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的江苏省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研究

2018-05-14 08:59李孟禺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波特激励机制江苏省

摘要 在分析当前农业一体化及相关激励模型和激励机制、国家及地方相关激励政策激励现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宿迁市为调查地,设计合理有效的调查问卷,基于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并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合理论分析、推理演绎等多种科学的方法,研究目前農业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切合农户利益的激励模型,并对促进江苏省农业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并更惠及农户的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 波特-劳勒模型;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7-0205-04

Incentiv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Potter-Lauer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Model

LI Mengyu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00)

Abstract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related incentive models and incentive mechanisms wer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ational and local incentive policies was analyzed. The investigation places include Nanjing City, Yangzhou City,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designed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based on the Bott-Lawler comprehensive incentive model, analyzed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with SPSS software, and studie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with many scientific methods, such as theoretical analysis, reasoning and deduction, etc.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more suitable incentive model for farmers interests, and some concret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agricultural integ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enefiting farmers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ottLawler model;Agricultural integration;Incentive mechanism;Jiangsu Province

作者简介 李孟禺(1997—),女,安徽淮北人,从事工程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8-05-28

现代农业一体化对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有很大的提高,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因缺乏和不当的激励机制,农户参与程度不高,且分散经营,市场交易成本较高,导致农民参与农业一体化的收入较低、产出品也因此缺乏价格竞争力,从而损害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变革生产经营模式、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对要促进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提高我国农业一体化程度、及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和收入均有一定正向影响。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研究角度、不同思维方式对农业一体化做了多种尝试和探讨。目前我国的研究比较集中在农业一体化方式、农业一体化科技发展的基本水平和农业一体化的技术实践等方面,而缺乏对农业一体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激励机制的分析。笔者运用波特-劳勒模型,在分析当前农业一体化及相关激励模型和激励机制,国家及地方相关激励政策激励现状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宿迁市为调查地,设计合理有效的调查问卷,提出农业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的激励机制以满足我国的农业发展需要。

1 农业一体化现状分析

1.1 农业一体化的国内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家庭农场在浙江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得到发展,并在当地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快速增长。我国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问题,如一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片面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往往只考虑正面的奖励而忽视了相应的约束和惩罚措施,致使激励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等[1]。我国实行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主,实行小农户自给自足、分散经营的方 式。以小农户为主导的传统农业较落后,仍停留在粗放型的耕作方式上,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低下,投入和产出成反比,农民没有市场经验,增产不增收[2]。

2012 年农业部启动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工作,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内容、方法进行了探讨,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务农和农业创业的积极性,为家庭农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国已经注册的家庭农场达 1.53万个。

然而,国内很多管理者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1.2 激励机制的研究现状

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在国内起步不久,目前尚处于国外激励理论方法的初步应用阶段。还有一些惠农激励政策在我国各地农民差异性大的背景下因缺乏合理的梯度,实施环节过于繁琐,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等而执行不到位,造成资源的浪费[3]。

虽然国内有大量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文献大多都在沿袭西方建立的理论体系,由于缺乏建立这些理论体系的根基,文献内容多为定性描述,难以发现激励机制中较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国内关于激励机制的研究大多只着重需求的角度,不够深入[4]。并且有学者提出,农民发展激励机制未形成有机整体,需系统化[5]。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同样重要。同步激励理论认为要取得激励的最佳效果,就要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突出精神激励。

单纯就农业一体化这一个方面来说,国内的激励制度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且缺乏创新性发展,缺少针对性激励。目标激励、培训激励、竞争激励、情感和精神激励都是可以加以利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6]。

2 波特-劳勒模型的基本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波特(L·W·Porter)和劳勒(E·E·Lawler)在《管理态度和成绩》一书中提出了综合型激励模型。综合型激励理论主要是将努力程度、工作绩效、内外奖酬、满足感这4个主要变量相结合,系统地描述激励全过程,从而对人的行为有更为全面的解释,克服各种激励理论的片面性。波特-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勾勒出努力工作与取得绩效、获取奖酬、满足个体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其逻辑关系是:人们的努力工作导致取得良好绩效,取得绩效后得到相应报酬,最终满足需要而产生满意感[7]。波特-劳勒模型的各项关系如图1。

通过这个因果逻辑关系,从根本上可以找出影响激励水平的主要因素。从理论内涵来看,压力是对当前发生的环境问题现象的基本认识和宏观理解,解释发生了什么;状态是对当前发生的环境问题原因的探讨和研究,揭示为什么发生;响应是对当前发生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阐释发生后如何做。三者之间既是一种因果关系,也是一种循环关系。波特-劳勒模型本身反映的是生产者与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要形成激励→努力→绩效→奖励→满足并从满足回馈努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取决于奖励内容、奖惩制度、组织分工、目标导向行动的设置、管理水平、考核的公正性、领导作风及个人心理期望等多種综合性因素。

