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Culturetime板块”高效文化课堂

2018-05-14 10:31吴婷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吴婷

【摘要】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在五六年级增设了Culture time文化学习板块,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与单元话题相关的文化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等。如何巧妙设计构建Culture time板块高效文化教学,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教学。

【关键词】Culture time 语构文化 高效文化课堂

英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知识,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巧妙设计,构建Culture time板块高效文化课堂,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技能,还可以加强文化知识的参透和导入,引导学生们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通过图片展示和对比讲解,理解Culture time语构文化,体会语言差异

所谓语构文化是指语言中的词汇、词组、句子以及篇章的结构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即不同文化背景所造成的语言结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说,语言的构造与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关系最为密切。例如,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从大到小”的特点,如中文地址是按“国名——地名——人名”的顺序书写,而英语国家的人思维方式则与之相反,写英文地址在语构上与汉语相反,是按“人名——地名——国名”的顺序书写。

以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6 My e-friend 这个单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学为例,文化板块向学生介绍了中英文地址的不同写法。首先通过课件呈现两张信封,分别是中国江苏镇江阳光小学的张华同学与英国伦敦月亮小学的Poppy往来书信的信封封面,并且提问:你能找到这两个信封书写格式的区别吗?让学生自己看图片对比,发现并说一说两个信封书写格式的区别。接下来出示New words: Chinese,address,like this...再通过框架清晰地呈现两个信封的区别并总结:中文地址按“国名——地名——人名”的顺序书写, 即从大到小;英文地址按“人名——地名——国名”的顺序书写,即从小到大。最后呈现书中本单元的Culture time内容听录音并跟读,此时再通过一个小练习:呈现三个英文信封,小组讨论哪种英文地址书写方式正确,以此来进一步反馈学生们对本节课所学Culture time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译林版小学英语的Culture time板块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和语构文化中所体现的文化因素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往往互为基础,互有联系,而通过图片展示和对比讲解的方式更能直观的帮助学生们理解Culture time语构文化,体会语言差异。

二、巧妙设计游戏环节,挖掘Culture time隐含的文化,拓展学生视野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重要的地位,长时间的枯燥的讲解法导致课堂上出现一些做小动作、开小差的现象,而游戏教学法可以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和谐、有趣、丰富的语言交际情境,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这个单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学为例,本板块介绍了中国和主要英语国家的特有动物,从以下四步巧妙设计游戏环节,挖掘Culture time隐含的文化,拓展学生视野。第一步从Daily talk “My animal friend”着手,进行“Listen and guess”游戏,学生们用句型“I have.../It is.../It has.../Its.../It can...”自由表达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猜一猜该同学的动物朋友是什么,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本节课有关“动物”的话题上来。第二步接着呈现一个Riddle进行猜谜游戏,“I have an animal friend. It is white and black. It has big eyes. Its body is fat. It can climb the trees. It is cute.”由谜底“panda”提问:“Where can we see pandas?”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是“China”,同时呈现中国的五星红旗,自然而然地引出本单元Culture time中的第一句“You can see pandas in China.”第三步呈现一张世界地图,分别呈现加拿大Canada、美国the US和澳大利亚Australia的国旗图片,再呈现三张动物的图片,分别是秃鹰balad eagles、北极熊polar bears和袋鼠kangaroos,新授完这三个单词后进行“Read and guess”,通过单词和简短的词组来猜测此国家的特有动物是什么,通过课件在美国国旗旁呈现“black and white,big wings,can fly”,通过简短词组的提示和图片帮助学生猜出是三种动物中的秃鹰bald eagles。以此类推猜出北极熊polar bears和袋鼠kangaroos,接着再进行Know more环节,进行Culture time四个国家特有动物的文化知识链接,如秃鹰形象在美国的应用:国徽、硬币、纸币、旗帜等,挖掘Culture time隐含的文化,拓展学生视野。第四步进行本单元Culture time内容的学习并通过小练习“Look, read and match”对本节课所学的文化板块内容掌握情况进行当堂反馈。

“Guessing game”游戏贯穿本单元Culture time板块文化教学,从Daily talk“My animal friend”復习动物的习性着手,既复习了旧知,也是很好的新知导入方式,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并串联了游戏环节,不仅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活泼,而且还挖掘了隐含的文化,让学生了解了比书本上更多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种寓文化教学于游戏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文化学习的兴趣,也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其它板块教学巧妙导入,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Culture time板块教学内容较少,往往只有简单的对话、图片和文字介绍,Culture time在汉语中的意思有文化、素养、修养等含义,因此进行Culture time的教学,主要是将语言知识学习与文化素养培养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故文化板块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桥梁。在教学中Culture time絕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板块,他和其他板块应该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其他板块教学巧妙导入Culture time板块,并和其他板块教学进行有机的组合。

1.借助Story time板块进行巧妙导入Culture time教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这个单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学为例,本单元话题是看病,在进行Culture time新授前,通过图文并茂地复习Story time中的两个场景,场景一:Su Hai发烧了去看医生:“Su Hai has a ... and a .../She should .../She should ... and...”.场景二:Mike牙痛去看牙医的情况:“Mike has a .../He shouldnt .../He should ...”.巧妙导入到Culture time中Liu Tao生病发高烧了,从而引出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对比教学。

2.借助Cartoon time板块进行巧妙导入Culture time教学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3 Asking the way这个单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问路和指路,侧重语言的实用性。本单元Cartoon time板块讲述的故事是Bobby和Tina乘坐公共汽车去看电影,因为人多拥挤改坐出租车,却又遇到堵车,只好又改乘地铁,等他们赶到电影院时,电影已经散场了,Cartoon time的内容到此就结束了。此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电影散场了,接下来他们将会讨论什么呢?呈现一个“toilet”的图标和路线图,同时复习问题和指路的句型,巧妙地引入Culture time板块,介绍“厕所”在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不同表达,并进一步拓展类似的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糖果”在英国称为sweet,在美国称为candy;“足球”在英国称为football,在美国称为soccer;“一楼”在英国称为ground floor, 在美国称为first floor。

四、联系生活,实践操作,在情境中体验Culture time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文化已经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Culture time的学习不一定只局限于英语课堂教学,还可以联系生活情境,在真实情境中体验Culture time文化。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6 In the kitchen这个单元中的Culture time教学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食物,Culture time板块呈现了东西方文化中餐具的差别。西餐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因而西方餐具的使用多数学生也都知晓并实践过,故在进行Culture time板块教学时,运用道具勺子、筷子a spoon and chopsticks和刀叉a knife and fork,课堂模拟中西方就餐情境,学生们兴趣浓厚,餐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得极快。教师再适时点拨:在欧美国家,西餐中正确使用刀叉的方法即“左叉右刀”,并进一步演示刀叉的不同摆放位置代表什么不同含义,让学生说一说或是猜一猜,在情境中体验Culture time文化,同时友情提醒:“享用西餐时,餐具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这也是一种礼仪哦!”

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呈现、相关信息的输入、各类项目的操练及运用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丰富的文化要素。学习英语就是要学习英美国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此,教师进行Culture time文化教学时需要巧妙设计,整合课程资源,联系生活实践操作,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语用环境,理解语构文化,挖掘Culture time板块隐含的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 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官塘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