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职教学的质量影响因素和保障措施

2018-05-14 17:05张晓妮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张晓妮

[摘 要]高职院校的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普通高等院校重视对人才理论知识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技术型与素质型相结合的人才为主,高职院校更重视实践教学。为了促进高职教学的质量提升,各医学高职院校应对自己的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采取保障措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与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影响因素;保障措施;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4 [文献标识码]A

经过调研发现,医学高职学生的到课率总体情况比较好,但是还需引起重视,只有各部门齐抓共管,标本兼治,建立起长效的到课率保障机制,掀起抓到课率的高潮,才能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本科学生达到95%以上,高职学生达到90%以上)并持之以恒地保持下去。学生的到课率得到保证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才会更有效,才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从当前医学高职教学的现状来看,影响教学质量有很多因素,文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保障教学质量的措施。

1 医学高职教学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从医学高职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总体包括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外部因素具体表现为:

1.1 政策因素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办学资金严重短缺,使得办学条件比较落后,不能留住具有高素质的教师资源以及管理人才,也很难培养。其次,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高职教育比本科教育的级别层次要低很多,所以很多家长均不愿选择高职院校作为自己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学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政策不配套的结果。

1.2 办学理念模糊

当前,虽然高职类办学量越来越高,但是办学理念却很模糊,大多数人均认为办学层次越高的,其学生的水平也越高。且人才的培养上只是对各学科教学片面重视,一心只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但学生的实践知识水平根本没有得到提高。另外,医学高职的教学规划以及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大多是根据本科教学进行删减和压缩,对于医学高职的教学规划与课程体系设置没有清楚的分析和认识,暴露了办学方向、质量、思想均存在问题。

1.3 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医学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明显不足,部分院校的师生比例较大,教师的每周的课时量较高,没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备课、改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医学高职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较高,还对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医学高职教师中多数教师只是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其实践能力却很差,很难达到医学高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此外,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没有及时进行转型与升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对实践操作进行教学。

1.4 教学设施因素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均已经实现了多媒体技术教学,但对于医学高职院校来说,只是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配备相关的医学教学器材,尤其是临床学习中,更是要有较多的操作器材来帮助学生提升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医学高职院校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基本的教学设施难以达到一定的要求,例如附属医院、医学图书、医学虚拟实验室、实验器材等。

1.5 学生因素

医学高职院校扩招情况很明显,除非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许多家长均不愿将子女送入高职院校,而且目前综合评价低的学生逐年递增,导致医学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均较差,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较弱,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存在较大的难度,从而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整体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大大降低。

1.6 课程教材体系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学教材与本科院校所使用的教材没有太大差异,或者是根据本科院校教材直接删减后用于高职教学。但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本科类学生的文化基础又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高职院校学生很难适应教材的内容与难度,最终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2 医学高职教学的质量保障措施

2.1 建立正确的办学观念

医学高职教育是为我国社会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型、管理型、建设型、生产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走技能与理论素质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线。学校的办学观念作为办学的主要指导,办学观念的差异会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培养质量也存在差异。医学高职院校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质量关,对学校的办学宗旨与发展进行充分地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就业实力,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从而促进学校的声誉与生命力的提高。

2.2 提高医学高职教学特色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整理一条具有特色的学校教学质量发展道路,以正确的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医学高职教学没有特殊性,其教學质量也很难得到社会的认可,或者社会对其评价也很难从某一个特点出发来思考教学质量。因此,医学高职院校应将特色教学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并在特色中提高教学质量,以较高的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的发展。那么,医学高职教学质量保障,应在培养特色人才模式上花功夫,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层次、计划以及培养途径等来培养具有质量特色的人才。

2.3 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教学设施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物质条件,尤其是一些新办学的医学高职院校以及新开设的医学专业。为了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政府以及社会应正确认识医学高职院校,并加强对医学高职院校教学经费的投入。此外,医学高职院校也应对收入的经费进行合理地分配,在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注意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学校应对办学规模、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体育场、图书馆等场所的建设进行更新,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2.4 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人才队伍,医学高职专业应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引入与培养,及时引进足够数量的教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师资水平的提升上,各医学高职专业教师应积极参与校内外技能与教学水平培训,主动提高自身医学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其次,学校应大力鼓励和激励教师提升自我,在条件允许时,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及专业知识更新;然后,政府应给予医学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与鼓励,对于师资数量不足的,政府应积极发挥编制职能,帮助高职院校引入教师。

2.5 加强课程与教材体系的改革

首先,在课程建设方面,医学高职专业应积极开发新的课程,需要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相结合重建课程结构。既需要有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也要注意学生技能培训,增强实践教学的知识与技术含量。其次,教材建设方面,医学高职教学需要根据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情况来编写和选择教材,注意教材的特点、充分突出实践价值,淡化理论色彩。最后,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例如讨论式、分层式教学等。

2.6 重视学生数量控制与质量提升

从当前医学高职专业扩招情况来看,学生的数量明显较多,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学生必须的住宿设施等均难以满足学生的要求,使得教学质量降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降低。因此,医学高职专业需要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有计划地进行招生,防止学生数量过多而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另外,学校应严格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专业等进行层次划分,重视因材施教,针对性的培养,使得数量、质量以及效益能协调发展。

2.7 强化学生学风建设

医学高职教学,应重视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此外,积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还应该提高学生的服务态度。

[参考文献]

[1] 毛波.高职教育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7(04).

[2] 曾琦斐.高职医学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7(06).

[3] 李震萍,杨艳.某医学类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J].中国培训,2016(24).

[4] 廖建平.新形势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5).

[5] 王丽静.医学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5(06).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教学质量影响因素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