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言悟意,触摸语言之美

2018-05-14 10:31薛玮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薛玮

【摘要】閱读教学应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品言悟意、借言寓意,感悟语言文字所传达出的意蕴,唤起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本文以《夹竹桃》一课为例,整体把握,关注言语表达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夹竹桃充满韧性的特征;再由细节入手,关注言语表达特色,感悟语言文字之美;并借助质疑,感受言语表达的妙处,从中升华获得言语的表达智慧。

【关键词】阅读教学 品言悟意 言语表达

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标引领教师注重学生阅读、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独特的“言”,去体会作者的“意”,领悟作者对“意”的巧妙表达,实现语文学习的“言”“意”共生。

《夹竹桃》一文以朴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描述了夹竹桃独有的“韧性”及别具一格的精神魅力。如何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欣赏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并走近作者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验审美的乐趣呢?下面结合笔者上的《夹竹桃》一课中关于“韧性”特点的教学片段,来谈谈如何品味语言,感悟意蕴。

一、整体把握,关注言语表达形式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生本味、审美味。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目标指出:“要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言语表达,然后才能指导学生在自己的表达中实践。

例如,“夹竹桃的特点是什么?季老又是如何用文字来呈现的呢?” 笔者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在文章中寻找有关语句,找到夹竹桃的特点。但这仅仅停留在理解的层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笔者还要求学生留意特别的表达方式,用笔圈画出自己最有感触的地方,写上批注。这就是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关注言语表达形式,感受语言之美。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和积累,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引领学生真正去触摸语言,才能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而使语文学科人文性这一特点突显出来。要真正上出语文学科的“味道”,语文课上就要教会学生怎样整体把握,紧扣语言文字,实现言意兼得。

二、细节入手,关注言语表达特色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中夹竹桃的韧性,还应从细节入手,关注言语内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夹竹桃的韧性美,并感悟语言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语言表达特色,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有序、有效、有意、有情。

比如:在描述夹竹桃的韧性时,季老写到:“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笔者将文字重新排列成小诗,鼓励学生从言语形式出发去探究语言特色。学生朗读后发现,这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却读出了诗歌的味道,既有句式上的结构美,又有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教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笔者还引导学生去发现特别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嘟噜”一词是方言中口语化的词语,学生阅读后普遍感觉这个词很有意思。这一词语给文章增添了不少个性和趣味,使得文章诙谐生动。这样口语化词语的运用,和文章前面用到的 “朵”相比,既具象又传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夹竹桃花的繁茂,和它生命力顽强、有韧性的特点。“嘟噜”这个口语化词语的适时穿插,使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加。这就是季老“质朴而不失典雅”的表达。

教学中,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继续读文,交流感受,不难发现“无……不……”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双重否定句背后包含着季老对夹竹桃强烈的情感。因此,笔者组织学生结合文本语言,对这种表达方式进行理解和感悟。笔者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把“无日不迎风吐艳”换成“每日都迎风吐艳”如何?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发现季老这样写强调了夹竹桃的繁茂,更能表现出它的韧性,也寄托了季老对夹竹桃的强烈情感。这一引导初步实现了言语从感悟到表达的升华。季老就是用这样特别的言语表达形式,反着来写夹竹桃的韧性。这就是他 “率真而不乏睿智”的独特表达。

这节课上,笔者与学生一起触摸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在准确表情达意的基础上,如何创造了句式上的结构美和韵律美。语文教学不仅要“得其意”,更要“得其言”,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过程就是由内容上的理解升华到言语表达的揣摩,从而实现“言意兼得”。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触摸语言,才能真正激发和唤起学生的自我语言意识。

三、借助质疑,感受言语表达的妙处

学生阅读第三小节时提出了质疑:第三小节写了14种花,而且季老还用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却为什么独独对夹竹桃只字未提呢?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整体表达的角度探究“对比衬托”的写作方法。通过这样的引导,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学会关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写14种花,其实是想与夹竹桃作对比,强调、突出后面重点描写的夹竹桃。在季老的心中,繁花的一时之美怎么也抵不上夹竹桃的韧性美。看似与夹竹桃无关的段落,却暗示了季老对夹竹桃的特殊情感。

第三小节描写繁花种类之多时,写了一年三季,花开花落的美好。季老使用了不少四字词语,笔者带领学生读词、悟情。学生能通过这些四字词语感受出繁花的短暂美丽。但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四字词语?季老是语言学大师,就算不用这么多四字词语也能写出优美的散文。”这样的质疑从单纯的理解升华到了对语言表达的揣摩,学生开始学会抓住文本独特的“言”,去体会作者的“意”了。在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中,学生渐渐领悟到四字词语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干净简洁,就连行文结构也整齐,还能凸显语言上的起伏变化,并增强文章节奏感和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笔者抓住学生的质疑,步步引导,品“言”悟“意”,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人,如何积极追寻阅读教学的真和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得,就是语文教师要深入探究的工作。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品言悟意,探究季老运用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独特匠心,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把握,并从中升华获得言的表达智慧。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表象看语言本质,受到情感熏陶,习得语文技能,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强烈的人文精神,从而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阅读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必备能力,是必须重视的。学生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一步步进入文本,想象情景,深入意境,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语言,享受 “品言悟意”的过程,感受到阅读体验的乐趣,达到“得意、得言、得法”的三重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芳草园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