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燕:与孩子心灵相通的“领读者”

2018-05-14 10:31马雪晴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孩子学生

马雪晴

汤华燕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副校长,对她的采访是在新学年伊始。作为整个集团语文教学和“书香校园”建设的负责人,汤华燕的工作任务无疑很重,见到记者时神色略显疲惫。但她一开口,又能让人感觉到一种沉淀已久的书卷气,举止言谈中流露着笃定、宁静,眼神也神采奕奕起来。她说,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讲台上耕耘的这十几年;而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一起成长,更是一种特别的幸福。

“不真实”的真实

午后充满阳光的教室里,一双双小手都捧着书本津津有味地读着。窗外的树叶微微晃动,淡淡的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课桌上。汤华燕介绍说,这是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每天半小时的“阳光午后”。汤华燕的职责就是随时解答孩子们的疑惑,和孩子们交流阅读感受。

汤华燕告诉记者,“‘阳光午后已经成为孩子们每天的‘固定节目。不仅如此,在“阳光午后”结束后,孩子们还经常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不肯离开教室。有时有老师经过,问我为何还不下课,孩子们便会帮我解释:是我们自己还想继续看呢!”很难想象,阅读对孩子们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甚至让人感到有点儿不真实。用学校一位老师的话来说,就是“那场景真是太美好了,就像电影里的画面”。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面对记者的疑惑,汤华燕说,这或许是她内心深处的“浪漫”在“作祟”。“我是一个特别注重仪式感的人”,所以每次上阅读课前,她都要深入阅读推荐给孩子的书并查找相关资料,让自己心里“有谱”。阅读长篇故事时,则会带着孩子们读目录、猜情节、编故事。她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不想让阅读沦为一项无聊的作业”。在短短的几年内,学校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而规范的阅读体系,晨诵、午后阅读、班级共读课……这都成为每一位师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汤华燕所追求的是,让阅读在校园中掀起“波澜”,成为自觉“涌动”的波涛。为此,她除了通过大量阅读专业的教育书籍、教研杂志,奔走各地听课学习先进理念,还注重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等,“要注重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相结合”。慢慢地,她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路子: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资源的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通上;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要因材施教,经常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从阅读中收获快乐,从而愿意与人交流感悟,“心悦诚服”地跟随教师的引导。

“孩子们和我几乎无话不谈。他们在与我谈论新读的书时,总会蔓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认为这是阅读最大的乐趣之一,所以也很乐意听他们的分享。我们一路同行,是最好的伙伴。”汤华燕直言自己经常处于一种“震荡”之中,既被不断接触的新阅读理念、教育思想所冲击,又惊讶于阅读构建的世界的广阔。更可贵的是,孩子们总愿意跟随着她,进行一项项“新实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共读”让阅读充满温度

汤华燕常说:“和孩子一起共读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时光。”在如何推进共读上,汤华燕费了不少心思。她要求每个班级每个月都要有一本“共读书目”。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共读一册绘本,中年级的孩子可以共读几个中短篇故事,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共读一部名著。很多高年级学生对《西游记》感兴趣,汤华燕便组织他们编写“人物档案”,并细分为“神仙系列”“妖精系列”,还有师徒四人系列等。这样,在一个月后总结时,大家便可以各抒己見交流心得,对书中人物获得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每个新学年开始后的9-12月,都是隆重热闹的“读书节”。“我希望每一次的读书节开幕式都很隆重,所以都会郑重而详细地公布不同年级需要阅读的书目,也会颁布对应的考核、奖励措施。这也是一种‘仪式,能让孩子们尽快融进阅读的氛围中。”今年读书节拟定的主题是“与经典同行,做有根的人”,她对孩子们语重心长地强调,经典不仅是阅读的根基,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扇窗,推开一道道门,领略到大千世界的无穷魅力。

为了让读书节取得更好的效果,汤华燕根据不同的年级和学生的需求设置了绘本制作、童话剧展演、故事会、“主持人大赛”“一站到底”等多种形式,目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兴趣、有热情参与。一年级孩子独立阅读有一定困难,那么就请家长参与进来,帮助孩子们制作绘本,同时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中高年级的孩子更喜欢童话剧的形式,那就根据不同的难度系数分别向他们推荐《骄傲的孔雀》《司马光救友》等,并帮助准备、制作各种道具,力求将故事还原再现。就这样,一本本童书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留下幸福的回忆;有的孩子的自我要求更高,那么便帮他们组织经典诵读交流会、文化知识竞赛等,保证每个孩子的期待都能实现。“只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考虑,他们才会信任你、依靠你、跟随你。”

