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构建

2018-05-14 17:42刘江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容体系社区体育学校体育

刘江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调查法、模型构建法就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模型进行设计,对联动发展模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及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特点与运行机制,为各地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发展模型;目标体系;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18)02-0086-09

2016年6月15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规划2016-2020》,提到要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完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同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完善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

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互联系,最大受益者是社区体育,可以从学校体育那里得到现代体育的精神感召与启蒙,学校体育的体育活动方式、方法可以应用到社区体育中去,学校体育同样可以丰富自身内容,拓宽学校体育的范畴[1]。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融合,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有序和持续发展,是实现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2]。目前,制约我们开展全民健身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规模小,在政府难以拿出大批资金来修建体育场地设施的情况下,社区与学校共享体育资源成为必然。要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深度融合,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理念,构建促进融合的管理工作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打造体现融合的活动组织形式等[3-4]。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 127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1元,高校近3 000所,每所普通高校都有较完善的体育设施和较专业的体育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社区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体育需求的急剧增长相比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还要加快发展步伐,健全发展模式,使其发展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一致。学校体育、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既可以为社区体育提供体育场馆设施、体育人才,缓解目前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居民健身需求激增与体育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带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发展;而社区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延伸,既能为学校整合社会优势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发展注入动力,也能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双赢[5-7]。因此,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对于促进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发展,整合各级体育资源,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平,丰富学校体育生活,推动全面健身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我国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界定

目前,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发展迅速,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居民的生活水平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发展、进化是动态的,不是以一种固态的模型存在于不断发展的环境中,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必须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在融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过程中体现出可变性和多样性,形成合理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体系。因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构建是以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体育设施、体育指导员、体育信息等外部条件为基础,通过两者联动发展的内、外部一系列结构所反映出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内体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发展途径[8]。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四个方面可以系统的、全面的反映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特点,因此可以根据这四个子系统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见图1)。

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构建

2.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构建要符合经济、社会等发展的实际情况,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2030》对全民健身的要求,以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增强人民体质为主要任务,促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为指导思想。

2.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

“以人為本”在众多学者关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著作及论文中都处于中心地位,是学校体育及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宗旨和原则[9]。在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过程中除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外还要兼顾:(1)体育资源共享原则,学校是纳税人纳税行为的具体体现,学校体育资源理应属于社会所有,同时,学校也可以共享社会的其它资源,做到学校、社区体育资源共享[10];(2)服务性原则,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服务是联动发展模型的主要任务,从健身设施、体育运动指导、体育知识普及、体育赛事宣传等方面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便利、指导;(3)区域差异性原则,虽然我国在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各省市、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还存在差距,因此,各类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健身指导人员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11]。坚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基本原则,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同时,对早日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目标体系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系统。我们借鉴学校体育目标体系的内容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目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总目标;第二层次,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12](见图2)。

2.3.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总目标

社区体育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社区成员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共同促进社区发展。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则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12]。综合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目标我们得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总目标是通过各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居民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扩大体育人口,促进身心健康;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m2,这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总目标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江苏省“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和获得感。按照均等化、全覆盖、可持续的要求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数量和功能进一步提升。福建省“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中要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浙江省“十三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增强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工程,基本建成“全覆盖、高水平”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2.3.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过程目标

"过程"是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参考学校体育目标体系我们得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过程目标主要包括群体组织建设目标、运动竞赛目标等。这些过程目标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见表1、表2)。

2.3.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条件目标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条件目标主要包括管理条件目标(见表3)、社区体育指导员条件目标和体育设施条件目标。这些条件目标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基础(见表4)。

2.3.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效果目标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效果目标包括体质健康目标、体育态度培养目标、体育人才目标及体育科研目标,其中体质健康目标是核心内容。这些目标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动力。效果目标的实现是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过程目标、条件目标的肯定,也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总目标的基本要求。“十三五”期末,江苏、福建、浙江都制定了相应的效果目标:江苏省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3%以上,福建省国民体质合格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省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1%以上。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总目标、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及效果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4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内容体系

2.4.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组织管理体系模型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是两者联动发展的核心内容,学校、社区都有各自的体育组织体系,但学校在体育组织机构的设置上更加完善,在策划、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人才,能为社区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提供咨询、组织等服务,部分社区成立了学校、社区联系会议。在对江苏、福建、浙江部分地区调查后发现都没有建立两者联动发展组织管理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学校、社区的体育设施、体育指导人员、体育信息等体育资源就无法共享、无法统筹利用,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体育活动无法统一协调及管理。因此,建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它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保障。

