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8-05-14 14:27钱双丽
课外语文·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积极性有效性课堂教学

钱双丽

【摘要】启动效应在心理学中,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得到易化。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花

心思,下功夫,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刺激,引导学生有效地提取和加工信息,以情绪激活、丰富的认知激活、动作激活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启动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启动效应;课堂教学;有效性;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知识的衔接与导入,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态度意志和参与行为。有研究者提出,这种以不同心理活动为载体的启动作用是语言和行为之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笔者表示认同。启动的这个刺激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信息,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接下来,笔者以《〈论语〉选读》课堂教学为例,从情绪启动、认知丰富启动、动作启动三方面出发,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启动作用,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一、情绪启动:如临其境,步步生花

情绪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影响着我们认知实践的质量和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是需要教师“唤醒”的,而这种“唤醒”就在于教师的激发和调节。教师要实施有效地带动,调节学生上课的情绪情感,使他们以己推人,如临其境,同圣人对话,融入文本中,达到步步生花的良好效果。

氛围重现,触景生情。通过情景再现,唤醒学生的内隐记忆,达到深入浅出之效。如执教《沂水春风》一课,课前笔者先找了个时间,师生们围坐在一起,谈谈各自的梦想志趣,形成一种聊天谈心的轻松氛围,正式上课时,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表演,由于之前有过相似的聊天经历,学生很容易进入情境中去,接下来抛出开放性问题,“你最赞同哪位弟子的想法”,学生们个个“有话要说”,结合自己的志趣爱好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颇是活跃。

歌为载体,共情悦纳。通过动人的歌曲,优美的词句,使学生产生共鸣和移情,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周而不比》讲的是交友之道,较贴近生活实际,课堂导入之时,笔者播放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的好兄弟》,触动感染学生,并抓住其中的一句歌词提出疑问:“为什么把友情比作酒,比作老歌?怎么样的友情才称得上是酒是老歌呢?”带着这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文本分析结束后再回头思考这个问题,学生们很容易答出来,并且对孔夫子的择友观深以为然。

二、认知丰富启动:多元催化,巧妙联结

上每一篇课文,教师应该充分做好教学设计,尽可能引用相关材料佐证,可以是生动的小故事,可以是浅显的类比事例,可以是视听结合的资源,以多样化的激活方式促進学生产生主动意志启动,提高课堂效率。

多元设计,启发思维。丰富的教学材料的呈现,多样化的刺激,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流畅性。比如《克己复礼》“子夏问孝”这一章中,在强调“始终保持和颜悦色,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才是真正的孝”之际,笔者用一组亲子漫画来加深学生对孝道的理解,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理念的抽象性,变文言、文化知识为自动的内隐能力来增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记忆联想,触类旁通。要巧妙联结前文后章,沟通课内课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论语》中,孔子阐述的君子是文质彬彬,仁与礼和谐统一,具有高尚品德修养的人。笔者不限于此,由孔孟拓展开来,列述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的君子观,让学生了解先秦君子观的同时,把握诸子百家思想的不同特点。有时候一个词语,一个人名,也可以延伸拓展,达到认知启动的效果,使学生们知晓《论语》语言的精辟和深意,扩大学生们的认知视野。

三、动作启动:契阔谈文,如切如磋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单纯的知识输入或认知构建,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动作激活的方式促进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启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解决问题。

切磋琢磨,合作交流。语文课堂应该是互动的、充满活力的,要推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在“做”中学,享受“做”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动作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先做示范讲解,再让学生仿照进行,完成文本的自我解读。

作文共赏,疑义相析。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小作文、趣味比赛等方式激活学生的主动动手行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孔子的思想。可以指导学生将《论语》里自己最喜欢的一章改编成寓言小故事,分享交流。可以就某个问题展开演讲比赛或者辩论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或要求学生任选一个孔门弟子,课后搜集相关的资料,以10分钟左右的微课方式向全班介绍。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动手”之际,教师要注重引导点拨,讲评归纳,及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馈和评价,而非放任自由。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用教学言语和教学行为调控课堂之余,还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激活。情绪情感的调节、积极态度的维持、学习行为的激活,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作用。当然,不管哪种启动方式,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花心思,下功夫,刺激学生的记忆联想,助其完善信息提取机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主动的探究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邢丹,金祥林.课堂教学的多种启动效应研究[J].教学研究,2012(2).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积极性有效性课堂教学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