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童话:课堂教学的一剂“灵丹妙药”

2018-05-14 10:31鞠锋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童话数学知识创设

鞠锋

数学童话通过有趣的数学习题、丰富的想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可以是神仙、英雄,也可以是世间的凡人,还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实物,把自然物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所以最受学生的欢迎。要想让学生把数学学好,必须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拥有较好的数学学习动机。要达到这一目的,数学童话是一剂“灵丹妙药”。

如何让数学童话为教育教学所用,使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并沉浸在童话教学的模式中呢?在读童话中感受数学,在用童话中学会数学,在编童话中运用数学,这是笔者在教学中运用数学童话的一些体验。

一、读数学童话感受数学魅力,提升学生数学兴趣

有些学生为什么一上数学课就不乐意,甚至浑身没劲呢?关键是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为什么缺乏兴趣?因为数学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

要提升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单纯的依靠创设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治标不治本。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与情境结合的,再加上情境的创设可能让学生长时间无法从情境走出来,反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是典型的得不偿失。

前苏联数学教育学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足见数学学习也离不开阅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社会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就必须促使学生“自我觉醒”,逐步爱上数学,而强化数学童话的阅读,就是“润物细无声”的办法。

数学童话将数学与童话结合在一起,一是赋予数学知识趣味性,让学生在故事情节里不知不觉地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点燃儿童知识学习的核心动因——好奇心;二是弱化数学知识的重要性,让缺乏数学学习兴趣的学生不至于因为不愿学数学而拒绝阅读,等到他们被情节吸引而充满斗志去挑战、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早已经把不感兴趣和畏惧抛之脑后,破解了儿童知识学习主要负因——畏惧感;三是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让学生看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真实,也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破解了儿童知识学习本能需求——实用性。

推动阅读数学童话,一是将数学童话阅读作为一项固定作业,共读一本书,天天坚持;二是定期安排時间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享、交流、讨论;三是选拔“小老师”,对阅读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讲授。实践表明:有效的数学童话阅读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表达、分析和推理能力,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激情。

二、用数学童话创设学习情境,提升学生听课能力

因为年龄原因,儿童的理性思维尚未成熟,难以接纳深奥、复杂、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他们更感性,爱唱、爱跳、爱动、爱表现。而我们的数学课堂却常是枯燥的,逻辑性太强,始终给予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用有的学生的话说“听起来费劲,学起来费力,做起来费命”。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成为很多数学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作为教师,都希望运用好情境创设这剂“特效药”。问题是,课堂不是单靠创造数学情境就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的,一次两次的情境创设,能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时间长了,学生也厌倦了,激情也被“燃光”了。最后,情境创设变得流于形式,既点不燃孩子的兴趣,又给教师增加了工作量。

事实上,在教学中可以暂时撇开教材,使用与教材配套的数学童话读本,通过一个章节的数学童话再现,逐步导入授课内容,让学生在曲折、有趣的童话情节里自然而然地点燃数学学习的兴趣,化身为童话中的主人公,解决一个个前进路上的难题,最终像主人公一样到达成功的“彼岸”。的确,在富有趣味性、知识性的数学故事情境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

随着课堂上深入运用数学童话教学,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涨,听课效果也越来越好。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彰显“学生主体”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将“数学童话文本阅读”进阶为“数学童话情景剧”,让学生来演绎数学童话中的情节,进一步进入情境中,强化学生的“主角”意识,让学生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实践表明,有效的数学童话运用和演绎,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吸收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三、编数学童话中运用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运用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时学得比较“死板”,不要说“举一反三”,连最简单的数字替换题都可能无从下手。调查发现,学生出现这样的解题“困难”根本原因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题目的理解不到位。

要破解解题“困难”,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题目,最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那么,编写数学童话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数学童话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依据自己的理解有机地融合于故事、童话的框架中,形成完整的情节。

编写数学童话,要求学生不仅要透彻理解数学知识,还要能编写出适合童话情节的数学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在情节的发展中,渗透如何解决编写的数学题目。

编写数学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开头难。作为教师,要做好数学童话编写的讲授和示范,让学生先在范例的基础上,先做数学题目的更改,再做童话情节的变更,慢慢从模仿到简单编写,最后发展到完整编写。

利用课堂时间,趁着演绎数学童话的余热,指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原题,结合配套的数学童话情节进行改编,让学生学会如何改编数学童话;借助课后作业,依托配套习题,做简单的数学童话编写,让学生尝试原创数学童话;抓好周末作业,开展童话编写比赛,激发学生原创数学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尝试原创复杂的数学童话。

实践表明,有效的数学童话编写和比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提高了数学解题的效率,更强化了故事编写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城北小学)

猜你喜欢
童话数学知识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童话镇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午夜童话镇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