除了与学生共读,作为具有十几年教学经验的“前辈”,汤华燕还很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帮助。她认同并提倡“大阅读”的理念,在每次的新入职员工培训上,都强调阅读应该具备一定的广度,不仅要读童话、诗歌、散文等文学性的书,还要有科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的书。“我认为,阅读要全科化,不能只靠语文老师推动,而是各个学科的老师都要参与。音乐老师不能只对着纸张唱歌,而要唱出歌上的味道、歌的内涵;美术老师只有多了解作品的背景,才能教学生画出形和韵;数学老师要了解数学史,才能寓教于乐,让课堂更加有趣……”对于汤华燕来说,共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可以让新知撷取的过程更透彻,更充满温度。

在“上善”中邂逅幸福

汤华燕是学校“上善书院”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她认为,对整个小学阶段而言,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善”是指极致的完美。对此,汤华燕又有自己的理解:“就像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汤华燕领衔编写了极具特色的校本教程:“本学年,我们会带领一年级的孩子探秘植物王国,体会一花一世界的奥妙;带领二年级的孩子观察一只虫,引导他们关注微观世界;带领三年级孩子走进常州的角角落落,深入了解家乡的钟灵秀丽之美;带领四年级学生深入了解“布”的历史,走进武进这座大针纺城;五年级则重点关注‘非遗传承,手把手让孩子感受如何让老手艺 ‘活起来;六年级则重寻‘丝绸之路,多角度感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孩子们在上这些课程的时候,很容易对自我、对世界产生新的想法。在徜徉大自然后,有的孩子产生了想进一步探秘自然,以后成为植物学家的想法;有的孩子则比较“贪心”,既想做科学家,又想成为艺术家。孩子们的愿望都是美好的。这时候,汤华燕便告诉他们:人很难成为“全才”,因为每个人天赋不同;即使想成为“专才”,也需要久久为功。这样,孩子们便懂得了,找好目标,和沉下心来读书一样重要。

有一个四年级的女生在接触针纺等老手艺后,悄悄对汤华燕说想学习这种技能,为母亲做一条漂亮的裙子。汤华燕热情支持,并鼓励她把这种经历写成作文。同时汤华燕也會把这类信息发到家长群里,家长们感动于孩子的成长之余也会加入其中,共同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等,这不仅有利于 “书香校园”的建设,还有利于“大阅读”理念的推广。

“通过阅读获得勇气、信念、技能、习惯、情怀与兴趣,是最大的幸福。其实,整个书院的校本课程可以分为五大板块,分别是人文与科学、规则与礼仪、运动与饮食、艺术与审美、劳动与创造。这贴合了人发展的三个层级:全身心、全智能、全人格。课程是生长的,阅读是延展的,学生是自由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和孩子共交流、共成长,共同获得 ‘上善的底蕴。”

不为人知的“私心”

汤华燕通过引导孩子们阅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学会表达和思考。同时她向记者直言,在阅读这件事上,也有着自己的“私心”。

儿时的汤华燕,并没有机会接触到太多的阅读资源。“小时候,接触的大多是连环画、故事书,虽然总觉得读不够,但现在想来,确也给自己带来了无尽趣味。我总是随着里面的人物喜怒哀乐,同时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美。”因此,对于读书这件事,她总是“如饥似渴”。是阅读,“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广博,而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同时让我时时刻刻都不忘记做人要有理想,有行动力”。她希望,她的每一个学生,也能在经受孤独、挫折的时候,有书籍为伴,穿过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灰暗地带”。

在提倡“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中,有些孩子并不那么擅长开口与人交流。对于不太善于口头表达的孩子,汤华燕往往从对书中人物的感受、最喜欢哪个章节等问题入手进行交流,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话可说;对于羞涩的孩子,汤华燕则会主动和孩子们分享读书感悟,并联系实际,让孩子找到自己最愿意交流的“点”。“我希望孩子们通过阅读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一天都有所进步。”

有时,汤华燕也会在家长交流会上与家长们交流心得:“现在的家长素质普遍较高,他们也希望以身作则,和孩子共读,和孩子共成长。而我能做的,就是真心诚意地与他们交流,让更多人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以说,汤华燕带过的班级,总是名至实归成为“书香班级”,孩子们所在的家庭也随之成为了“书香家庭”。

关于未来,汤华燕也有着自己的期待。“希望阅读能够课程化,这样我也能轻松一些,这也算我的私心吧”,虽然在教学和学校管理上的任务都很重,但汤华燕仍旧坚持只要自己带的班级每周都要上两次作文课,并保证每一个孩子的作文都能按时认真批改。“写和读是不分家的。如果阅读能纳入日常课程中,能减轻一部分工作压力,也有利于阅读推广。”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身为一名副校长,汤华燕一再向记者表示,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并不特别聪明,只不过愿意“把心掏给孩子”,现在取得的成绩都是用时间和努力换来的。其实,她所说的种种“私心”,不过是“见朴抱素守本心”,不过是想让书香对孩子的滋养发生得无声又隽永。而她,也确实成为了一位和孩子们心灵相通的“领读者”。

猜你喜欢
孩子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孩子的画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