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孩子的观察与发现

2018-05-14 09:44顾晓梅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瑞瑞角球药方

顾晓梅

在班级里,总会有一些调皮捣蛋、让人揪心的孩子,他们从入园初就已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言行,渐渐地,这类孩子成为了班里“焦点”孩子,老师们围坐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聊到了“焦点”孩子,孩子们回家与父母聊天时总会讲一讲今天班里“焦点”孩子的那些事儿。通过调查了解,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不同程度的“焦点”孩子,对这样的孩子,老师们有的抱怨,有的叹气,有的指责家庭教育的不当……为了引导老师们更好地关爱这些特殊孩子,我走进班级,跟随老师和她们一同观察分析这些特殊孩子。

瑞瑞是老师们聊天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孩子,老师们对瑞瑞的大概评价如下:聪明、好动、有侵略性,经常影响其他小朋友,尽管时刻关注、及时提醒,但收效甚微,每天仍然收到有好几个关于瑞瑞的告状。集体活动中,当老师请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瑞瑞会想方设法去干扰回答问题的小朋友;餐前准备,当洗完手的小朋友经过他身旁时,瑞瑞便会伸脚试图绊倒他;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绘画时,却冷不丁地遭到瑞瑞水彩笔的袭击;不是打翻了同伴的彩笔盒子,就是踢翻同伴刚刚新建的“楼房”,眨眼的功夫,破坏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我对瑞瑞也充满了好奇,于是我走进了班级,想探个究竟。

在孩子们准备起床前,我已经走进小一班了,全体幼儿都有序地穿着衣服,不难看出,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穿衣习惯,老师们巡视着,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一点点帮助,显然我成了多余的了,于是我找到了梳子,提醒扎辫子的孩子可以来找我梳头,给孩子们扎着辫子,聊了些话题。孩子们见到园长妈妈来了,都挺开心的,都说今天想和我一起玩,我也被孩子们的热情感动着。待全体孩子穿好衣服后,我带领着他们去户外游戏,出发之前约定好:铃鼓一响,收拾玩具,结束游戏。到了活动场地后,和孩子们做了户外活动的准备工作,扭动了各个关节部位,然后玩了迷迷转的小游戏之后,孩子们分组走进资源室,选择自己的游戏材料,这期间,瑞瑞没有很特别的地方。在资源室里,不少孩子喜欢羊角球,但是因为在资源室的最里边,所以,我就请大个子洪洪进去取,瑞瑞一直在喊:“我要大的!”可是洪洪一直没将大的拿给瑞瑞,瑞瑞一直等到最后,洪洪说:“这个是我的。”瑞瑞满脸失望,没说什么出去了。到了操场上,在一边观察的王老师也关注到这两个孩子的动向,发现一向不服输的瑞瑞伸手去抢洪洪的球,而洪洪个子高,胖而有力,瑞瑞没有得逞。王老师说:“瑞瑞你说一句神奇的话,就会得到那个球了,洪洪,你说对吗?”可是生性好强的瑞瑞就是不肯说出神奇的话(看得出老师班级常规中早已进行过“神奇的话”专题活动)。瑞瑞没有得到想要的球,就一直围在洪洪身边转悠。我走到瑞瑞身边,轻轻地对瑞瑞说:“听说有一句神奇的话,只要一说,就会有魔法,可是,我不知道这句神奇的话是什么?瑞瑞你能不能悄悄告诉我?”瑞瑞见我这么诚恳,在我耳边说:“请你把球借给我玩一下。”“真的吗?我来试一试。”我表现出不相信的样子,对洪洪说:“洪洪,请把球借给我玩一下好吗?”洪洪说:“好的”。我接过洪洪的羊角球,对瑞瑞说:“你说一下神奇的话,看看灵不灵?”瑞瑞笑着说:“园长妈妈,把球借给我玩一下好吗?”“好的!”我大声地应合着,把球送到瑞瑞面前,瑞瑞笑了。操场上,已经取得羊角球的孩子在跳跃着,为了增加点激情,我提议,可以找个朋友比赛一下,瑞瑞自然也成为竞赛队伍中的一员。

放学之后,我和老师们一起分析瑞瑞今天的言行,他为什么心里知道神奇的话,却不肯向同伴开口?洪洪为什么存心不将大球给瑞瑞?资源室材料的摆放该如何调整?羊角球的投放需要再添置吗?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的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暂时不添置羊角球,将羊角球摆放的位置进行调整后再观察,下次还请洪洪发一次羊角球,如果还出现将大的留给自己,我们会针对性地开展一次集体谈话活动。

对于特别的瑞瑞,需要挖出他的“病根”究竟在哪里?他是想借助这些恶作剧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加倍恶搞?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讨,我们尝试着给他开“药方”,试图纠正他的这些习惯。

第一个“药方”:调动积极性。发操作卡片时,我们请他来当小助手;排队做操时,请他当小队长;通过给他一些权力,来约束他的不良行为。虽然这一招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性地控制“病情”。

