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开发利用网络资源,促进道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8-05-14 10:31刘萍
阅读(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性

刘萍

【摘要】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小学道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能使道德课教学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把难以用语言诠释的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极大提高了道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网络资源 开发与利用 有效性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成熟,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知识传播和运用的载体。网络也走进学校,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新手段。在这种新形势下,学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原有的“教材是唯一教学资源”的认识,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将网络教学整合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指将网络融合到道德课程的各种学习活动中,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关键是使网络资源成为学生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验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小学道德课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等创新精神。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合理开发与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二、合理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促进道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明确任务,网上搜索,做好课前学习准备。

充分准备是有效学习产生的前提条件。知识基础是有效学习的内部条件;认知水平是有效学习的能力基础。在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一课时,由于学生离残疾人的生活比较遥远,仅仅让他们依照课本进行体验,学生往往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进行体验时,他们倒像在做游戏:蒙住眼睛走路,绑住一只手做事,多好玩啊!大家踊跃报名,嘻嘻哈哈地玩耍,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了。所以,笔者在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查找关于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观看残疾人运动会的节目,欣赏残疾人的舞蹈《千手观音》,了解残疾人背后的故事,体会残疾人的辛苦以及他们的坚强不屈。有了这些准备,上课的时候,学生才能更快地进入情境之中,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易,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使用音乐、动画、短片、图片等形式灵活调控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主动、积极是有效学习的关键特征。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积极的情感,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并适当地诱发其外部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动力。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很多知识、信息已成为动态的知识界面,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机应用到课堂中去,丰富道德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媒体设置情境,激趣动情。在道德课教学中,只有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信息技术与道德课程的优化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这一课的时候,在线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小朋友们一起在歌声中畅游,在春天美景的图片中陶醉,自然而然地被学习内容所吸引。在教学《我与小动物》的时候,笔者把各种小动物的图片、照片和动画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听听小动物的叫声,猜猜是哪种小动物的叫声。这些做法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动画、短片能够更直观地体现教学的内容,并且生動有趣,能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学生因年纪小,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和转移,这就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教学中使用动画和短片,借助声、光、影像、动画的“魔术”,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课堂上。例如,《我掉了一颗牙》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可是仅仅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片,还不够形象和直观,而现场演示又很受限制。这时,网络就发挥出了它的巨大优势。笔者播放了网络上的《如何保护牙齿》短片。这个短片里不仅有许多保护牙齿的小知识,还有动画演示的正确刷牙过程,上牙怎么刷,下牙怎么刷,里面的牙和外面的牙怎么刷,看得清清楚楚。学生可以直接对照着练习。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产生亲身体验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学习安全知识的时候,教师不可能让学生亲自去体验遇到危险的场景,那么给他们讲安全自救,就像是纸上谈兵。学生对于“万一”才会出现的情况并不重视,还会觉得老师小题大做。而在课堂上播放网络上的短片,如《青少年自救知识》《红袋鼠安全小常识》等动画短片,能够将抽象的、不可见的和难以解释的内容,加以形象化、直观化,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情材料,使抽象内容变得容易理解。笔者曾经听过一节关于地球各种灾难及逃生的公开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下载教学资料,一幅幅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地开裂,建筑倒塌;龙卷风肆虐,一片狼藉;海啸不期而至,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通过网络,使教材形象逼真,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在这样的基础上再进行逃生训练,学生们就变得严肃、认真起来,不再觉得这仅仅是游戏或者这些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了。

3.利用动画片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

“知、情、意、行”全面发展是有效学习的最终旨趣。学习目标的达成不仅包括新知识、新技能的获得,还包括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方法的掌握、积极情感态度的养成等多个方面。教师挑选后的动画片是能够助人求真、导人以善、予人以美的,在对课堂内容的拓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关心老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观看动画片《抢枕头》和《敬老国》;教学《小马虎旅行记》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小马虎》;在教学《我掉了一颗牙》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观看《小红脸和小蓝脸》;在教学《皮诺曹的鼻子》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观看《狼来了》《木偶奇遇记》等。这些动画片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感性材料,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是对课堂内容的完整感知和拓展。学生随着动画片里的主人公或喜或悲,心灵受到了震憾,得到了教育。这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4.拓展延伸——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教学。

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可以建立个人教学博客,鼓励学生加入互动。师生可以在那里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深化和升华。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改为“心对心”,大家在网上畅所欲言,发布自己的言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也给了许多平时因为性格内向而少有发言机会的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广阔空间。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从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可以预期,随着教育理念和社会生活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师生在网上进行交流,会成为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而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势在必行,成为未来教育的主流趋势。

三、紧扣“合理”,促进道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虽然网络多媒体技术进入道德课堂有很多的好处,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多媒体网络教学并不是全能的,只有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能促进道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首先,教师使用网络资源教学,只是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体验和学习,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而不是用它代替全部的教学。电脑不能占据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使用网络资源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更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合理地选择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内容,使网络资源这一手段实现价值最大化、效率最高化。

其次,不是所有的道德课程都可以全部依赖网络资源。有些课程,例如《成长记录袋》《我会打电话》《我随着爸爸去做客》《拉拉手交朋友》《踏雪玩冰》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是不能仅用眼睛感知代替的。我们的道德课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这就要求道德学科的教师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把重心放在网络教学应用过程的整体优化上。比如,教师在使用网络资源时,要注意使用的视频应贴合主题、表达主题、深化主题、符合影视语言的规律要求,使用网络资源要恰如其分,不能以视频播放代替讲授等等。

总而言之,合理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能使道德课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把难以用语言诠释的问题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还要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多媒体网络资源在道德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

猜你喜欢
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性
Algoblu发布NEV网络资源虚拟化平台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日语的现状及分析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俄罗斯黄花草木樨生理活性成分原料的开发与利用
插图:课文解读的“快捷键”
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