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组织管理体系模型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理念。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是推动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单靠学校和社区是无法推动的。所谓政府主导,是要通过政府立法或制定相关政策把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联动发展的管理体制、操作方式等确定下来;所谓市场调节,是指二者的联动发展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要实现二者联动发展,以市场调节的方式来优化学校、社区体育资源。(2)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管理、工作机制。设立一个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管理机构,管理、调配各种体育資源,协调处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在联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机构成员以政府主管部门、学校、社区及居民代表为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学校、社区的权利和义务等。(3)发展学校、社区以外的第三方组织,通过培养类似协会、俱乐部性质的组织来策划,实施具体活动。打破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各自发展的隔阂,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建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组织管理体系模型(见图3),以学校体育组织管理机构为中心,发挥政府的媒介作用,将社区健身组织管理机构与学校体育组织管理机构联系起来,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可以命名为学校、社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其成员由学校体育组织管理机构、社区健身组织管理机构、政府相关部门代表为主构成,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发展管理体系的领导、决策、组织、筹措和协调机构。学校、社区体育运动委员会要建立相应的工作章程、规章制度、激励制度等,明确学校、社区的权利和义务。委员会下设组织部、策划部、保障部、信息服务部。

2.4.2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服务保障体系模型

在建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组织管理体系模型过程中,我们还要建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的服务保障体系模型。在各项体育服务保障要素中体育设施、体育指导员、体育信息、体育经费、安全机制是五大主要要素。

体育设施是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时期,全国各地体育设施条件都得到一定的改善。浙江省第六次体育普查报告显示(表3),全省共有体育场地124 900个(不含铁路系统和军队系统),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22.73个,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1.48㎡。截止2015年底,浙江省已建成国家级健身活动中心13个,省级18个,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393个,建设健身步道3 500余km,所有社区和行政村都有体育健身场和健身点,但随着体育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运动项目的设置及运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需要更多的体育活动场地及更高水平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瓶颈,学校拥有较完善的体育设施资源,除正常教学训练外大都处于闲置状态,应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资源,缓解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现状,做到二者资源相互有效利用,真正做到学校体育资源的整合及社会共享[10]。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还显示,在全国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66.05万个,占38.98%,场地面积10.56亿㎡,占53.01%。 由此可见,促使学校体育设施向居民开发,是目前解决我国群众体育场地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各地区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鼓励学校对外开放学校体育设施。以江苏部分地区为例,苏州市在2014年发布了《苏州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方案》,方案要求2015年辖区内对社会开放的学校数达到中小学总数的80%;无锡市通过“补贴+保险”的模式,2013年起,每年安排500万用于支持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常州市2013年出台《进一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补充实施办法》,办法明确了对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每年政府给予专项补贴等,推动更多学校向锻炼者敞开校门。截止2016年底,苏州市90%的中小学对外开放,100%的高校对社会开放;无锡市95.47%的中小学对外开放,100%的高校对社会开放;常州市222所中小学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高校100%对外开放。可以看出,各地区学校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但是在开放时间、项目等方面还要统筹安排,满足不同锻炼习惯居民的健身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居民锻炼时间以周一至周五(早上6点到7点,晚上6点30到9点30),节假日以下午为主,锻炼的项目以各种舞蹈、太极、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为主。

体育社会组织、体育指导人员是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保障。统计表明,“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体育社会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全省共有县级以上体育社团3 237个、各类体育俱乐部11 653个、团体会员15 000余个、个人会员170万余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4.4万人,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0人,建成市级以上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70个,全民健身电子地图实现全覆盖。虽然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均高于全国水平,但是随着人民对运动项目、运动质量、体育文化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存在传统项目指导员过剩,指导员类型单一,新兴项目、高水平指导员短缺的现象。目前学校体育正在进行改革,名族传统体育正逐步走向校园,优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受聘到学校授课,真正做到优势资源互补。因此,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可以鼓励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满足不同体育需求的人群,建立完善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体育信息服务是实现“学校、社区”体育资源信息共享的重要媒介,包括体育硬件设施、体育师资、体育文化信息及体育赛事等。体育媒介的宣传可以迅速让人们了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有利于加快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进程,进而推动社区体育发展,促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调查显示,学校体育的宣传工具以广播、各级体育组织活动、校报、校内直播平台为主,社区体育的宣传工具包括健身书刊、报纸宣传、电视节目以及网络平台,宣传工具呈现多样化,但是宣传的力度还要加强。兩者建立联动信息服务可以优势互补,通过联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可以及时的公布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比赛信息、体育活动时间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服务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校与社区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

