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职“动物繁殖”课程混合式学习探究

2018-05-14 10:01张响英王利刚陆艳凤张蕾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慕课

张响英 王利刚 陆艳凤 张蕾

摘 要:混合式学习是借助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新型学习模式。本文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对高职“动物繁殖”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拓展学习时空,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动物繁殖;慕课

作者简介:张响英,博士,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动物遗传繁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王利刚,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陆艳凤,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张蕾,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8-009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和新锐,是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力引擎。近年来,高职院校涌现出系列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慕课”等优质教学资源,将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课程变为“慕课”、教室变为翻转课堂,使知识成为对所有人开放的公共物品。网络课程的介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无论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还是置身于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尝试基于网络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学习方式。

混合式学习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是传统课堂和在线学习相融合的产物,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简单来讲,混合式学习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学习技术,以达到最好的学习目标。本文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探讨如何将高职“动物繁殖”的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混合式学习在“动物繁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动物繁殖”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解密了动物新个体诞生的过程,诠释了繁殖新技术的发展历程,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畜禽繁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和“十三五”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推动下,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发了“动物繁殖”“慕课”。“慕课”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如何在其充分行使本体功能的基础上发挥衍生功能,有效解决网络学习与传统课堂“两张皮”现象,是目前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搭建数字化课程平台。根据课程标准和“慕课”制作要求,将“动物繁殖”内容细化分割为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把每个识点(或技能点)都制作成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如畜禽采精、发情鉴定、人工输精、妊娠诊断、接产助产等内容,因考虑到防疫需要,学生难以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反复操作,微视频教学直观、真实、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加深学生对繁殖技术的理解。再如精子发生、卵泡发育、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等内容抽象复杂,生产中无法肉眼观察,借助于三维动画直观呈现,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在“慕课”平台上传配套的授课PPT、随堂测验、讨论主题、单元测试及单元作业等丰富的学习资源。

2.完善多功能实训中心。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畜牧兽医技术技能人才。动物繁殖实训中心设备齐全,每个实训室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可以独立、完整地完成相关技能的训练。显微互动实训室能够提供清晰的画面和丰富的交互模式,有利于学生直观精子的运动方式和形态结构,提高了实验效果和效率。动物标本实训室配有牛、羊、猪、鸡等生殖器官模型和标本,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其形态、结构及位置。仿真实训室配有奶牛数字仿真模型和人工授精仿真软件,通过“仿真情境+角色扮演”,融“教、学、做”于一体,能够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力。人工授精实训室配有全自动精子分析仪、精子密度仪、假阴道、输精器械、液氨罐等,能满足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智慧教室基于云平臺、大数据和互动教学软件,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协同性和探究性。

二、混合式学习在“动物繁殖”课程教学中的改革实践

以2016级畜牧兽医专业19个班级666人为教学对象,以“牛的人工授精”为例介绍具体的教学过程。人工授精是世界养牛业的通用繁殖方式,也是牛场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发情母牛的行为变化和人工授精的操作流程,会准确鉴定发情母牛,能规范完成输精操作。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母牛的输精操作”,教学难点为“母牛的发请鉴定”。

1.课前准备。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慕课”平台发布公告和学习任务单,上传母牛发情鉴定、母牛输精操作微视频和三维动画等学习资源;学生自主学习人工授精相关知识,熟知牛场繁殖员的岗位环境和职业规范,小组讨论制作“牛人工授精操作流程图”,上传至平台并完成自评和小组互评,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在讨论区与师生互动交流。

2.课中学习。

(1)作业点评。学生互查各自装束是否符合牛场繁殖员职业规范,评价分析优秀小组设计的流程图;教师点评分析作业完成情况,展示学生课前作业得分情况。

(2)情境导入。通过问题启发(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输精员,需掌握哪些关键技术?),借助Flash动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导入学习内容。

(3)发情鉴定。学生总结发情母牛的行为表现,教师拓展讲解凃蜡笔法、计步器法等辅助发情鉴定新技术。给出生产配种案例,启发学生探讨母牛常见的异常发情,引出直肠检查的必要性。针对课前学习存在的疑惑,组织学生结合母牛生殖器官模型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学生进入课程平台完成随堂测试,教师进行错题讲解。

(4)输精操作。学生梳理母牛输精操作要点,利用课程平台的输精操作仿真软件,跟随虚拟导师逐步操作、反复练习。最后,让学生扮演成“繁殖员”模拟输精操作,教师现场巡导,拍摄学生操作视频,同屏组织学生点评分析。

(5)课堂总结。了解学生的疑惑解决情况,组织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体会。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慕课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