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追肥时间对烤烟产量品质的影响

2018-05-14 11:32张建忠李伟章友爱刘盛富李文卿谢可徐学生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烟碱经济性状烤烟

张建忠 李伟 章友爱 刘盛富 李文卿 谢可 徐学生

摘 要 2016年,在福建省浦城县研究了不同追肥时间对K326农艺性状、烟碱等内在化学成分及经济性状的影响。初步结果:试验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基本一致;但大田各生育期会由于追肥时间的推迟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追肥时间的推迟,烟株现蕾期、脚叶成熟期等生育期均发生推迟;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上,烟碱含量一定程度上受第二次追肥时间推迟的影响。以移栽后30 d进行第二次追肥最为协调,且该处理的糖碱比最接近优质烟叶标准。在经济性状方面,以移栽后30 d后进行第二次追肥的产量、667 m2产值、上等烟比例最高,均价以移栽后35 d进行第二次追肥最高。综合考虑,最适宜当地烤烟生产的追肥时间为移栽后30 d。

关键词 烤烟;追肥时间;烟碱;产量;品质;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S572;S14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5.004

烟碱为目前制约烤烟吃味品质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生产中,控制烟碱的过高积累,能有效地提高烤烟吃味品质[1]。烟碱含量与烤烟大田生育期中的含氮肥料的施用有着密切的关系[2]。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時控制烤烟的烟碱含量水平,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3-4]。目前烤烟生产中,普遍采用基追肥的施用方式。本课题在福建省浦城县试验研究第二次追肥时间与烟碱含量的关系,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控制烟碱含量水平,探索适合当地烤烟品质的最佳追肥时间。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烟草品种为K326。

1.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6年在福建省浦城县仙阳镇练村进行。土壤为中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pH值为4.94,含有机质40.24 g·kg-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水溶性氯、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为155.41, 13.66, 102.37, 31.520, 686.07, 63.00 mg·kg-1。

1.3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照第二次追施含氮肥料时间不同,共设置4个处理,即T1:移栽后25 d追肥,T2:移栽后30 d追肥,T3:移栽后35 d追肥,T4:移栽后40 d追肥,3次重复,12个小区,每个小区至少5行,中间作为取样行,边上2行作为保护行。各处理除第二次追肥时间不同外,其他农事操作均统一按当地K326品种技术方案执行。

1.4 试验观察记载

1)观察记载各处理生育期(移栽、团棵、现蕾、打顶、脚叶成熟、顶叶成熟时期)。

2)各处理定点5株烟在栽后40 d、60 d、采烤前分别调查农艺性状(株高、节距、茎围、叶数、单株叶面积)。

3)各处理采第三烤后(顶叶定型时)调查倒1, 2, 3叶的长和宽,并计算各叶面积。

4)主要病害发生情况。

5)测产分析:测产区不小于200株。各处理单采单收,测定667 m2产量、667 m2产值、单叶质量、均价及等级结构、部位结构(上部烟、中部烟、下部烟比例)。

6)烟叶质量评价:定点30~50株作取样行(不测产),取4~6叶、9~11叶、倒3~5叶烤后全部送样评价;取不少于2 kg烟样供评价烟叶外观、化学成分、感官评吸。

试验所得数据使用Excel 2003、SPSS、DPS等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处理的生育进程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主要生育期基本一致。各处理的移栽期、团棵期均相同;T1、T2处理的现蕾期比T3、T4处理早1 d;T1、T2处理的打顶期比T3处理早1 d,T3处理的打顶期比T4处理早1 d;T1处理的脚叶成熟期比T2、T3处理早1 d,T2、T3处理的脚叶成熟期比T4处理早1 d;T1处理的顶叶成熟期比T2、T3处理早1 d,T2、T3处理的顶叶成熟期比T4处理早1 d。可见,随着追肥时间的推迟,烟株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顶叶成熟期均不同程度地推迟,生育期拉长。

2.2 各处理的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移栽后40 d各项指标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在株高方面,栽后60 d和采烤前,T2处理的株高均显著大于T4处理;在茎围方面,在栽后60 d,T1处理的茎围显著地大于其他3个处理,采烤前T2处理显著大于T3、T4;在节距方面,在栽后40 d、栽后60 d及采烤前,各处理之间均较接近,彼此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叶片数方面,各处理均无明显差异。总的来看,不同的追肥时间在生育早期主要影响烟株的株高、节距、茎围,施肥越早,越有利于提高这些农艺性状;不同的追肥时间在生育后期主要影响烟株的株高,采烤前株高排序为T2>T1>T3>T4,原因可能在于栽后30 d施肥处理的肥效释放时间正好处于烟株拔高的时期,所以极大地提高了烟株的株高。

采第三烤后倒1, 2, 3叶的长、宽及叶面积见表3。由表3可知,各处理倒1, 2, 3叶的长、宽及叶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叶长方面,倒1, 2, 3叶均表现为T1处理最大,T2处理次之;在叶宽方面,T1处理的倒1, 3叶均最宽,T2处理的倒2叶最宽;叶面积方面,在倒1, 3叶,T1处理最大,T2处理次之,在倒2叶,均表现为T2处理最大,T1处理次之。总之,栽后25 d施肥处理的倒1叶、倒2叶叶宽较宽、叶面积较大。栽后40 d施肥处理的倒2叶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均较大。可见栽后25 d施肥、栽后30 d施肥均有助于烤烟上部叶发育。