第二个“药方”:用奖励吸引。利用物质奖励,经过多次的观察发现他对糖是情有独钟,于是我们在完成任务前,告诉他,完成得好,就能得到糖,在糖的引诱下,他确实很专注地做自己的事情,但是得到糖后不久,他的手又伸出来了,周围的同伴继续遭殃。于是我们又借助鼓励性的语言,放大他的优点,在集体面前大大地赞扬一番,进行精神奖励,然而没能彻底根除“病根儿”。

第三个“药方”:从兴趣入手。通过观察,发现他对沙池里的游戏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就借助沙池的魅力,告诉他:今天管好自己的小手、小脚,不打搅别人,就可以获得第一个进入沙池游戏的机会,渐渐沙池不再是他感兴趣的地方了。

对此,我们反思过自己“医术”还不够精湛,但是我们依旧没有放弃,观察记录里记载了很多关于瑞瑞无缘无故地搞破坏的事件,也记录了我们一次一次的调整措施,虽然没有拔掉“病根”,但是我们的执着和努力至少控制住瑞瑞的“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

第四个“药方”:与家长沟通。我们尝试联系家长,将孩子在园的表现诚恳地与家长交流,一方面想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另一方面期待与家长能共同制定一个“药方”。然而,孩子的爸爸妈妈迟迟得不到回应,每天接送孩子的只有奶奶,而奶奶的教育方法除了打骂孩子别无他法,加之经常有家长找奶奶告状,奶奶很恼火,无法接受事实,只是更加严厉地打骂自己的孩子。可怜的孩子,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虽然与家长沟通无果,但是在无效的沟通中,我找到孩子真正病根儿,我和班级里的几位老师同行,我让老师们手机里都备了一份最近抓拍到的瑞瑞短暂的守规则照片。放学后,我们走进了瑞瑞的家庭,瑞瑞奶奶见到我们的到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当着孩子的面解释道:最近瑞瑞在幼儿园表现特别棒,我们是专门来给瑞瑞发奖的。瑞瑞和奶奶都很惊讶,我和老师们拿出手机,将最近在各类“药方”的引导下,拍到的瑞瑞短暂好的方面:排队喝水、给老师当小助手、和同伴手拉手……瑞瑞笑了,奶奶乐了,直夸孙子棒棒的。同时,我们还将带去的一些手工操作材料和图书送给瑞瑞,告诉他这是奖品,园长妈妈专门给他颁奖了。

回来的路上,有老师疑惑地问:园长,我们给瑞瑞送礼物,瑞瑞以后就会变好了吗?我问道:你们知道瑞瑞的病根儿是什么吗?看著老师们一脸疑惑,我解释道:其实这个孩子的病根儿就是奶奶长期错误的教育方式,奶奶只会骂和打,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他会做什么?只会无理取闹,蛮不讲理,还会动手打人,所以我们“治”好瑞瑞的前提就是要“医”好奶奶。通过这次家访活动,当时还有一些邻居在一旁,我们夸他的孙子,奶奶很有面子的,邻居和奶奶都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的,奶奶就不会随意打孙子了,老师们听了顿悟,于是她们开始合计着怎么“医”奶奶了。

接下来的工作,老师们比我做得更多,她们一旦发现瑞瑞的进步就会跟我分享,不到一学期的时间,这个孩子已经完全换了一个模样,老师们茶余饭后都会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后来,我专门利用学习日请班级老师做了一次“瑞瑞现象”的专题分享,老师们伴着图片、视频讲述这个孩子的蜕变,活动最后,我也顺势启迪老师们:面对特殊的孩子我们要积极应对,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我们要用专业的眼光寻找特殊孩子的“病根”,对“症”下“药”,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开,即使解不开,努力过了,你的医术也提高了。面对特别而又少见的“瑞瑞现象”,作为老师,我们不能轻言放弃,甚至视而不见,伤害一个人最厉害的方式,不是骂他、打他,而是对他视而不见。美国教育家梅里尔·哈明在其《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一书中说:“不管学生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可救药,也一定要相信他们能够或马上就会取得显著的进步。千万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谁也无法肯定他会在何时取得较大的进步。”

一学期下来,对瑞瑞的关注与分析,不仅操练了我的专业,同时也带动了老师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与解读。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成长背景,对于特殊儿童,原先谁见了谁头疼,如今实现了观念大扭转,老师们搞研究有素材了,《孤僻儿童的观察与发现》《内向孩子的观察与研究》等等一个个微型课题搞起来了。老师们尝试着读懂儿童背后的故事,尝试着分析并积极应对,让每一个孩子沿着自己的成长轨迹健康地成长,这个过程中老师们的观察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加强,让自己的专业更“专”。

(江苏省海安市曲塘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瑞瑞角球药方
喝中药要注意更换药方
21届世界杯英格兰队角球进攻特征分析
寻找晴雨花
龙门药方洞济世如良医
瑞瑞趣事多
烧掉药方
第二张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