这一点,毛泽东也进行了思考,他强调:“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13]这就说明,毛泽东对这两种矛盾已经有了不同且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敌我矛盾,就坚决不能手软,用专政的方式去处理,防止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破坏,这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凡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就要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更好地改正。这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思考,从实践效果来看,科学性得到充分彰显。同时,毛泽东还归纳了这种民主解决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即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开展一系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说服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团结。

改革开放40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继承这一方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并结合所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这一思想进行了丰富和完善。比如,江泽民同志强调用统筹兼顾的原则对待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积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防止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14]也就是说,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针对不同的情况,统筹兼顾,分别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不同的手段加以解决,防止矛盾处理的扩大化而损害人民的切身利益,损害广大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总之,通过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我们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是我们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方略。

另外,民族和宗教问题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因素,正确面对和处理这一问题,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局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理论为指导,处理好民族和宗教问题,防止把一些各民族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扩大化而影响到民族团结工作,坚决抵制“三股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15]。中华56个民族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共同创造了我们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人民发自内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爱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为我们的伟大复兴拼搏奋斗。因此,我们要看到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在无所不用其极地传播宗教极端思想,怀着自己的政治企图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因此,对于“三股势力”,我们坚决打击,绝不手软,而对于普通民族群众,我们要做好说服教育,增强“五个认同”(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同时,正确对待宗教,坚持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力量,共同维护好社会稳定,为实现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四、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外部条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不可能回避,更不能妄图去阻碍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精准地判断,第三次世界大战不会在短期内爆发,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因此,要抓住这个和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努力发展我国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社会稳定与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社会稳定有赖于整个世界局势的和平稳定;另一方面,我们要处理好本国事务,发展自身,积极应对国际挑战,通过自身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邓小平指出:“中国不能把自己搞乱,这当然是对中国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全世界全人类负责。”[16]中国是人口大国,几乎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中国治理好本国,处理好本国事务,本身就是对世界重大的贡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负责任的大国,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为国际的和平与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关于这一点,党的历代领导人也相继做出自己的思考,努力构建稳定、和平、安全、共赢的国际新秩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7]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今世界的发展形势和我国发展实际所提出的,它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该有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的政治眼界与责任担当。这是我们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思考,也是对世界社会稳定事业的贡献。

总而言之,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代中国推进改革和向前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福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在新时代,我们依然要不断深化改革,继续敢啃“硬骨头”,打破利益藩篱,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改革和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也要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来保持和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深入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保持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创新,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下的社会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3][5][11][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17、74、308、105、239.

[2][6][7][8][9][1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7、331、357、377、284、316.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58.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9(01).

[12]许尔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典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1:238.

[14]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4-11-2(01).

[15]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N].内蒙古日报,2016-5-22(05).

[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

责任编辑:张洋

猜你喜欢
社会稳定基本经验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社区工作者思想状况调研及问题分析
“全面从严治党”理论体系重点问题研究综述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研究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