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应在“意象”上下功夫

2018-05-14 09:56吴元珍
名家名作 2018年7期
关键词:子规羌笛非典型

吴元珍

[摘       要]古诗词在其漫长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教学中若能在“意象”上下功夫,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关  键  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意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7-0144-01

著名作家高晓松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却被语文教师调皮地改编为“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教不懂的诗”,这句话引起了广泛共鸣。为何古诗词难教?道理很简单,古诗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或者说是约定俗成的意象群,意象的营构成为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是读者与作者实现心灵对话的窗口。古诗词教学若能在“意象”上下功夫,也许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引导学生从“意象”的角度赏析古诗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古诗词中意象的具体含义,以便学生更好地探究意象对解读诗人情感和剖析诗歌主题的重要作用。

一、明确意象的含义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台湾诗人余光中说:“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简言之,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即用来寄托诗人情思的物象。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客观的“象”与主观的“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二、把握意象的类别

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的使用是有所不同的。如在“长亭” “东篱” “羌笛” “子规”等这些意象中,“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场所;“羌笛”是西域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羌笛声起,往往思乡情绪油然而生;“子规”(杜鹃)啼血,也是代表哀情。所以“长亭”“羌笛”“子规” 等意象常常有一些固定的含义,寄托了诗人常规的情感,属于“典型意象”。

但是典型意象只是意象中的一种类别,意象中还有非典型意象。如马致远在《秋思》这首小令中描绘的画面里,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昏的,道是古旧的,风是西边吹来的,马是瘦的,太阳也是西下了,断肠人在天涯。这些意象并不像“长亭”“羌笛”“子规”那样具有某一种固定的含义,诗人情感是由“藤”“树”“鸦”等字前面的“枯”“老”“昏”等这些修饰性的词语产生的,所以在诗歌创作中,这类意象属于“非典型性”的。

三、明确意象的作用

意象并不是诗人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的简单相加,而是诗人将“心中之意”和与之相类相融的“象”交融契合而成的。因此,只有了解意象在古诗词创作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解读诗歌。大致说来,意象的营构一般有以下作用。

1.营造氛围。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落寞的氛围。

2.借景抒情。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3.塑造背景或环境。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之“空山东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即是。

4.塑造意境。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对于读者而言,也只有“临其境”或“入其境”才能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

5.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四、意象教学的策略

1.积累典型意象。典型意象特别讲究积累,就跟典故一样,要注意积累,多多益善。积累得多了,眼界才会开阔,自然在解读诗歌时就会有好的帮手。通过典型意象的认识,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不仅能准确理解诗句意思,还能有效避免书写上的错误。如“雁”和“燕”两个意象,学生往往容易混淆,只要明白这两个字的文化内涵,书写时就不会搞混了。

2.关注非典型意象。“非典型意象”没有固定的含义,我们怎样通过这类意象去解读诗人的情感呢?重点是抓住它的修饰词。如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和“圆”字。这两个形容词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怀。通过对取修饰意象的形容词、动词和副词的分析,就能触摸到诗人背后的情感暗流。因此,在分析非典型性意象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点标识出这些形容词、动词和副词,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透過它们去看到诗人或词人的心灵世界,这是解剖“非典型意象”诗歌的一把钥匙。

意象之于古诗教学,看似深奥难学,其实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便可化难为易,为学生打开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口。

参考文献:

[1]刘伟.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教学赏析[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2]李军.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研究[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06.

猜你喜欢
子规羌笛非典型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子规声声
怀屈原
巫山一段云·石榴花
羌笛为武汉吹响
宣城见杜鹃花
德国流行“非典型就业”
凉州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辨证论治之我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辨体施防的思考