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建设方案研究①

2018-05-14 16:20王明超,郑洲,朱旭东,王明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实训课程体系

王明超,郑洲,朱旭东,王明芳

[摘 要] 探讨了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过程建设方案的研究,通过相关的研究,提出了实现当前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最后提出了实现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

[关 键 词] 专业课程标准;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68-02

一、建设目标

按照学院专业建设和改革的要求,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构建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重組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强化实践工作能力,加强软件技术专业“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实现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同时,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计算机相关技术专业群的建设,形成我院计算机类专业的整体发展优势,为我省特别是地方软件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建设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操作、懂管理、会编程、善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计算机软件技术专门人才。

(一)专业与产业对接,构建“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软件技术专业以区域产业发展为依托,以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求为参照,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构建“IT项目工作室—创业园+IT服务外包基地—IT服务门店”双元(学校、企业)、双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结构与工作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对接。在建设过程中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即先搭建知识与技能、创新与创业等职业素质和基础能力大平台,后重点培养从事软件开发与测试、信息管理与应用等工作的专门能力。

(二)实施“分阶段、模块化”素质、专业能力培养

依据IT行业不同岗位能力要求,以及软件技术建设过程要求,将能力培养分成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模块。第一模块为公共模块和基础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文化修养和基本技能、专业素质,搭建职业岗位平台;第二模块为核心模块,旨在分方向培养专业核心能力,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第三模块为拓展模块,旨在培养专业拓展能力,为学生后续专业成长打下基础。同时结合第二课堂和校外实训,逐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三)深化专业群课程教学改革

按照“教学模块化,学练一体化”教学思想,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专业群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四)将综合素质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借鉴NIIT的信息检索与分析(ISAS)课程教学理念,针对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分配必要的课时,结合专业教学内容,以多个讨论专题的形式,分小组组织讨论、辩论,自主从课外了解当前所学专业技术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发展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IT行业的成功案例等,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职业综合素质,为学生今后的职业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推行学历证与技能证并重的“双证书”制

按照IT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的要求,组织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能力拓展的需求,进行岗位职业技能的考核与鉴定,通过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一张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是基于平台课程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六)依托校内实践资源,推进第二课堂学习,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学院计算机信息楼有40个左右机房超过2000台电脑,是学习计算机系统安装与维护技能的校内的“校外”实训基地;学院校园网是大中型网络中的典型应用,是学习网络安装与维护技能的又一个校内的“校外”实训基地。借助这两个基地,在完成必要的理论与校内实训学习后,选择部分优秀的学生在课外进入IT项目工作室系统维护小组和网络维护小组,在机房老师和网络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计算机机房和校园网维护,在校内体验职场工作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系统和网络维护能力,并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七)以大学生创业园和IT项目开发工作室为平台,培养学生“创业、创新”能力

利用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创业基地,学生初次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为学院广大学生服务,如系统安装、硬件维修、网络安装与连接等服务,既检验了学生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

在IT项目开发工作室和软件开发工作小组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开发真实项目,使学生在校内体验项目研发的全过程,提升了项目开发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校企合作,建设项目化课程教材

建设期内重点编写《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3本课程专业教材。教材编写将充分考虑与企业专家的合作,首先编写课程标准和项目设计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本行业职业资格标准中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以企业项目开发实际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企业典型项目案例为载体,编写实训步骤、操作要领等,将知识的讲解融入项目的开发中。案例选择由简单到综合,体现职业化。学生实践项目新颖、多样化。

(九)建立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结合已建和在建的精品课程资源,建立专业群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演示文稿、课程教学案例、项目实训案例、教学视频、单元习题等资源。在建设中集中优秀的数字化媒体素材、知识点素材、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基本素材,作为可不断扩充的开放式教学支持系统。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引进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规范、标准流程、管理规范等,开发、建设一批与企业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教学资源,以保证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我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与职业标准有效对接,以双元双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深化专业群课程教学改革,并将综合素质培养渗透到专业教学之中,构建专业群学习交流网络平台,并建立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献礼.浅谈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3):8.

[2]陈祥明,杨圣春.新能源新技术与人才培养[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436-445.

[3]广东省教育厅.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66-268.

[4]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改革重大举措:德国新职业教育法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4):59-61.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实训课程体系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