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2018-05-14 11:32周爱平李伯群高志宏杨明马强杨德谭恢宇周凤云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9期
关键词:制种技术栽培技术

周爱平 李伯群 高志宏 杨明 马强 杨德 谭恢宇 周凤云

摘 要 渝麦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 2017年通过重庆市小麦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能力强,高产,抗病,生产示范中一般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左右。简述渝麦18的特征特性。从“种植环境和土地整理;精选种子,保证纯度和质量;播种期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大田栽培技术。从“播种期选择;播种方式和播种量;施肥、病虫害防治和花期管理;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其制种栽培技术。从“田块选择;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严格去杂;适时收获”几个方面简介亲本繁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 杂交小麦新品种;渝麦18;栽培技术;制种技术;亲本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5.005

渝麦18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系利用不育度高、恢复源广的优良不育系LB-78为母本,抗性好、丰产性优的恢复系R725为父本,杂交组配而育成,2017年通过重庆市小麦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渝审麦20170002)。该品种杂种优势表现突出,丰产稳产性好,抗逆能力强,在生产示范、试种中表现突出,高产,抗病,生产示范中一般比对照渝麦7号增产10%左右,深受种植户欢迎。本文简述渝麦1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亲本繁殖关键技术,制种技术要点。

1 品种特征特性

春性,全生育期169 d。幼苗半直立,分蘖力强,叶色绿,植株整齐,株高89 cm,方形穗,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两年试验平均有效穗19.04万穗/667 m2,穗粒数40.2粒,千粒质量40.1 g。2018年生产示范,平均667 m2产量达364.32 kg,最高667 m2产量达400.96 kg,穗粒数44.3粒,千粒质量43.5 g,中抗条锈病和赤霉病。

2 主要生育指标和产量结构

2.1 产量指标

产量指标为350~400 kg·667 m-2。

2.2 群體动态指标

基本苗10万~14万株/667 m2,最高苗25万~45万株/667 m2,有效穗18万~30万穗/667 m2。

2.3 产量结构指标

适宜产量结构指标:有效穗18万~30万穗/667 m2,穗粒数40~50粒,千粒质量38~45 g。

3 大田栽培技术要点

3.1 种植环境和土地整理

渝麦18偏春性,重庆及周边的四川、陕西、湖北平坝和丘陵区均可种植。净作、套作均可。净作土地以牲畜或机械深翻,耙平,厢面开沟防湿害、渍害;套作多以“麦/玉米/红苕”“麦/玉米/豆”两种种植模式,在前茬收获后,及时去除残留物,用旋耕机对土地进行旋耕,除草、晾晒。

3.2 精选种子,保证纯度和质量

渝麦18为杂交一代种子,制种结果受亲本和环境影响大,与母本花药活力、父本花粉量、亲本花粉相遇时期都有很大关系。种子质量是小麦基本苗和产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在播种前需要对小麦种子的纯度进行鉴别,对颗粒大小进行筛选,剔除小粒、瘪粒、不完全粒、杂粒及杂质,确保小麦种子的纯度和质量。为防止地下害虫和鸟害,播前可用种衣剂对种子包衣,提高种苗成活率。

3.3 播种期和播种量

重庆麦区立冬前后播种,适宜播种期为10 月 25日至 11 月 10 日。过早播种,苗期旺长,分蘖力差,茎秆细,植株易倒伏,抗寒能力差;太晚播种,植株营养生长期短,后期遇高温逼熟,小麦灌浆不充分,籽粒不饱满,影响产量和品质。

667 m2播种量,常规小麦净作为8~10 kg,渝麦18为6~8 kg。早播低播量,晚播高播量。根据播种时期、地力水平和墒情调整播量,早播温度高,发芽率高,种子活力强,成活率高,播种量低;晚播温度偏低,可以适当增大播种量,提高出苗率,保证基本苗数量。

3.4 田间管理

施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重底早追,看苗补施穗粒肥。在中等肥力土壤中,N、P、K之比为8∶6∶5,N肥以底肥和追肥2次施加,P、K肥作底肥;底肥占60%~70%,追肥占30%~40%。渝麦18为杂交一代种子,苗期植株偏弱,中后期杂种优势突出,分蘖力强,生长旺盛,在分蘖—拔节期追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提高有效穗;为防止后期营养缺失,可根据麦田长势进行叶面追肥。

