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是自己长成的

2018-05-14 10:31黄晓清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诗意作文语文

黄晓清

《好老师是自己找的》是一本好书,作者杨茂秀先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认为好老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到处都有,但关键是我们要肯花时间去细细寻找。找到一个好老师,受益无穷:会讲故事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故事是“点燃成长光芒的星火”;像一首诗的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他在学生面前“永远都有一些神秘”。

而我看到这个书名,对“好老师”又有了更多的理解: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定是自己长成的,即“自己找的”。一个老师,认真学习,努力教学,关怀学生,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去实实在在的知识与收获,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好老师,是靠自己的努力长成的。著名特级老师于永正、于漪、贾志敏等等,哪一个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教学上的成功,从而桃李满天下的呢?2014年初,我有幸聆听了贾志敏老师的一节作文教学课。课上,已经70多岁的贾老师用丰富的作文教学经验、灵活多变的教学机智,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作文教学课。课后,从活动主持人处得知,为了不影响这次活动的顺利进行,贾老师在經历了一次大手术,才刚刚满一个星期时就踏上了讲台!只有靠着对三尺讲台的眷恋,带着对学生的热爱,才能支撑着古稀之年的贾老师给我们抱病上课吧。这样的好老师,不是自己“长成”的吗?

书中描写了33个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也有精神范畴里的老师。每个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有典型意义,值得每位老师了解、熟悉与学习。这些故事分成4个部分:“故事,点燃成长的光芒”“好老师,应该像一首诗”“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找的”“学习,在不知不觉中”。每一个部分,都告诉我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

第一步:善于给学生讲故事

教育从业人员,需要一些故事,将他的童年经验整合起来,作为他从事教学、关怀伦理的基础。如果在教学中,一点故事都没有,那课堂一定很苍白。故事也许是属于别人的,但如果你认同,它就会跟你的生命编织在一起。

——杨茂秀

我们每位老师肯定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成长道路上的、学习途中的……只是有的老师比较擅长归纳、提炼自己的经历,把它作为故事讲给自己的学生听。而有的老师比较欠缺归纳、提炼的能力,又不擅于讲故事。可是,学生是最喜欢听故事的。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必须要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没有故事怎么办,那就要认真思考,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人生,像放电影一样,自己过一遍自己的人生。相信,在自己的一生中,肯定有几个能打动人的瞬间。如果经过细细地思索后,发现自己的素材确实不多,那又该怎么办呢?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多读书,多听听别人的故事,就能充实自己了。比如,读一读杨老师的这本书,把他的故事“搬”过来,放到自己的课堂上,讲给自己的学生听。故事虽然不是自己身上真实发生的,但是只要能与之共鸣,进而愿意与学生分享,并使学生得到启发,这就够了。因为“故事也许是属于别人的,但如果你认同,它就会跟你的生命编织在一起”。

第二步:把自己变成一首诗

诗,其实是最好的老师;而最好的老师,应该像一首诗——那是我们没有办法清清楚楚透彻了解的东西,永远都有一些神秘。

——杨茂秀

不知为什么,自己一直不喜欢读诗、写诗。除了从小到大教材中要求学习、背诵的诗以外,自己未曾认认真真地看过一本诗集,到现在还是如此。十三年前,我还在读大学,有一次一拍脑袋写了一首诗。诗名、内容什么的,我都忘记了。但是,那首诗不知道为什么被室友看到了。我问她写得怎么样,她对我说:“一般吧。”好吧,本来就积极性不高的我,从此对作诗的兴趣消失殆尽。生活上,教学中,我更是缺少“诗意”。

最近整理书架,我看到寒假里认真研读过的一本书——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突然顿悟,原来“缺少诗意”就是我还没有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老师的真正原因。“诗意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精神的自由对话。”“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

优秀的老师,在教导学生时,应该像诗那样飘逸潇洒,而又那样不露痕迹。让学生体会到老师虽然不是时时在他身边,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爱护着他。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个具有“诗意”的好老师。

第三步: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真正的好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

学者,应该是把学习当作一辈子生活主调的人;他不再需要老师指导,谁都可以当他的老师,什么东西也都可以当他的老师。

——杨茂秀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钓到鱼是目的,会钓鱼是方法。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在学习上也是如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能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有限,如果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他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恣意“遨游”!

班上有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可是每次交上来的作文却是味同嚼蜡。我问他,在家里看些什么书?这个学生告诉我,平时就看些作文选之类的书。有一次,我和他妈妈沟通了一下,才得知他家里的课外书挺多的,但是他就是不爱看。要写作文了,他就翻出作文选来看,因为不能完全照抄,自己平时又缺少积累,所以每次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干巴巴的。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不由得对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虽然我平时一直对学生们说要多看课外书,甚至每天像布置作业一样反复强调,但是对于怎样看课外书的具体指导却很少!对于一些学习主动的学生来说,我每天像老和尚念经般的作业布置,确实能培养甚至促进他们看书的兴趣,虽然他们的初衷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对于那些学习不那么主动的学生来说,老师时不时指导他们看什么书,怎么看书,并对他们看书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进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不然,今天他们吃着我给的“鱼”能填饱肚子,明天不给了,他们就要“饿肚子”了。相反,如果我教会了他们怎么样选书、看书,他们以后不仅不会“饿肚子”,还会“吃得饱、吃得好”呢!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向着好老师的方向,我继续努力!

第四步:教学相长

最好的老师常常让学生觉得没有学到什么,而实际上,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很多很多的东西。

教学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老师晓得如何把他的学生教会,而且学生又会回头来把他的老师教会;相对地,学生学会的不只是知识,也学会教学,而师生之间的共同特点是:都很会在适当时机提出良好的问题。

——杨茂秀

记得有一年参加小学六年级的夏令营,去浙江省绍兴县兰亭镇兰亭风景区鹅池参观。当导游说到“鹅池”是王羲之父子俩书写时,我就问我当时的语文老师,听说《兰亭序》也是王羲之写的,里面的二十多个“之”是用不一样的字体写的呢,您知道吗?她说,不知道。由此,我知道——原来,老师也有不知道的时候。又长大一点,从韩愈老师那儿得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我从我的学生那里,知道了“防毒面具是模仿猪鼻子而发明的”等等有意思的小知识。

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一定要谦虚和诚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为一个普通人,会有许多未知领域,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作为一个老师,也不可能成为“万宝全书”,甚至还经常会犯些小错儿。如果碰到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现在的生活与工作离不开电脑,电脑用得太多的后果是,我经常会“提笔忘字”。在批改作文时,在板书时,我有时也会写一些错别字。学生看到后,经常会向我指出错误。我一边欣然接受,一边还表扬他们对上课、对作业认真仔细的态度。学生们得到表扬,向我指出错误的劲头更高了,这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我因为他们给我指出错误的行为而“板着脸”,那他们以后还会给我指出错误吗?

教学相长,一件小事情,不同的处理方式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孰对孰错,一目了然。

记得某年六月底,有幸聆听著名特级教师凌宗伟老师演讲,他的讲题就是《成长靠自己,“成功”在机缘》。凌老师说,“‘成长靠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借助任何外力的成长都是不长久的。只有发自内心的成长意愿,才能激励自己长时间地学习。”

以上种种,愈加使我坚信,“好老师,是自己长成的!”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東新区明珠森兰小学)

猜你喜欢
诗意作文语文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