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创新研究

2018-05-14 10:01曹宇聂新生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对策中职计算机

曹宇 聂新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各个行业均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平面设计技术得以优化,并涉及诸多领域,如装修设计、广告宣传、摄影修图等。基于这种情况,对平面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来看中职院校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改进。本文对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创新对策加以研究。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创新对策、

作者简介:曹宇、聂新生,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8-0061-02

中职院校旨在为社会输送人才,就目前来看,我国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将对其展开研究。

一、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学习情况不容乐观、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校企合作”模式实施广度和深度不够。

1.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中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通常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构成,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同时也是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重要课程。而专业课程则对学生要求更高,安排了素描、计算机操作系统、色彩等基础课程。

平面设计专业并非是纯理论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将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实际上,平面设计的中心是美术与创造,在平面设计中应将丰富的想象力应用其中,因此美术功底的匮乏会对平面设计专业学习形成阻碍。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中职院校在平面设计专业中主要设立了网页设计、图形图像设计等课程,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学生学习难以落实。

2.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平面设计专业旨在对学生构图能力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强调实践操作,辅以基础理论。我国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基础知识不够牢固,英语数学均十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绘图课程、三维建筑课程的开展造成影响,当学生接触与英语相关任务时便会手足无措。此外中职院校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难以集中注意力,对于教师讲述的知识一知半解。另外,学生艺术修养及美术功底均体现在其作品上,但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缺乏对美术课程的重视,导致其专业能力与岗位要求距离甚远。

3.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据笔者调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网络搜集了相关教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一味演示,学生争先模仿,基于这种教学现状,学生仅仅能掌握一些操作技巧,难以真正应用。导致这一现状出现的原因还应归咎于教师自身因素,中职院校教师层次不明,导致其教学水平不一,有些教师善于美术分析,但对平面设计软件不甚了解,有些教师艺术修养高但缺乏计算机操作技能,教师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4.“校企合作”模式实施广度和深度不够。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实习单位分散,学生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全面顾及每位学生,部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不能以身作则,忽视企业管理制度规定, 而且对企业顶岗实习认知不足,不能圆满完成企业不同岗位分配的实践任务。同时,学校、企业与学生三者间的配合不够,顶岗实习缺乏制度保障,由此使“校企合作”模式实施广度与深度不达标。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对策

综上,笔者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从中发现诸多问题,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造成不良影响,据此中职院校应采取有效的教学对策,如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设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素质教学队伍、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为促进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中职院校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不仅将目标放在人才培养上,还应结合各个行业具体要求。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主要对懂艺术能创作的人才进行培养,向装潢设计、影楼、广告公司相应岗位输送人才。学校应根据岗位属性来安排专业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力及想象力。与此同时还应增设艺术鉴赏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2.課程设置的改革。为促进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如若人才素质难以达到标准,便会浪费多方努力。在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应顺应时代发展,加大革新力度,课程编排中应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准备期、专业学习期、专业实践期。帮助学生更了解平面设计行业本质特点,把握行业变化规律。前期所有铺垫都是为了在实训期时学生能独立完成任务,通过最终的考核。

3.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一旦选择这一专业便表示学生具备极高兴趣,为培养学生绘图构图能力,教师应加强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举个例子,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让学生用手机处理自己拍摄的照片,并将照片与热点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构建高素质教学队伍。“校企合作”是校园与企业在发展中寻求的一种共同利益契合形式。针对“校企合作”办学中尚存的宏观政策引导及资金支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沟通、协调,基于共同利益目标需求,在政府引导与学校支持下,从制度与法律层面进一步落实校企合作制,以便更好地教导学生操作技巧等知识。

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专业委员会学者成员的专业化优势,使其在学科建设与实训培训指导中,对学生加以引导、考核、支持等;定期开展实训活动与技能操作比赛,不断在实践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结合企业与社会需求,针对人才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凸显的问题加以修正,为其提供改进建议,增强人才培养与实践目标的一致性。

5.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专业的素质。因此,职业院校需要构建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使多元化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综合素养。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需要从不同方面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计算机水平、计算机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综合素养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仅以考试的成绩来评价学生水平的高低,而是更加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评价中,应当通过课堂理论知识考核、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考核,以及在校企联办中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判断。其中,计算机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学生的实习成绩,应该作为评判的重要标准,以此能够让学生重视计算机的实践应用,提高学生职业技术水平,促进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为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心态进行全面的、多元化的评价,在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以评价表、档案袋评价等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学习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平面设计的应用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因此熟练掌握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之一,尤其是众多的中职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他们步入社会的基础技能。对此,应结合中职院校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制约性因素,加大“校企合作”政策扶持力度,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设置课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高素质教学队伍,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沈燕.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探析[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7):219-220.

[2] 甘益伟.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4):226-227.

[3] 宋婧婧.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新经济,2016,(2):126.

责任编辑 王春兰

猜你喜欢
创新对策中职计算机
“慕课”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对策
分层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探讨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思考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中职计算机教学“准、精、特、趣”的四大追求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