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2018-05-14 14:44胡文丽陈卫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化学史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胡文丽 陈卫

摘 要:文章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史教学内容呈现形式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从教材、教师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教材、教学和教师三个方面提出了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化学史;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8)02-0102-03

化学史是对化学知识发展脉络的再现,化学史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化学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化学史教育价值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角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化学史教育价值理论研究,主要从教学途径、教学方法、教材设计等方面进行;二是化学史教学实践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从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究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为化学史更好地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优化策略。

一、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

本文对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8本科学教材中的化学史融入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主要情况如下:

(一)小学科学教材中化学史融入情况

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化学史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其今后学习科学知识做好准备。以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教材中涉及的化学史相关内容为例:如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在介绍纸材料的过程中,介绍了我国东汉时期杰出人物蔡伦的事迹,以及其在造纸术方面的突出成就;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涉及热空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孔明灯、1783年法国人发明的热气球等化学史内容。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的现状可见一斑。

从呈现形式上看,目前小学科学教材中主要通过述说、故事、图片三种形式来呈现。如苏教版《科学》中就展示了居里夫人与李时珍的图片,但是却没有配上相应的人物故事叙述,图片展示稍显枯躁突兀,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小学科学课堂中化学史融入情况

在传统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讲授、展示的多是某个关于化学知识的科学现象,由于信息资源获取不便,教师对化学发展过程、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等化学史的讲授往往一带而过。但是随着教学技术的革新,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穿插化学科学家的故事,通过多媒体、口头讲述等多种展现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化学发展的历程,使学生初步感知科学知识的丰富精彩。这使得化学史巧妙地融入小学科学课堂中,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感知能力。

二、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学史在教材中的地位邊缘化

目前,化学史在小学科学中的融入存在着地位边缘化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认识到科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对化学史的研究有待深入,只是笼统地将书本知识讲授给学生;化学史教学成为了一种“穿插”与“补白”,甚至沦为科学知识教学的附属品;在科学研究精神的传播上敷衍了事,给学生的后续学习带来不利影响。

(二)化学史在教学中的功能认知片面化

由于受到传统科学教学方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将化学史教育教学的功能局限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上,并没有通过化学史教育来形成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研究思维与创新研究思维。这种功能认知的片面性体现在:教师仅在初始阶段插入化学史,来营造科学学习的情境;或仅是在课程中简单地讲述化学故事、化学人物,并没有对其思想内涵与研究价值进行深入的探讨。

(三)化学史内容较少且分布不均匀

从对所选取的8本教材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科学中化学史内容相对较少。小学科学一共有42个主题,设计化学内容的主题仅有6个,而这6个主题中有关化学史的仅有8处,总共折合为3页内容。从篇幅的长短来看,6篇为“短篇”,可见内容多以“短篇”的形式呈现,且化学史内容的呈现多集中于三、四年级的某个学期,分布不均匀。

(四)化学史教学形式单一化

化学史教学形式单一化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化学史教学形式主要有学生自学、教师讲授两种类型。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发挥化学史的整体功能,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探索与团队合作的意识,由此造成化学史教育的被动性。

三、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的优化策略

针对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化学史的基础上,从知识传播的角度入手,通过灵活生动的方式引入化学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化学理论内涵,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中化学史融入形式应多种多样

首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要借鉴国外化学史融入教材的先进思想和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其次,化学史的融入形式应该多种多样,既可以作为新知识的背景材料,也可以作为扩展性阅读内容。具体融入形式可为自主探究、习题渗透、专题活动和案例介绍等。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灵活导入

化学史教育不仅应该在理论内涵上进行强化,同时还应该注重科学灵活的导入方法,提高展示的全面性,让每个孩子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知识的研讨中,自主进行科学探究。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史导入的整体效果。例如,教师可综合采取探索法、归纳法、口述法、直观法、实践法、表演法、自学法等多种导入方法,为化学史融入小学科学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打破传统小学科学教学的禁锢。

(三)为小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化学史的机会

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史是一种拉近小学生与科学课程距离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突出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打造互动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学史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小学生开展自主性的科学发现与研究分析活动,提供探究化学史的机会。探究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校内、校外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场所,同时要开展各种校内校外活动,为科学探究活动做好知识储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史主题活动

化学史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小学生学习地位的尊重,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让小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从生活出发对化学知识进行重新探究与再次演绎。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化学史主题活动的开展可以借助多种不同的形式。如教师可以围绕着某个化学史主题,让孩子们展开生动的讨论与交流,借鉴科学方法,传承科学精神;可以组织小学生扮演知名科学人物,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再现某一个化学现象或者是化学故事;可以组织孩子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将化学史与其现实生活紧密衔接在一起,多角度探究化学科学研究的价值。

(五)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贡献力量。为此,有关部门要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促进科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教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不断树立自己的科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技巧;要读懂科学文本的有效信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注重学生核心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小学生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不能仅单纯地阐述化学史,而应丰富化学史的展示方式,灵活运用化学史相关材料,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史,实现“学会”科学到“会学”科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韩坤.小学科学教材中化学史内容分析及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李忠元.“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0(8):51-53.

[3]牛朝阳.从水说起学化学之氧[J].中学生数理化,2012(3):43-44.

[4]任凌云.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高教探索,2016(增刊):13-14.

[5]高瞻.浅议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2(27):35-37.

猜你喜欢
化学史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探究小学科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思路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论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之路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