其他管理:播种及出苗阶段注意排渍降湿或抗旱保苗;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苗期除草可以选择人工中耕除草或在小麦三叶期化学除草,小麦拔节期—抽穗期重点防治蚜虫和白粉病,花期做好赤霉病预防工作,后期结合施药进行根外追肥壮籽增产。

3.5 收获

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和遇“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小麦收获期重庆气候进入梅雨期,雨水偏多,植株在田间表现叶片和茎秆全部转黄,麦粒蜡熟期,八成到九成熟即可收获,收获后及时脱粒、晾晒,抢时抢天保证种子质量,防止霉变。

4 制种栽培技术要点

该技术适合重庆平坝、丘陵区制种田使用。

4.1 播种期

杂交小麦制种由父母本花期相遇时间确定播期,渝麦18父母本花期相遇、适宜播期为10月25—30日。母本和父本可以同期播种,也可间隔1~2 d分期播种。

4.2 播种方式和播种量

渝麦18父母本最佳播种比例为2∶6,条播、窝播均可,带状种植,中间母本6行,两边父本各1行。667 m2母本基本苗在12万~14万株,播种量8 kg左右,父本比母本基本苗略多。为了取得较好的制种效果,父本可分批播种,保证花期花粉量,据田间种植比率,父本用种量在1.5~2.0 kg·667 m-2。

4.3 田間管理

早期注意排渍降湿或抗旱保苗;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应及时补种,及时中耕除草;中后期重点防治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结合施药进行根外追肥壮籽增产。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确定用肥量,一般在中等肥力土壤制种,N、P、K之比为8∶6∶5,P、K肥作底肥,667 m2施纯N 533~667 g,以底肥和追肥2次施加,重底早追,追肥在父本拔节前施用。

花期管理:杂交小麦制种花期管理是关键,需要严格隔离条件,以自然隔离较好,空间距离200 m以上。花期严格去杂是保障杂交种纯度的最有效措施,开花时发现杂株(母本穗有较多花药且花药开裂有花粉散落的植株),须及时拔除。为保证授粉效果,应实施花期辅助人工授粉,在盛花期每天人工辅助授粉4~6次,持续3~5 d,在母本花药羽毛失去活力,制种授粉关键期结束。

4.4 收获

适时收获。成熟前单独收割父本,父本需收割干净,严防和母本混杂。父母本严格分开收获,收打、晾晒、储藏等工序避免人工或机械混杂。收获的母本即为杂交种子。

5 亲本繁殖技术要点

保持品种种性是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尤其是杂交小麦亲本材料,品种种性和纯度是保证制种效果的关键。

5.1 田块选择

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较平坦,向阳无阴蔽的田块种植,父母本分田种植,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有其他作物自然隔离或异地繁殖周围无小麦种植的田块更好,没有条件的田块后期也要做好隔离措施。

5.2 播种

父母本适宜播种期为11 月1—10日。

播种方式采用人工条播、机播、点播、撒播均可。667 m2种植株数为12万~14万株,用种量8~10 kg。

5.3 田间管理

前期注意保苗,排渍,中耕除草;中后期注重病虫害的防治。在苗期和花期集中防治病虫害。

施肥:一般667 m2施纯N 6~8 kg,配合 P、K 肥施用,N、P、K比例为8∶6∶5;底肥占60%~70%,三叶肥占30%~40%。

5.4 去杂

用于杂交制种亲本材料的母本LB-78为两用系,白粒为全不育。蓝粒自交又可分离出浅蓝粒和深蓝粒,深蓝粒后代种子不分离,经过筛选加以淘汰;浅蓝粒发生分离,分离出白粒不育种子和保持系蓝粒,白粒用于制种,蓝粒繁殖后代种子。在分蘖期、拔节期进行观察,发现杂株和变异株及时清除,花期不育株、成熟期单穗结实为全蓝色的植株均为杂株,需严格去除,确保种子纯度。

5.5 收获

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和遇“烂场雨”。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制种技术栽培技术
水稻品种欣香优1068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华两优2890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