体育活动经费是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前提,是上级部门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支持,也是各项活动得以具体实施的保证,用好用活体育活动经费是各项活动有效开展的关键。“十二五期间”,群众体育经费主要以行政经费为主,以无锡市为例,第六次无锡体育普查结果显示,全市累计投入120亿元,其中财政拨款811 777万元,体彩公益投入30 637万元,自筹312 514万元,社会捐赠5 074万元,其他64 405万元。由此可见,上级行政部门对群众体育的投入是非常大的。学校体育经费来源包括学校拨款、赞助费用、比赛冠名费等,主要用于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校内外比赛、科研等方面。学校体育资源可以助力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但是与社区体育共享学校体育资源后产生的设施维护费,指导费该如何补偿呢?介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应以行政拨款为主,在增加体育开支的同时,要调整经费支出结构,社区向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冠名、赞助的形式积极筹措、吸引社会资金,逐步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经费主要由政府出资为主到政府拨款、社会筹办为主的转变。这样可以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

安全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相伴而生的。安全机制是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学校要向社会敞开大门,共享学校体育资源。那么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分为学校安全预防机制和安全应急机制。学校安全防范机制是在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实际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措施,完善学校安全的相关规章制度;安全应急机制是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建立的应急机制及人员疏散办法,可以通过广播、张贴公告、网络来让体育锻炼者知晓。具体措施可以购买学校体育设施专项保险、引入保险制度、安排专业体育指导员值班、安保人员巡逻等。

2.4.3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模型

体育科技人才是指能揭示体育活动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在体育领域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人[13]。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体育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社会体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江苏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社区体育指导员达到28.46万名,每万人拥有3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结合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人才培养实际,其主要内容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的构建,形成以具有体育指导员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体育教师、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的社会体育指导服务队伍。据调查,“十二五”期末,江苏省每万人拥有30.9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距“十三五”全省每万人拥有3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还有差距,因此,要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同时加快与学校体育人才资源的共享。

结合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首先,要进一步细化、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其次,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体育科研人员等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充实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第三,设立学校、社区体育人才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体育指导员及学校体育人才信息,居民可以通过平台选择自己合适的项目及指导人员。第四,成立社會体育指导员协会,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培训等各项服务工作,确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体育活动中的指导地位,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第五,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让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该地区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按职业照标准严格开展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做到社会体育指导员持证上岗。

3 结语

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既能解决目前该地区社区体育发展中体育设施缺乏、体育文化氛围欠缺等问题,又能通过这个平台达到及时更新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加速体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的目的。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构建是在目前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发展的基础上,从联动发展模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四个方面进行构建,但它不是固态的,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模型也将不断完善、健全。

参考文献:

[1] 从群,吕伟.学校体育、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关系——学校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研究之三[J]. 体育文化导刊,2007(6):68-71.

[2] 黄志豪,朱曦.大学体育教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融合[J]. 学术交流,2013(A1):229-231.

[3] 程慎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0(4):96-99.

[4] 赵妤.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J]. 体育文化导刊,2009(8):29-32.

[5] 张巧玲,张文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94-96.

[6] 吴隆基.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高校体育资源协同发展的战略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2(A2):303-305.

[7] 李柏辰,胡振东.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4):73-76.

[8] 董新军,易锋.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构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17-21.

[9] 钟霖,瞿静,杜春龙,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探析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895-897.

[10] 骆映.论学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 094-1 095.

[11] 汤际澜.国外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6):641-646.

[1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3] 徐峰,沈永辉.浅析体育科技人才结构,把握体育人才培养方向[J].安徽体育科技,2005,26(2):17-19.

[14] 邱世海.全民健身视角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5,36(6):75-76.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Model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LIU Jiang, YI Feng

(P.E. Dept.,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data investigation and model building, carries on the design of the linkage development model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The guiding ideology, basic principle, goal system and content system of the model are discussed, revea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linkage development model and providing th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gional linkag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and community sports.

Key words:school sports;community sports;development model;target system;content system

责任编辑 祁秀春

猜你喜欢
内容体系社区体育学校体育
基于党的十八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研究
校园足球运动训练内容体系的创新构建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模具CAD/CAE/CAM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