3 波特-劳勒模型在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建设中的应用

3.1 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只有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明确其发展方向和定位,才能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走向坦途[8]。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体制以个体小农生产为主。农民的思想观念普遍比较保守,小农意识强,缺乏现代市场观念和合作意识。农户契约观念淡薄,主动履约能力差,往往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而违背合同。激励机制是否能较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农业改革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目前农业一体化研究的激励措施集中在政府方面,人们普遍没有认识到激励的实质所在,缺乏激励的针对性。农业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在国内已经日益受到关注,但同时相关的激励模型还不够完善,农业激励机制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3.2 农业一体化发展的波特-劳勒模型分析

发展农业一体化是为了让农业发展升级、农民受益。在农业建设过程中,需要各方的通力配合。按照波特-劳勒模型的分析方法,农业一体化建设的压力来自于农民,也就是如何提高农民经济效益,让农民在生态农业经济中增收,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对于农业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产品种类多、产品价格适宜等。在波特-劳勒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的波特-劳勒体系见表1。

根据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利润最大化”理论,传统农业的停滞主要在于传统生产要素的长期不变,因而改造传统农业的正确途径是提供给小农可以合理运用的现代生产因素,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传统农业是一个经济概念,应该从经济本身对农户经济行为进行分析。他提出“贫穷而又有效率”假设,并实证出,在“传统农业”(机械动力、化肥、生物技术投入以前)中,农民对资源做出了最佳运用,他们对资源配置的高效性甚至连“有能力的农场经营者”都不能相比。因此,对于农业一体化的长效激励机制的设计,可以提高联盟企业的正常收益水平,避免农户(或农户合作组织)的短期行为,从而促进联盟企业采取长期合作策略。

该研究基于如图2所示的设置路线,设置了21道关于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的问题,在江苏省南京市、扬州市、宿迁市共发放了1 485份问卷,收回了1 26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 087份。根据走访从事土地承包、农业一体化工作者所得,将来是否继续从事此行业主要还是看国家政策,目前政策的扶持对象大都是农户、种植者,少数落实在经营者身上。调查结果显示,由土地承包商反映出的问题有:

(1)继续从事农业一体化的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这使得雇佣工人工资持续不断上涨,同时雇佣者大都年龄较大(60~70岁),加剧了意外受伤的几率。而人员意外受伤,以及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均由土地承包者承担。近几年的粮食价格下降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量的损失。

(2)培训机制缺乏管理。

所调查的3个地区所实行的培训主要是政府主导型培训模式,然而,培训对象却包括所有农户。农民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容易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所有农户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对象不明确、没有针对性等问题。同时,培训管理力度低,大多培训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章程制度,培训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

(3)各方签订合同不严谨。

土地承包商在经营过程中与土地使用权所有者有签订合同(为期5年),与当地政府没有合同关系。导致各地方部门在农业一体化实践过程中参与度不高,管理力度不强。

3.3 完善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体系的建议

3.3.1 关于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的建议。

农民是农用土地的主人,当农民由于农业生产收益微薄转而选择外出打工,那么就意味着土地将会被弃置。为了让农民情愿重新做回土地的主人,在农业生产中实施农业一体化中投入激励机制,让农民在土地上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具体从政策支持、制度支持、技术人才支持、信息支持、土地支持5个方面提出建议。

3.3.1.1 政策支持方面。

(1)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落实“四补贴”。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近年来,以“四补贴”为核心的农业补贴政策,即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价格综合补贴,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为农作物良种推广和粮食产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农业补贴依然面临粮食补贴程度低、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策的激励效果,打击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是否能有效落实“四补贴”政策是关键。

(2)完善土地承包制度。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三权分置”政策,具体内容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此次农业政策的改革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经营权能,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承包农户增加财产收入。同时也需要明确3个主体之间的权责、利益关系,规范土地承包流程。

3.3.1.2 制度支持方面。

(1)加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农业一体化方面的参与和引导。

经调查小组实地考察发现,目前承包过程中,承包者与农户之间有合同关系,但是政府与承包者、农户之间都不存在合同关系。这使得政府地方人员在农业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缺乏参与度及责任感,甚至出现政府工作的“错位”“缺位”现象尤为严重。加强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能,明确其分工。市场在农业一体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应予以引导和支持,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农民对土地潜力挖掘的积极性。