2.3 各处理的化学成分

各试验处理化学成分分析见表4。由表4可知,在烟碱方面,各下部叶的含量范围在2.12%~2.77%,均在优质烟叶指标范围内,T1至T4处理的含量呈递增趋势;各处理中、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中、上部叶烟碱均以T3处理最高。在糖含量方面,各处理的上部叶总糖含量较为协调,而还原糖含量偏高。在总氮含量方面,各处理均在适宜范围内,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各部位烟叶的钾含量、氧化钾含量、pH值均在适宜范围内;T4处理中、下部叶的糖碱比均偏低,综合上、中、下部烟叶的糖碱比T2处理最优;各处理的氮碱比、两糖比均在适宜范围内。综合各项数据来看,内在化学成分最为协调的是T2处理的烟叶。

2.4 各处理的病害发生情况

各处理的抗病性情况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各处理抗病性大体相近。各处理均抗CMV,均感青枯病、气候斑点病、TMV及PVY。在青枯病方面,移栽后35 d追肥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在TMV方面,移栽后40 d追肥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在PVY方面,移栽后25 d追肥处理的病情指数最低。综合来看,移栽后30 d追肥有助于提高烟株对TMV、PVY、气候斑点病的抗性,移栽后35 d追肥有利于提高烟株对青枯病的抗性。

2.5 各处理的经济性状

各处理的经济性状见表6。由表6可知,T1处理的667 m2产量、均价等均为各处理中最小的;T2处理的667 m2产量为125.7 kg,667 m2产值为3 685.52元,上中等烟比例为93.08%,均为各处理中最大的;T3处理的均价为29.97元/kg,为各处理中最大的;T4处理的单叶质量最大,为8.6 g。综合试验结果来看,移栽后35 d追肥有助于提高烟叶的均价及上中等烟比例;移栽后30 d追肥有助于提高烟叶的667 m2产量、667 m2产值及上等烟比例;移栽后40 d追肥有助于提高烟叶的单叶质量。

3 小结与讨论

1)移栽后25 d追肥,脚叶成熟期和顶叶成熟期比其他处理早1~2 d。在栽后40 d的节距是各处理中最大的。中下部叶烟碱含量偏高,上部叶糖含量均偏低,总氮含量均偏高,糖碱比均偏低,兩糖比均偏高。中、下部叶各化学成分含量表现较好。抗CMV,均感青枯病、气候性斑点病、TMV及PVY。从经济性状来看,其单叶质量、667 m2产量、667 m2产值、上等烟比例等均是各处理中最低的,总体表现较差。原因可能是追肥过早,后期肥料流失严重,影响了最终烟叶产量、质量的形成。

2)移栽后30 d追肥,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及顶叶成熟期稍早。栽后60 d的株高、节距及茎围均是各处理中最大的,采烤前的株高茎围也是最大的。下部叶烟碱含量均偏高,上部叶糖含量均偏低,上部叶两糖比均偏高,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各成分之间的协调性也较好。抗CMV,均感青枯病、气候斑点病TMV及PVY。移栽后30 d追肥处理的667 m2产量、667 m2产值、上中等烟比例均为各处理中最高的。综合表现良好。

3)移栽后35 d追肥,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及顶叶成熟期均处于中间水平。栽后60 d、采烤前的各项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中、下部叶烟碱含量均偏高,糖含量适中,上部叶两糖比均偏高,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各成分之间的协调性也较好。抗CMV,均感青枯病、气候性斑点病、TMV及PVY。其中青枯病的病情指数为各处理中最低。移栽后35 d追肥处理的均价、上等烟比例均为各处理中最高的。综合表现良好。

4)移栽后40 d追肥,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及顶叶成熟期均是各处理中最晚的。采烤前的叶片数是各处理中最大的。中、下部位烟叶烟碱含量均偏高,中、下部叶糖含量均偏低,总氮含量均偏高,两糖比均偏高。各部位烟叶糖碱比均偏低。抗CMV,均感青枯病、气候斑点病、TMV及PVY。其中TMV的病情指数为各处理中最低。移栽后40 d追肥处理的单叶质量是各处理中最大的。综合表现一般。

综上所述,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移栽后30 d追肥及移栽后35 d追肥,其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协调性表现较好,经济性状也表现较佳,综合表现均良好。

参考文献:

[1] 习向银.烟碱氮素来源和供氮对烤烟生长、氮素吸收、烟碱含量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周宽余,韩国彪.不同施氮量对烤烟生产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1998,26(2):58-59.

[3] 乔晓磊,黄向东,刘世亮,等.不同氮素供应对烟草品质指标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7,38(6):1150-1153.

[4] 巨晓棠,晃逢春,李春俭,等.土壤后期供氮对烤烟产量和烟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学报,2003(S):48-53.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烟碱经济性状烤烟
站点精准直调模式在烟叶调拨过程的应用
全球75%蜂蜜受杀虫剂污染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电子烟油中的烟碱
英国新烟碱农药申请遭驳回
2007~2008年湖南省烤烟引种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