(2)加强农业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的基建及资源配置相比于城市较落后,农业上的保障政策更是如此。农业生产过程中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人员受伤情况也比较常见。据调查所知,这些风险均由土地承包者或经营者承担,政府所给予的保障微乎其微。长此以往,愿意从事农业一体化的人也将急剧减少。不少大型承包商表示,以后是否继续从事农业一体化将根据福利保障制度等情况决定。

(3)完善奖惩制度。

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根据弗鲁姆期望理论的激励公式M=V×E,即激励(motivation)取决于行动结果的价值评价(即“效价”valence)和其对应的期望值(expectancy)。既使效价再高,如果期望值太低,激励力量也是有限的,反之亦然。期望过高,可能会失望,导致挫折感;期望过低,不能开发潜力,难以获取最佳业绩。确定在什么情况下使期望大于现实,在什么情况下使期望等于现实,以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应该充分地研究目标的设置、效价和期望概率对激发力量的影响。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同一个目标,对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价值。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调动起每个员工的积极性。

3.3.1.3 技术、人才支持方面。

我国大多数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比较低,思维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缺乏技术更新与创新。而农业一体化需要先进技术支持,传统农业模式显然难以满足生态农业建设的需求。因此,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给农民配置懂技术的农业技术员很有必要,如建立并推广关于农业一体化的乡镇培训机构。

农业一体化对于一部分农户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据调查,37%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农业一体化,这就需要培训予以解决。目前有的乡镇已存在培训机制,有些地方还没有建立。建立人才培训班,提供有关农业常识、农业生产技能知识的培训,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农业发展行情,培养具有新时代农业技能的农民。同时,已经推行培训的乡镇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培训形式化、机械化的问题,培训人员敷衍了事,受培训人员态度不端正,需进一步完善培训方案,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培训制度。

3.3.1.4

信息支持方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获取信息不及时。王静[9]提出,农业供应链中各個环节的信息共享存在很大的困难,供应链作为农业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实现了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一体化的进程,然而信息共享对习惯零散型经营的农户来说是一个新概念,需要调整组织结构,会产生利益问题,所以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非常有必要。农民的思想观念普遍比较保守,小农意识强,缺乏现代市场观念和合作意识。所以应当让农民能够了解农业发展新动态,改变旧观念,比如提供公共的农业信息公布、交流平台。

由表3可知,绝大多数人是愿意了解农业政策的,推广农业信息交流平台(微信公众号、官方软件等),保证信息畅通势在必行。

3.3.1.5 土地支持方面。

在生态农业土地使用上,以政府主导和农民志愿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农民土地支持,鼓励农民在耕作模式、经营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

3.3.2 对农民需求的分析。

分析农民的需求:包括内在需求和外在性需求;内在需要包括工作本身的需要(工作挑战性、锻炼及交往机会等)、结果性需要(完成工作的自豪感、成就感等);外在需要包括物质性需要(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社会性需要(友谊、亲密关系、信任、表扬、荣誉等),因此,激励因素也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对于满足农民的合理需求,一是个人需要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众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4 结论与讨论

农业一体化是发展规律的要求,是一项长期战略和社会变革,要求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引导、支持将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方式转向现代化。农业一体化的发展会以一定的组织形式为载体,其组织形式的发展与完善决定了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只有进一步提高经营组织效率,完善组织形式,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该研究基于波特-劳勒模型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建立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以实现农民、政府、市场的有机结合,既能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又满足了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意志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为农业一体化建设提供参考。基于波特-劳勒模型构建生态农业激励机制建设新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性和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快完善农村、农业、农民之间的相互协调性。

“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该问题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展望未来,可以在如何监测农业一体化激励机制在“三农”问题中发挥的作用、如何构建生态农业激励机制服务平台等领域展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文静,杨晓颖.论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产业经济,2013(22):266-268.

[2] 李天颖,贾周.我国农业一体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4):15-16.

[3] 刘琼,张钰坤.论家电下乡对我国惠农政策的启示[J].現代商贸工业,2009,21(9):60-61.

[4] 廖庆生.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32(3):110-112.

[5] 王晓丽.关于农民发展激励机制构建的思考 [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2):47-50.

[6] 张宁.地勘单位员工激励机制现状及构建措施[J].北方经贸,2016(5):142-143.

[7] 丁雷.试论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在国有改制企业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6):11-12.

[8] 张聪.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机制选择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3):4-5.

[9] 王静.中国农业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激励机制研究[J].河北学刊,2010,30(1):173-175.

猜你喜欢
波特激励机制江苏省
读《哈利•波特》有感
成为哈利·波特
江苏省交通图
勇敢的哈利·波特
江苏省政区图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